◎喬 娟
聊天也能破案
◎喬 娟
清代官員張問陶被調(diào)到萊州(今屬山東煙臺)任職時,山東巡撫正遇見一件棘手的事情,便來找張問陶商量對策:萊州出了個江洋大盜,曾犯下數(shù)起大案,弄得人心惶惶,此人雖已被緝拿,但常常今天招供明天翻供,審判官由于拿不到確切證據(jù),始終無法結(jié)案。張問陶聽后,頓時有了主意,立馬向巡撫立下軍令狀:三日內(nèi)必結(jié)案。巡撫有些意外,不知張問陶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到了庭審當天,張問陶一改往日官員審嫌犯的場面,讓人將棍棒夾子之類的刑具都藏了起來,取而代之的是一桌酒菜。眾人看后都很不解:這儼然是把嫌犯當貴賓招待了。張問陶也不多解釋,并安排負責記錄的書記員坐在屏風后面暗中記錄,不必出現(xiàn)在庭審現(xiàn)場。做完這一切,張問陶才讓人把嫌犯提來,自己坐在桌前,一面喝酒一面漫不經(jīng)心地翻著案牘,像和老朋友嘮家常一樣同嫌犯聊了起來:“你是郯城(今屬山東臨沂)人嗎?”“是?!薄敖衲甓啻罄??”“37歲?!薄暗镌趩幔俊薄案改鸽p亡?!薄坝行值芙忝脝??”“兄弟三個?!薄瓎柾赀@些,桌上的酒肉吃得差不多了,張問陶下令退堂,押回嫌犯。第二天、第三天,還是老規(guī)矩,張問陶又把嫌犯找來聊,問題基本一樣,嫌犯也慢慢松懈下來,答案竟然也發(fā)生了變化,一會兒回答自己41歲了,一會兒回答42歲;一會“老娘還在,七十多歲了”,一會兒“爹在娘不在”……
最后一次酒席上,張問陶一反常態(tài),呼啦一下掀翻桌子,怒目圓睜,厲聲喝道:“你太不老實了,別看這幾天我問的全是無關(guān)緊要的家常話,我可都讓人記錄下來了。你除了是郯城人這個回答靠譜外,其他全是胡編亂造,誰一會兒37歲,一會兒41歲?”嫌犯這時才恍然大悟,趕緊跪地求饒。張問陶又虛張聲勢:“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掌握了你犯罪的證據(jù),你若不如實招供,就大刑伺候。”嫌犯被嚇蒙了,供認不諱。
張問陶只用了短短三天,就將這件棘手大案了結(jié)了,堪稱“最牛審案員”。其實他正是利用了人們編謊話容易出現(xiàn)漏洞這一特點,使嫌犯乖乖就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