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丙申猴年鱸鄉(xiāng)節(jié)氣筆記(下)

      2018-01-02 11:03:20軒窗主人
      江蘇地方志 2017年3期

      ◎ 軒窗主人

      丙申猴年鱸鄉(xiāng)節(jié)氣筆記(下)

      ◎ 軒窗主人

      “立秋”咬秋

      “立秋之日涼風(fēng)至”,應(yīng)該是節(jié)氣“立秋”帶來的好訊息。前為“大暑”,后為“處暑”,作為夏秋之間的過渡,立秋依然“暑”相逼,隨時竄出的“秋老虎”厲害著!因而,中醫(yī)學(xué)認為,立秋之后相當一段時日,屬較難調(diào)理的“長夏”,體虛者要“焐秋”,脾胃虛弱者可能還會“苦夏”。

      “立,始也?!薄扒铮瑩[也,物于此而揫斂也。”不管怎么說,立秋預(yù)示暑轉(zhuǎn)向涼,生長趨向成熟與收獲。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這樣描述立秋物候:“初候,涼風(fēng)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蟬,俗稱“知了”,生于盛陽,夏至“二候”始鳴,至立秋“三候”,感陰寒作凄切鳴——宣告“處暑”至,暑正式終結(jié)。

      2016丙申年,立秋日為農(nóng)歷七月初五、公歷8月7日。是日,蘇州地區(qū)天晴好,清風(fēng)吹。下午三時,筆者郊游。實時氣象記錄:氣溫33攝氏度,東南風(fēng)5級,空氣質(zhì)量優(yōu)。天幕深藍,縷縷白云淡淡飄浮。久違的棉花糖云彩,一朵朵,一簇簇,仿佛從童話中逸出,泊在高空,光閃閃。經(jīng)受了經(jīng)常性的霧霾困擾,藍天白云的出現(xiàn)真叫人動心。眺望吳中山水,了然如照鏡。

      盡管“多云”,地平線上仍堆砌灰云,圍墻一般,盡管頭頂太陽依然光灼灼,但樹陰匝地,風(fēng)給力,因而,盡可慢慢走看風(fēng)景。

      白鷺驚起又棲落,那是農(nóng)業(yè)示范區(qū)。水田連片,秧苗青青,正值茁壯分蘗期,鋸齒狀的禾葉割得風(fēng)兒嘶嘶叫。行將烤田,需要作物有此野性。

      “荷背風(fēng)翻白,蓮腮雨褪紅?!焙苫ǔ刂?,葉的翠,花的鮮艷,應(yīng)接不暇。那種“蠟質(zhì)”,畫出來,有如做假。對此,“巧奪天工”當翻作“巧奪人工”。上有蓮花、蓮蓬,下有蓮枝、蓮藕,蓮真是花中君子,不光能“賞”,而且特實在,能“嘗”。江南可采蓮,農(nóng)歷六月廿四,傳說為蓮花生日,民間有觀蓮習(xí)俗。

      立秋后的池塘,無疑為“水八仙”的天堂。芡實雞頭米上市了,茭白(古書上稱之為“菰”)、

      菱(無端讓人想起《紅樓夢》中的香菱)、莼菜(張翰“莼鱸之思”所系)……都將水靈靈登場。碧色鋪張,青萍接岸。蘆葦已顯“蒼蒼”,柳葉似也老矣。但都茂密濃郁,都遮不住水鳥啁啾、午蟬嘶叫。塘堤盡頭,被親切喚作“蓬蓬草”的狗尾巴草,天真爛漫,迎風(fēng)招展。

      芋艿,吸足了一暑的雨水與陽光,葉片愈發(fā)潤碧了,毛茸茸的芋頭準在土壤中滋滋膨脹。芝麻開著潔白的喇叭花,熱情召喚著籽實只爭朝夕節(jié)節(jié)攀高。一莖藤蔓,繞過土堆,青青澀澀牽出個拳頭大的小青瓜。立秋后的菜園,瓜棚、豆棚,忙著作輝煌的“總結(jié)”,風(fēng)光漸漸俯就地面:冬瓜好大啊,一個個像胖娃娃;小辣椒好精神,一串串像掛鞭炮;雞毛菜見風(fēng)長,茄子紫紅正當時。

      如果有那么一碟新釀的黃豆醬(大伏宜合醬,《清嘉錄》有專門記載),蒸醬茄將是極佳的時令美味。民俗志中多有“啃秋”“咬秋”之說,無非叫人不負時令,科學(xué)地吃、文化地吃。如“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汪曾祺曾寫過一篇小文《貼秋膘》,言北京人入秋后好吃烤肉“貼膘”補身子。蘇式生活精致,立秋炸小肉,既可作小菜下酒,亦可作小零食消遣。

      緊接立秋日,農(nóng)歷七月初七,“七夕節(jié)”。這是傳統(tǒng)“乞巧節(jié)”,也是中國版“情人節(jié)”,浪漫而含蓄,值得年輕人珍視。關(guān)于乞巧,有唐詩為證:“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關(guān)于愛情,有宋詞摘句為證:“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p>

      “處暑”消暑

      這一個“處暑”,處得好酷。晴空烈烈,暑不退,霾逼退。藍天白云,夢回童年。

      立秋過后,雷雨只是“暴”上一二陣,因而“涼”也只是沖上一二回。副熱帶高壓發(fā)威,“秋老虎”殺氣騰騰,蘇城遭遇“十連擊”發(fā)燒熱,空調(diào)的嗡嗡聲遂不絕于耳。

      2016丙申年處暑日,公歷8月23日,筆者所在地吳江最高氣溫35攝氏度。晴,空氣質(zhì)量良。巴西里約奧運會剛結(jié)束,中國女排山河重振奪冠凱旋;三伏天末伏近盡頭,天氣預(yù)報北方冷空氣前來救場。

      也罷,低頭想想“處暑處暑,熱煞老鼠”,抬頭看看“七月八月,纖云弄巧”。

      處暑秀谷。地力、熱力充足,稻花香才充分。稗草不甘心,竄入田間,與苗爭肥。這時節(jié),為生長,草們苗們還真拼了??尚δ枪肺舶筒?,瘋長一氣,自在高處悠閑看人忙活。媷草耘苗,艱辛。想當年,生產(chǎn)隊集體出工,腳下拖泥帶水,身上衣濕貼背,處暑前后,母親們就這樣勞作田間。

      茁壯成長的黃豆,鄉(xiāng)間稱之為毛豆,葉片毛茸茸,枝葉間一處處一簇簇開滿豆瓣狀的小紅花,風(fēng)吹過,小紅花如點點螢火翻飛閃現(xiàn)。最可盼的是芋艿,葉邊漸現(xiàn)焦枯,預(yù)示地下的塊莖日趨成熟。那些吮著母乳一般的小芋頭啊,煞是可愛,待到“白露”一濡,一挖就是一窩?!鞍嗽旅梗星镉箢^”,糯篤篤對糯篤篤。毛豆子燒芋頭,最佳組合,那一口鮮糯交融的滋味,如越音清麗、昆曲婉轉(zhuǎn),一抒“莼鱸之思”。

      聯(lián)想曼妙。當下可解鄉(xiāng)愁的是山芋。若不避粗魯,可直接刨食。小時候,糧食緊張,柴火又不敢玩弄,于是,處暑時節(jié),偷刨山芋生吃,便成了鄉(xiāng)間頑童不約而同地冒險。情景如魯迅先生《社戲》中描述的偷食蠶豆,不為“偷”。新山芋甜脆,洗凈了如穿紅肚兜的紅孩子,北方稱之為紅薯。冬日烤紅薯,抹不去的鄉(xiāng)土記憶。

      還有土豆,我們稱之為洋山芋,拔起藤蔓時,往往如漁夫起網(wǎng),一拔一串。南瓜更絕,挨到處暑,便倚老賣老,黃澄澄,布滿疙瘩,如癩哈蟆皮一張,俗稱“癩頭南瓜”,煮熟了,那個甜,那個“沙”(想象一下豆沙餡質(zhì)感,“沙”含義近乎“糯”),沒話說,倒應(yīng)了一句鄉(xiāng)諺“有吃難看相”。

      畢竟入秋。茄子老了,絲瓜絡(luò)筋了,辣椒變紅了,但最后的奉獻依然輝煌,大可大啖。正得其時雞毛菜。雞毛菜嬌小玲瓏,見風(fēng)長,只要澆足了水(當年農(nóng)家都要摻一點糞水澆,那叫“清水糞”,想來是菜們的生理鹽水),不過三四天,雞毛菜進菜籃子。土一松,菜籽一灑,又一茬!

      村子里長年租住不少外來戶,那方一直待開發(fā)的閑地上陡然增添了一些客席農(nóng)作物。高粱紅了,芝麻結(jié)節(jié)了,棉花撲扇扇的花朵牽出了一個個小鈴鐺。要是扎根住下,說不定下一代就有山東棗子現(xiàn)摘呢!

      水靈靈,“水八仙”。雞頭米起塘了,水紅菱出水了,蓮藕脆又嫩,蓮蓬可賞又可嘗?!扒镏髟铩保锶震B(yǎng)生,無論藥膳還是美食,非“水八仙”一族莫屬。

      分湖公園的一池荷葉,碧無窮。站在池邊,清風(fēng)徐來,驀憶南社巨擘柳亞子寫給一代偉人的牢騷詩句“分湖便是子陵灘”。還是睡蓮恬靜,小小花苞,隨日升而早早舒展,又隨日落而早早攏合。蓮睡夢中,漣漪清新。

      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初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鷹離我們遙遠,感秋始獵他鳥,義舉,當祭之。秋令屬金,金氣肅殺。禾為五谷總稱,此際開始成熟。

      七月半,中元“鬼節(jié)”。量子糾纏態(tài),天堂人間地府,本一回事。且放一盞河燈,照亮歸路,也照亮心路航程。慈悲為懷,農(nóng)歷七月,禮俗多與安游魂、禱秋收有關(guān)。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碧幨钸^后,秋涼,漸入佳境。

      “白露”白鷺

      “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fēng)吹葉葉初干。”

      也真應(yīng)時,2016丙申年白露,農(nóng)歷八月初七,公歷9月7日,一夜雨,迎來全天清涼。如即時插入標識卡,筆者所在地蘇州吳江,是日,氣溫驟降,21至24攝氏度。站立窗口,涼風(fēng)習(xí)習(xí),涼意絲絲,似乎還有點涼颼颼?!鞍茁渡聿宦?,赤膊當豬玀”,一句鄉(xiāng)間俗語,雖粗鄙卻也應(yīng)景。

      意想不到的陰涼,讓小區(qū)池塘中那些小小的睡蓮們一時“鈍感”。原本日出而早早開,此日竟睡意朦朧,八九點鐘光景,尚微微探出水面作含苞待放狀。倒是池邊的迎春花叢,臨風(fēng)照水,不減激情,添得雨意,更似碧瀑直瀉。

      市河邊,垂柳一樹樹,柔枝濕葉,最解風(fēng)情。你看那繁密而有條不紊的綠絲絳,似掛簾,似翠屏,又似維吾爾族姑娘的長編辮輕輕蕩。高聳的銀杏樹,灑下一柄柄小細葉,如鴨腳踏地,黃澄澄;熟透的銀杏果墜落地面,乍看如小黃杏,用腳一踩,露出乳白的果仁,俗稱“白果”;白果微苦,曬干,炒或烤,糯糯的香且有隱隱的Q勁。

      談到吃,就地取材,眼前就有三樣:山芋、黃豆、芋艿。

      山芋又稱紅薯,白露時節(jié)剛挖出的,嫩、脆、甜,貧寒歲月中曾把它直接當水果生吃;紅薯“性平味甘”,其佳品“寸金紅”,娟秀、細膩、綿甜,蒸食,無論“食性”還是“藥性”均可與山藥平分秋色。據(jù)說,山芋還特具抗癌性;實說,當年充作糧食功不可沒。

      黃豆,此際應(yīng)叫“青毛豆”,青春少年般,毛茸茸集結(jié)枝葉間。枝繁葉茂,亦青翠,亦毛茸茸。采摘下,鹽水中一煮,成鹽水毛豆莢,作冷盆菜,下酒,簡單一絕。剝出毛豆子,紅燒小魚兒,清純鮮美有如初戀哪。

      芋艿,始終潛伏在我有限的鄉(xiāng)土鄉(xiāng)愁中。一到農(nóng)歷八月,一碟煮芋頭或毛豆子煮芋艿,成了我的念想,那念想隨著“白露”“中秋”的迫近,日益濃稠,幾乎演化成焦渴癥。好在母親記得,老家屋后留著一畦。

      蕩開一筆,“白露”之食材,茭白、蓮藕、芡實、紅菱等“水八仙”一族,斷不能缺席。時令菜蔬,“菱角藕絲還恨少”;至味河鮮,“白露鰻鱺霜降蟹”。至今難忘,情竇初開,就在這時節(jié),在年齡相仿的表姐家,頭一回吃到毛豆子燒鰻鱺,余味綿長。

      民間習(xí)俗,可能也是文人附會,“白露吃白”:福州白露節(jié)必吃肉質(zhì)瑩白的鮮龍眼,溫州白露節(jié)大舉吃烏骨白毛雞在內(nèi)的“三樣白”,老南京人有飲“白露茶”習(xí)慣,蘇浙一帶鄉(xiāng)間有喝“白露米酒”傳統(tǒng)。秋主燥,宜滋陰潤肺,來一碗蓮子百合湯或一盞銀耳雪梨羹,當是女性養(yǎng)生養(yǎng)顏的上佳選擇。

      芝麻節(jié)節(jié)高后收獲了,韭菜一茬茬后開花了。時光在露與不露間婉約流轉(zhuǎn)。也許,節(jié)氣的奧秘就在于讓萬物告訴眾生,什么叫自然,什么叫規(guī)律。

      “白露”前承“處暑”(暑至此止),后啟“秋分”(秋正式至)。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白露,八月節(jié)。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禮記》云:“涼風(fēng)至,白露降,寒蟬鳴?!卑茁段锖驗椋骸俺鹾蝤櫻銇?,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yǎng)饈。”大雁南飛,玄鳥即燕子北歸,眾鳥則早作準備“養(yǎng)饈”(積存脂肪儲備食糧)。白露物候,多與候鳥關(guān)聯(lián),與鳥兒的生存策略有關(guān),由此預(yù)告季節(jié)將發(fā)生根本性轉(zhuǎn)變。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被貧w田野,終于看到了久違的稻花,迷離一片,如粉,如雪,又如童真的謎語,敷貼穗柱上,洋溢出“稻花香里說豐年”的田園詩氣息?;叵搿疤幨睢惫?jié)尋訪,不過半月光景,“一二枝”秀作了“一整片”。節(jié)氣與農(nóng)作物生長,真是時不我待、息息相關(guān)!

      稻花白迷迷,稻香清幽幽。一群白鷺,上下翻飛,時棲時舞,時回時逝。藍天映翠禾,白露迎白鷺。比較而言,這時節(jié),還有什么境界更悠然,還有什么印象派畫作更時尚?備注一筆,近階段所見的藍天白云美景,該不是曇花一現(xiàn)。盡管“APEC藍”的類比很貼切、G20杭州峰會召開的事實很客觀,但出現(xiàn)(重現(xiàn))總是好事,也總預(yù)示更美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痹龠^一周,中秋節(jié)到了,而白露之后接踵而至的“秋分”則標志名副其實的秋天到了。月亮越來越圓了,秋蟲的鳴唱也越來越清亮了?!澳伤?,是露珠;燃成光,是瑩火?!弊x讀流沙河的抒情詩《就是那一只蟋蟀》,不覺得那點點滴滴的“白露”其實都是那晶瑩剔透的相思淚。

      白鷺白露共一色,世事心事一齊飛。

      “秋分”秋風(fēng)

      用心吃飯粒粒香。“秋分稻秀齊”,江南晚稻,委婉飽滿,寫就金燦燦的豐稔篇。民俗,農(nóng)歷八月廿四,稻生日。是日,忌雨,以求“燒干柴,吃白米”。(清代顧祿《清嘉錄》)

      推開城居高樓的窗,我在遙想炊煙不再的鄉(xiāng)野,此際,風(fēng)吹稻浪該期待開鐮。

      2016丙申年“秋分”,就在“稻生日”前日,農(nóng)歷八月廿二,公歷9月22日。筆者所在地鱸鄉(xiāng)(吳江別稱),天空堆著厚重而模糊的白云。氣象報告:大部晴天,空氣良,氣溫19至27攝氏度。

      “分者,半也”;“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秋分節(jié)居秋季正中,二是秋分日晝夜等長。秋分,意味秋天正式到來。悲秋或喜秋,灑脫或惆悵,人文意義上的秋意隨之日濃。秋分物候:初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該收獲的多收獲了,該隱藏的都隱藏了。

      城郊濕地公園。木槿花開得陽光,仿20世紀70年代小學(xué)語文課文的描述,當為朵朵向陽,紅艷艷如孩子的笑臉。禁不住想起荊樹條,同樣天真,同樣爛漫,花瓣開放如童聲播報“小喇叭開始廣播啦”。荊樹條那油油的綠葉啊,摘下,水中揉搓,成了當年村姑梳洗長長秀發(fā)的不二選擇,天然飄柔。

      面對草木,我總慚愧,慚愧享受著它們的色彩氣息,卻叫不出叫不準它們的名字。這方面,孔老夫子給出很好的告示:“小子何莫學(xué)夫《詩》”讀《詩經(jīng)》,縱不能達到“事父”“事君”的倫理高度,也可長知識,“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在大自然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xué)生。

      是雞爪槭還是紅葉李,葉葉玲瓏,那么紅;而旁邊稍矮的一樹樹,卻葉葉光亮,何其綠。熱情的紫薇,映襯著端莊的雪松,遠處水杉直指藍天,警衛(wèi)一般排列。秋天的綠啊,層層疊疊,又層次分明。霜一染,準醉。

      枇杷葉油油的滋潤,梧桐樹潛意識感秋。金桂富貴,銀桂含蓄?;H缬?,花香逐人。蒼老的是銀杏,“鴨腳葉”枯落,全鋪墊地面;銀杏果干癟,弱不禁風(fēng)懸掛枝頭,竹竿一打,如雨傾盆。一群幼兒園的孩子在老師帶領(lǐng)下正爭搶撿拾。好奇,新奇,讓難得親近泥土的孩子們快樂成一群嘰嘰喳喳鬧騰不休的小麻雀。

      河畔,垂柳依然,婀娜中泛現(xiàn)些許淡黃的憔悴。荷葉堅持,托舉出最后的蓮蓬,而把濃翠凝結(jié)到今歲極點。奮發(fā)昂揚的是蘆葦,一桿桿抽出青春的纓穗,纓穗英姿,迎風(fēng)寫意颯爽秋韻。對岸農(nóng)家院墻,掛出一朵朵絲瓜花,也晾出了堪作絲瓜巾的“絲瓜筋”(老絲瓜)。隱隱傳來鷓鴣聲,低低應(yīng)和,如夢似幻。

      “秋風(fēng)起,蟹腳癢?!币粓龀壍拿朗逞缜娜恍?。生活在太湖邊,幸福啊。當然,正宗的大閘蟹太昂貴,加上今年水漫,食蟹相對不易。但,美食不分家,打秋豐,貼秋膘,或可?“最是橙黃橘綠時”,秋天吃“秋菜”,逢其時,得其所。

      回望中秋節(jié),猶在眼前。今年中秋,處白露與秋分之間,恰如系在兩節(jié)氣中心的一個鈴鐺??上н@鈴當橫遭臺風(fēng)侵襲,“莫蘭蒂”兼“馬勒卡”,接踵而至,莫名其妙!好在姑蘇自古福地,風(fēng)只是擦邊過,患大多被反彈。只是雨暴烈,淹沒中秋皓月一輪,無端辜負“人間萬姓仰頭看”!

      “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中秋后是國慶,秋分后是寒露。光陰斑駁,詩意相承。

      “寒露”微寒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是秋雨聲,送來了節(jié)令“寒露”;推開高樓的窗,風(fēng)急云低,寒絲絲。

      2016丙申寒露,公歷10月8日,農(nóng)歷九月初八。晨,氣溫“跌入”20攝氏度。一路穿過來的T恤短衫,看來可收藏了。

      “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九九重陽節(jié)在明日,接踵而至,但菊花盛開似乎還有一程等待。

      也好,且郊行。雨早歇,而風(fēng)不止??諝馇逍?,涼爽。

      久駐心田的稻田,寒露時節(jié),穎尖挺,顆粒飽滿,沉甸甸金燦燦,呈展出一副“笑彎了腰”的憨態(tài)。待到“霜降”,收割歸倉,新米好滋味!

      田壟上的黃豆,集束飽綻,豆莢上的毛,經(jīng)秋風(fēng)一刷,根根豎起,令人聯(lián)想大閘蟹的金爪剛毛。此際的“毛豆”,最宜制作“熏青豆”,一種吳江震澤地區(qū)饒有風(fēng)味的茶點品。

      忽見苧麻,粉色的喇叭花,單純又單薄。枝上的花果一簇簇,像托舉的小寶塔,別致而緊致。這些花果啊,讓我忍不住憶起鄉(xiāng)村童年。那時的孩子大多吃過一種俗稱“寶塔糖”的驅(qū)蟲藥。而吃這些“寶塔糖”時,鄉(xiāng)場上正進行著讓孩子們著迷的副業(yè)生產(chǎn)——剝苧麻、紡麻繩。苧麻剝?nèi)テぃ晒饬锪锏男」夤?,孩子們搶著作木馬騎。而大人們則開始調(diào)笑一個綽號叫“麻皮”的青頭光棍。那時,天高氣爽,頑童快樂,被調(diào)笑的光棍漢竟也忘卻了煩惱,被關(guān)注歷來就是價值。

      “好作新詩繼桑苧,垂虹秋色滿東南。”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一首《吳江垂虹亭作》,再次點明績麻時節(jié)好景象。佇立垂虹橋遺址畔,一岸垂柳,滿池清漣,不覺視線飛揚而思緒蕩漾。

      柳半老,荷半枯,蓬勃昂揚的是蘆葦。青青翠翠,一竿竿,豎起飄柔的須穗,似纓絡(luò),似秋日驕傲高舉的羊尾巴,唰——唰唰,唰唰——唰,聽令似地展示風(fēng)的形象,一陣陣,一層層。蘆葦優(yōu)雅的別稱為“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是《詩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起興”,也是最富詩情畫意的藝術(shù)氛圍。

      如果說菱葉是飄零水面的楓葉,那么楓葉則為吟誦秋思的片片詩頁。未經(jīng)霜打,此刻,均玲瓏且顯清淺。嚴格地講,眼前的“楓”乃槭樹,葉濟濟,有的殷紅,有的碧綠,它們在守望深秋拼卻一醉的霜染。

      茨菇,江南“水八仙”之一,感覺跟水土特別親近。寒露時節(jié),葉厚莖粗,可是在為計劃經(jīng)濟年代的年終“美味”奮斗到底。寬大而卵形的葉,讓人遐想冬日茨菇燒肉的豐腴甘甜。

      梧桐知秋,銀杏感秋,落葉金黃,生命怡然;枇杷葉依然儼綠,而廣玉蘭葉不免憔悴。秋日意境中,松樹、杉樹,格外沉靜,針形的、羽狀的葉,似工筆畫出,蠟封一般,夕照一映,隱隱透現(xiàn)印象派油畫風(fēng)格。女貞枝頭綴滿青花果粒,香樟那令人生厭的“墨果滴”不再突襲。

      桂花飄香。金秋的“花信”,必須是金桂銀桂。金桂花勝丹,銀桂花似霰,一簇簇一球球一處處,如滿天星灑落滿枝頭。那香,濃濃的,甜甜的,不經(jīng)蜂釀已經(jīng)成蜜?;秀敝校赐|山的蓼紅橘浮現(xiàn)眼前。秋日催發(fā)“收”,而秋寒凝結(jié)甜。

      “露寒而冷,將欲凝結(jié),故名寒露?!弊鳛橹偾铩鞍茁丁惫?jié)氣的深度深化,“寒露”的下續(xù)為“霜降”,那是秋季的終結(jié)。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露寒物候:“初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薄傍櫻銇碣e”,先至者為主,后至者為賓,秋來鳥南度,寒露時節(jié)遷徙的雁自然為后至之賓;“賓”亦作“濱”,水際也,可能更貼近而好解。“雀入大水為蛤”,神話色彩中渲染了秋寒之肅殺。古人直覺深秋鳥雀少見而海邊蛤蜊猛增,猜測是雀潛水化蛤了,異想天開,哈哈一笑!“菊有黃華”,華即“花”,“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無疑是颯颯金秋的英姿寫照,也是君子品質(zhì)的高潔象征,想象“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氣象,該是何其輝煌豪邁!

      “持螯飲酒菊花天?!庇忻谰?,有螃蟹宴,秋味還寡淡嗎?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焙吨仃柟?jié),插茱萸,賞秋菊,登高望遠,賀壽延年,朗朗秋興不亦其樂融融。

      “霜降”無霜

      “霜降水返壑,風(fēng)落木歸山。”由秋挺進冬,“霜降”節(jié)氣歷來寂寥且肅殺。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整個深秋都“暖洋洋”,“秋風(fēng)掃落葉”隨之變得懶洋洋。放眼望去,草木都鈍感了:梧桐是落了些葉,但濃蔭不減;柳稍殘,綠絲絳風(fēng)韻猶存。小草們也不示弱,園藝的不用說,野生的如狗尾巴草、狼尾巴草,見風(fēng)放肆,粗獷又粗野,忍不住讓人想起猖狂土匪、漏網(wǎng)流寇。紅葉遲疑,有些開始轉(zhuǎn)黃變褐,有些早早拼得一醉,而有些懵懂不開竅,依然單純青一色。

      苧麻不諳風(fēng)情,披掛大紅花大綠葉,一副濃艷鄉(xiāng)俗樣。睡蓮乖巧,早早開早早合,葉收斂,花更含蓄。倒是小野鴨,毛色深墨,啄水潛水,好不沉著。

      2016丙申年節(jié)氣“霜降”,農(nóng)歷九月廿三,公歷10月23日,星期日。是日,蘇州吳江地區(qū)天氣,官方記錄:陣雨轉(zhuǎn)陰,東北風(fēng)3~4級/北風(fēng)3~4級,氣溫17~22攝氏度。個人體驗為:難得一晴,風(fēng)尚急(高樓上小強風(fēng)),氣還清,穿長袖襯衫適宜。

      想想不應(yīng)該。整個十月(公歷),筆者所在地,實際的與預(yù)報的,約有20天刮東風(fēng)甚爾刮東南風(fēng)(西北風(fēng)完全成客串),平均氣溫保持在20攝氏度。一半雨天。26日晨疑似雷聲響,一早一晚大雨傾瀉?!皷|風(fēng)壓倒西風(fēng)”等閑置換了“風(fēng)刀霜劍嚴相逼”,是心緒錯亂了還是季節(jié)開玩笑?夜的地面,濕漉漉,不該出現(xiàn)的蜒蚰扭曲地出現(xiàn)在腳底。

      秋不高,氣不爽。霜降前的氣候被濕暖的雨腐蝕了。一個名叫“海馬”的臺風(fēng)如一個傻愣愣撞門找媳婦的野小子,硬生生把“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意境給搞砸了。若梅雨記憶復(fù)原,或仲夏夜之夢復(fù)燃,“寒露”至“霜降”,北風(fēng)出差了,夏雨坐大了。難得的朗月夜,東南風(fēng)一吹(24日霜降后一天即是),那金桂銀桂的花啊,如雪如粉,一陣陣一層層一圈圈篩洗下來,把黃金般的“耀”與荔枝蜜般的甜香,和盤托出。今年的桂花肯定是瘋了,香濃得如整治前的PM10,無所謂卻擋也擋不住。

      “霜降”是清寂的,落寞的。冬青葉更凝碧了,女貞樹干以寒月般的銀白為銀霜代言,枝頭細細如珍珠的女貞子可慰嫦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時節(jié),“蒹葭”依然是主角。大片大片的,穗灰灰,垂垂,蒼蒼呈霜色。也有小范圍的,想來品種有異,少年不識愁滋味,旗幟高舉(桿堅挺,纓穗飄揚),酷似當年向陽紅衛(wèi)兵,雄赳赳氣昂昂直接把季節(jié)革命了。

      松柏們莊重,一如既往的凝碧中似乎更加添了凝重。水杉不經(jīng)考驗,葉半褐半落,這個與恐龍相伴過的孑遺破落戶壓根兒不在乎名節(jié)。倒是櫸樹一股衷腸滿腔熱血,白癜風(fēng)一般癲癲狂狂、斑斑駁駁,暖褐與冷灰,交織,攀援,激勵起玲瓏細葉,仰首向上盡望月。也許,霜一打,雪一壓,本色更凜然。

      “玉破鱸魚霜破柑”,這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寫于吳江垂虹亭的詩句。鱸魚,秋風(fēng)一起鮮美無比;柑橘,經(jīng)霜之后甘美無比。

      “颯颯秋風(fēng)滿院栽”,不能不觀賞,吳中上方山的菊展風(fēng)情千般?!八~紅于二月花”,不能不游賞,姑蘇靈巖山的斜徑霞光萬道。

      回到城中,無論公園還是景觀帶,欒樹最惹眼。矯健的喬木體,頂起滿頭翠葉紅花。紅花結(jié)成一個個如紙糊的小燈籠,小燈籠又扎成偌大的一個大紅燈籠,日光一照,風(fēng)一搖,那真是彩球亂掂拋,紅燈瞎閃亮。

      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jié)為霜矣?!蔽锖驗椋骸俺鹾颍蚣阔F;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咸俯?!鄙钋锾柦谴?,萬物齊呼啦?!安蚣阔F”指的是以獸祭天,豺狼們名正言順開捕了?!跋U蟲咸俯”,指的是小動物過冬,進入洞中冬眠。霜降一過,立冬立馬登場,秋逝矣。

      “冬補不如霜降補”,深秋養(yǎng)生,尤應(yīng)健脾養(yǎng)胃。好在“秋果”多的是,棗子、柿子合時令。“秋膘”也盡可貼,羊肉首選,而那碗土灶鍋臺上的蘿卜燒肉依然貯存著貧寒歲月的渴望。

      “立冬”入冬

      這是什么節(jié)令?立冬!怎么一點都不凍,暖烘烘只穿襯衫。怎么又一夜變臉,冷颼颼,氣溫十度一降,風(fēng)呼呼,轉(zhuǎn)西北調(diào),速凍。

      這是2016丙申年立冬,公歷11月7日,農(nóng)歷十月初八。

      立冬前兩天,難得晴,熱烈的晴,平均氣溫均在20攝氏度以上。立冬日后半夜,高樓風(fēng)勁,冷雨橫飄。如彗星墜落,倏地一下由“秋高”而“冬寒”,季節(jié)在寒暑間直接跳閘。

      實錄筆者所在地蘇州吳江地區(qū)冬至當日氣候“變臉”:晨起,如往常一樣可直接掀被;推窗,白亮亮朝陽。半空凝霧霾,高空聚云彩。日日走過的池塘,睡蓮葉似緊縮,花苞大多如小魚兒受驚淺潛水中,但昂出葉面的那幾朵依然開放得精致且精神抖擻,泛溢出蠟梅一般的光澤。午后,天轉(zhuǎn)陰,雨如隱私絲絲泄。至下午三四時,天空灰蒙蒙雨蒙蒙一片,而暖意不減。高窗遠眺,遠不過千余米,樓市本如林,一高聳,一雨霾,能透爽嗎?好在習(xí)慣了!

      黃昏雨驟,空中如沖泡起一鍋霧霾乳。天色愈暗,乳汁愈秾,黏黏的,稠稠的,最終結(jié)成扯也扯不開的夜幕。都市的街燈,籠罩其中,泛化為一片片光暈,朦朧如印象派畫作。

      風(fēng)微微,無寒意。飯后漫步,疑入黃梅時節(jié)江南雨巷。夜深,西風(fēng)發(fā)飆過5級,高樓空竅回聲嗚咽。至天明,立冬之后“立凍”。始悟冬至天氣預(yù)報不假:今日大霧橙色預(yù)警;明日冷空氣南下,蘇城大幅降溫。

      怪亦不怪。冬至次日,在斷崖式降溫中,再訪池蓮,恍若隔世,手掌式的睡蓮葉更縮萎了,而臘梅樣精神的那幾朵睡蓮花難敵寒襲,蔫然歿水了。沉沒或沉淪,對于夏秋之絢爛,也許適得其所,為收斂與收藏。不知道冬至前日贊賞有加的姑蘇怡園荷葉是否跨得過依依不舍的聽雨階段(意取詩句“留得枯荷聽雨聲”)而直奔一了百了的功成告退。

      說真的,時下的節(jié)氣是有點亂。反復(fù)無常的雨,再也說不清屬于哪一季。氣候曖昧,物侯跟著模糊。就拿梧桐來說,早該知秋卻依然不肯落葉歸根;柳絳更無賴,春天的場子趕到入冬還不肯收場。還是銀杏懂理又懂禮,砌下金黃滿地,謝過秋風(fēng)謝幕。曾經(jīng)亭亭如蓋的枇杷,最是善解人意,深秋開一樹絨花請蜂釀蜜,入冬熬制成一味止咳枇杷膏,告慰項脊軒主人綿綿無盡期的憂思。

      立為始,冬為終。立冬表明業(yè)已進入四季之終冬季了,一切該總結(jié)了,一切盡在深藏不露中。

      “早起煙霞白,初寒鳥雀愁?!边@是白居易的描述。

      “落葉荷塘滿眼枯,西風(fēng)漸作北風(fēng)呼?!边@是宋代詩人的詠嘆。

      禁不住想起童年鄉(xiāng)村的小河,甫入冬,晨霧彌漫。那樣的霧,令純真的短發(fā)與單純的眼睫不一會兒就亮晶晶水簾簾。水霧不似霧霾,純潔而滋潤,太陽一出,隨風(fēng)而逝,天地間遂清清爽爽。即使在水霧中,也是迷茫得少年不識愁滋味。耳邊猶響起鄉(xiāng)諺“霧露里搖船,糊里糊涂”,那曾是父親對我青春的告誡。

      立冬三候:“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鼻皟珊虿浑y理解,只是在溫室效應(yīng)嚴重的今天,有時變得捉摸不定。費解的是“雉入大水為蜃”。理論上,進入三候,“雪花飄飄”即在眼前。古人缺乏科學(xué)知識,于是想當然,以為天寒地凍,野雞(雉)受不了就竄入水中化為大蛤(蜃)。雉美麗,“海市蜃樓”縱然虛擬亦可愛。

      “入冬補冬”。羊肉首選,紅棗燉。而剛從地頭拔出的帶泥大白蘿卜,就著土灶,做一大鍋蘿卜燒肉,鄉(xiāng)愁彌漫,鋪墊一冬。

      “小雪”欲雪

      應(yīng)該是“小雪”了。鉛灰色的云層挾著濃濃的濕氣和潛藏的寒意,緩緩?fù)七^半空,似乎要給鋼筋水泥構(gòu)筑的城市樓林戴上一頂冬帽。風(fēng)聲呼呼,那是東北風(fēng)。氣象顯示:蘇州吳江地區(qū),小雨,氣溫5—12攝氏度。又是十度一跳水,寒潮藍色預(yù)警:強冷空氣伴隨七級左右陣風(fēng)正在襲來。

      是該狠狠心狂掃落葉了。銀杏的金色小葉鋪滿林陰道,而梧桐大鵝掌般的闊葉依然無賴,大多還大模大樣懸掛枝頭。柳葉率性,或頑強青翠,或一枯到底。最是迎春花藤,從春到夏,從夏到秋,一直以綠瀑的形象呈現(xiàn),“立冬”過后,走近細察,發(fā)現(xiàn)一綹綹黃褐夾雜,也許,“枯水”是蓄水的準備。陽臺上的龍鳳草,鋪張伸展,膨脹變白的莖預(yù)示著又一輪“代謝”進行。這草是從鄉(xiāng)間老宅搬遷來,伴我們度過了好多個“被上樓”的城市化歲月,一如既往,怡然地謝,欣然地新生。岳母說,那草“祖?zhèn)鳌保驈挠洃浧鹁蜕L在老宅院中。禁不住想起老屋后的竹林,深秋,風(fēng)搖竹動,“個個”紛飛。

      如果說“立冬”拉開冬日序幕,那么“小雪”則宣告冬天正式登場。這時節(jié),“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群芳譜》),似雨非雨,欲雪未雪,矜持,嬌美,情竇初開,難怪文藝作品的女孩多叫“小雪”。

      雪與雨,一脈相承。二十四節(jié)氣中,與雨、雪關(guān)聯(lián)的節(jié)氣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直接反映降水情況?!靶⊙睍r節(jié),“雨”被寒氣所逼,極有可能凝結(jié)成“雪”,但不夠“盛”,因而,名之“小雪”,好多時候,呈現(xiàn)為“濕雪”“雨夾雪”。2016丙申年“小雪”,農(nóng)歷十月廿三,公歷11月22日。細雨蒙蒙,恰印證了“雨而將雪”。那么,讓寒潮來得更猛烈些吧!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小雪”一到,秋徹底總結(jié),秋思猶難了斷。好在冬有冬的氣象,也就有了冬的情懷。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小雪”物候:“初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背鹾颍昂绮夭灰姟?。虹代表雨,簡單推想,就是“雨”將轉(zhuǎn)化為“雪”。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氣陽,地氣陰,兩相背離,則陰陽不交、萬物止息。冬主藏,生、長、收,乃春夏秋本分事?!伴]塞而成冬”,植物如此,動物亦然。對有些動物而言,“冬眠”是必需的,那是生存策略。

      小雪時節(jié),白菜、蘿卜、胡蔥應(yīng)時上市,真是好滋味?!鞍俨瞬蝗绨撞恕?,古稱為“菘”的大白菜,曾作為“過年”的引子系在記憶的彎鉤上,也曾作為一個時代的象征貯藏在京城人的生活檔案中。蘿卜天生是百姓食材,紅蘿卜、黃蘿卜、水晶蘿卜,樣樣棒棒的。脆生生水汪汪的大白蘿卜,切片,略鹽漬,拌鮮醬油,作急就章下酒菜,鮮爽?。≈劣谔}卜燒肉,更別提了。寫到這里,下意識嘟囔出一句童謠:“青菜蘿卜營養(yǎng)好,小白菜小白菜跳出來。”那是鄉(xiāng)間孩童玩“跳房子”游戲時的伴唱,至今我都不解為什么不說“小白兔小白兔跳出來”。在民間,在藝術(shù)空間,“小白菜”有著諸多妙不可言的借代。

      “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毙←湷雒缌?,油菜扎根了,田野上生機永駐,這是我們的精神家園。站在高樓上,守著晚來風(fēng),“小雪”夜,若吟詩,是渴望“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還是寄情“片片玉玲瓏,飛揚玉漏終”,抑或“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都好,但都要雪花助興。

      昨日暖,是霧霾;今日細雨霏霏,風(fēng)中寒,是雨霾。入夜,云層復(fù)涌,再呈鉛灰色。風(fēng)6級,體感溫漸次降至1攝氏度,“小雪”可欲釀雪。

      “大雪”忘雪

      風(fēng)和日麗,若抹去了霧霾,這不是春日寧靜抑或秋日私語。2016丙申年,節(jié)氣“大雪”,公歷12月7日,農(nóng)歷十一月初九。筆者所在地鱸鄉(xiāng),氣溫4~16攝氏度,西南微風(fēng),PM2.5值120?!按笱鼻昂?,持續(xù)晴日,西北風(fēng)少見蹤形,平均日氣溫達攝氏十度以上,若按氣候?qū)W上“冬季”定義,顯然無所適從了。

      “小雪”時段,蘇州地區(qū)寒且連綿陰雨,以致晚稻遲遲開鐮,而麥種不得不直播稻稈上。待到“大雪”,一反常態(tài),雪飄到了天外,飄向日歷盡頭。午間,暖日融融,幾乎察覺不到一絲風(fēng)。水面清亮,時光如貓兒打盹,一無所求眠在寧馨兒夢境中。

      從春到冬,迎春花藤總是那樣熱烈,而柳條風(fēng)韻也遲遲不肯刪減。一度困惑,名之“鈍感”,實系季節(jié)變換不明朗,氣溫變化更如詩人思維,率性跳躍。這不,秋早逝,有些紅楓循規(guī)蹈矩讓出了舞臺,而一半以上猶殷紅如血,蠟染一般。香樟樹葉墨綠,烏溜溜的籽,似乎要把夏日的記憶貯存到“大雪壓青松”。

      還是欒樹識時務(wù),彼時大紅燈籠高高掛,此際風(fēng)干枯化為一個個“鳥巢”。西風(fēng)刮起,準令鳥兒們向往。樸樹光禿禿,樸素。紫薇也收斂了光華,只把滿天小星星一般的黑籽粒綴掛細梢頭。亮麗的是女貞子,紫艷艷,水汪汪,那是一簇簇縮微的葡萄串。

      枇杷開花,如雀舌輕吐,“一窩窩”棲聚在叢葉濃枝間。枇杷葉油光厚實,枇杷花瓣潔白細密,熬得的“枇杷膏”,怎能不潤肺!蓬勃招揚的還是蘆葦,蘆葦開花,雅稱“荻花”。斜陽打照,荻花如云,一朵朵,一片片,一堆堆。若有一陣風(fēng)過,盡可想象大草原上狼尾巴草瘋長,甚爾想象月光下群狼舉尾共舞。事實上,“荻花”輕飄如絮,輕柔也如彈松的棉花。一窮二白年代(“舊社會”),蘆絮曾被作為棉花的替代物,充當窮人的“棉鞋”或孤兒的“棉衣”。民間說唱,煽情哪。

      小野鴨竄過,麻雀們?nèi)珞@風(fēng)出岫,旋即又似急雨入谷。要是真有一場大雪飄飄灑灑,魯迅先生《故鄉(xiāng)》中描繪的捕鳥景象或可再現(xiàn)。

      到菜地走走。菜地在城郊,是偌大一處待開發(fā)工地,三兩個簡易工棚散落其間。工棚中住著拾荒的外來工和看工地者。不知主為誰,一塊塊,一畦畦,一角角,種滿蔬菜。碧碧油油,青青蔥蔥。隔著行道樹籬,恰似一隅被人遺忘的“世外桃源”。

      青菜、菠菜、芹菜、卷心菜、蒜苗、白蘿卜紅蘿卜,我都認得!還有那“雪菜”,那直奔腌菜行列的“雪里蕻”,曾是多少民間美味的“伴材”!近工棚處的幾顆大白菜,長得好漂亮,每顆上面還別出心裁系了根紅綢帶。忽憶老屋竹籬炊煙,溫情油然而生。冬日和風(fēng),有一方土,曬曬太陽,種種菜,真好。

      “大雪小雪,豆麥歇息?!睍r令至此,大豆、小麥播種完畢,農(nóng)人可以放心歇一下了,豆麥們也盡可自由生息了。這不,地面上,大豆苗、豌豆秧,一株株稚氣十足,就像天真爛漫的鄉(xiāng)村頑童,早早放學(xué)歸來只管看鳥兒飛過蟲兒爬過風(fēng)兒從耳邊擦過。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毖┗h揚,粗糙的聯(lián)想首推“撒鹽空中差可擬”。鹽為腌物“冷雪”,伴雪腌制,風(fēng)味最好,也最耐貯藏。

      吳江分湖有紫須蟹,“冬月益肥美”。清人《清嘉錄》有專條記載,陸放翁詩贊曰“團臍磊落吳江蟹”。西風(fēng)白雪,蟹籪斷腸。紫須蟹,大小螯,雄壯趕赴盛筵尾聲。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按笱惫?jié)氣,陰漸趨極,而陽漸感生。為了生存,萬物設(shè)法也竭力遵循陰陽變化法則。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大雪”物候:“初候,鹖鴠不鳴”,鹖鴠,寒號鳥,感陰極而不再鳴;“二候,虎始交”,感陽微動而發(fā)情;“三候,荔挺出”,荔挺為蘭草一種,感陽至而萌生。

      “大雪到來大雪飄”,應(yīng)景;“大雪”無雪,且享晴。

      “冬至”歲至

      “冬至大如年?!边@個“大”,有來歷,也有講究。一是天文意義上,此日白晝最短夜晚最長,表明北半球進入名副其實之“冬季”;同時,陰極而陽生,預(yù)示四季又一輪回,古人名之為“歲”。二是人文意義上,“冬至”為“冬節(jié)”,朝廷要舉行隆重的祭天儀式?!吨芏Y》云“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漢書》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中國傳統(tǒng)歷法為陰歷(也叫夏歷、農(nóng)歷),系“太陰歷”,實質(zhì)為陰陽合歷。民間最重視的節(jié)日則為正月初一“春節(jié)”——年;正月前的“冬至”則為小年——歲。故又有諺語:“冬至過了年還在?!碧圃妱t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睙o論冬至“歲”,還是春節(jié)“年”,都是辭舊迎新?!耙辉獜?fù)始,萬象更新。”因而,“守歲”,“賀年”是必需的。

      舊時吳地,尤重“冬至”過節(jié)。《清嘉錄》載:冬至前,親朋好友禮尚往來,“提筐擔(dān)盒,充斥道路,俗呼冬至盤”;冬至夜,祭祖,“家無大小,必市食物以享先”。而今,與冬至日期極接近的洋節(jié)“圣誕”舶來,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免冷落,冬至“小年夜”的身份也相對讓位(并位)于“廿四夜”——蒸團子,吃年糕,祭灶神爺。

      元吳澄《七十二候集解》述冬至物候為:“初候,蚯蚓結(jié)。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說得有些虛,得感應(yīng)意識方解。大致意思是指寒氣觸動,陰陽潛轉(zhuǎn)。

      就日長而言,“吃過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就氣候而言,“冬至”意味“寒冬臘月”隨即至。從此“數(shù)九”,至“三九”“四九”,恰是小寒、大寒時節(jié)。因而,“雞縮脖子鴨縮腳”,北方地區(qū)更是“三九四九冰上走”。待到九九歸一,雁兒歸來春來早。

      “晴過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晴過年?!壁ぺぶ校僚c春節(jié)的天氣似乎有著某種反向關(guān)聯(lián)。小年、大年不可得兼?;蛟S這僅是儒家中庸思想體現(xiàn),抑或是強烈盼晴心理表現(xiàn),但總存在著一定的情理。

      雪花西風(fēng),喝口甜糯的冬釀酒,再喝一碗鮮美滾燙的藏書羊肉湯,幸福的小滿足油然而生?!岸咎}卜賽人參?!眲倧牡仡^拔出的蘿卜,水靈靈、脆生生,可生吃,可刨絲涼拌,還可切成大塊“蘿卜燒肉”,別提多入味!老北京人在乎“冬至餛飩”,劉邦故里忘不了“冬至吃狗肉”。匯聚到“口?!敝?,冬季熱烈不寒冷。

      2016丙申年冬至,公歷12月21日,農(nóng)歷十一月廿三日。筆者所在蘇州市吳江區(qū),氣溫攝氏12~17度,東南風(fēng)3~4級。晨,爆竹聲起。推窗,霧濃得滴雨,天空一鍋“乳湯”,不見馬路對面擋目的高樓,唯見高樓門面朦朧燈飾。理論上冬至,現(xiàn)實中天不凍且霧又霾。(備注,前幾天全國多地嚴重霧霾。)查閱歷史記錄,吳江地區(qū)“冬至”日,少晴,多陰雨,偶飄雪。竊念,陰了冬至卻不晴了春節(jié)。

      撐傘上班,不免夸張,但梧桐枝頭與發(fā)梢頭,不約而同因濕而欲滴水。梧桐是張狂不了,掛葉與落葉,參差狼藉不相上下。午后突放晴光,一時晴空,疑金猴奮起金箍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但好景不長,三時后又轉(zhuǎn)陰晦,風(fēng)呼嘯,霾復(fù)來。至晚,卻又寧靜夕陽,風(fēng)棲桑榆。如此多變,率性,還是無奈?地球變暖了,世界變得不平了。后補,冬至次日,一派冬況,陰寒,風(fēng)急,裹衣瑟縮行。

      冬至前分湖公園寫生??莺蓾M池,意境寧靜,一幅水墨畫。不過不是“留得枯荷聽雨聲”,而是“折枝向水吊漣漪”。荷莖干瘦折銳角,荷葉倒扣作燈罩,零落蓮蓬昂然,恰似暗店街路燈蠱惑別一番。風(fēng)掠過,水紋愁起,荷塘邊的浮萍默默相擁,鑲嵌。蘆葦更現(xiàn)蒼蒼,絮穗搖曳,應(yīng)和寒波層層。池邊柳色,此回憔悴黃。林中落葉,厚厚的,踩之沙沙作響。起落葦叢林梢,鳥聲如疾雨,亦沙沙,忽杳杳。

      冬至日郊外濕地寫真。寒水禿枝,黃山欒樹上的“枯燈籠”愈發(fā)催人聯(lián)想“枯藤老樹昏鴉”。烏桕細果密布,滿天星一般,黯黯幽幽,若映星光,不知會散發(fā)多少虛寂枯寒。紅紅的水杉羽葉,散漫如雪花飄拂,替代楓林染就紅霞。畢竟是冬天,絢爛告退,而“冬青”獨領(lǐng)風(fēng)騷。不必說松柏,就是夏日落籽惹人厭的香樟,此際也一反常態(tài),通體碧翠。廣玉蘭油油的葉,如枇杷;紫玉蘭毛茸茸的花苞,如圣誕樹上童話般閃爍的迷你燈。遠望自成一片的“閑置地菜園”,更是大豆苗碧如玉,各色菜們青青笑傲清寒。如果來個聚焦特寫,那通體玲瓏的紅蘿卜,首選——你看微微露出的蘿卜頭是紅的,蘿卜頭上抽出的葉莖也是紅的,仿佛虹吸,一脈紅線舒張出一張張翡翠鋸齒葉。麥田在視野外,雪一下,該是白茫茫一片潔凈。

      忽憶大集體養(yǎng)牛時,父輩冬至出外打茭草。太湖邊北風(fēng)呼啦啦,茭草打下扎成筏,緩緩撐回村中小河。停泊處,鞭炮響起,新年也就到了。

      “小寒”霾悍

      小寒進臘月,三九嚴寒到。風(fēng)尖厲,枯枝殘葉瑟瑟抖,雪花冷凝成冰,貓兒們鬼哭狼嚎夜叫春。

      此為通常情形。小寒時節(jié),小麥寸許長了,油菜立定根了,蠶豆苗小家碧玉樣了。無論北國還是江南,基本格調(diào)應(yīng)為“風(fēng)蕭蕭,野茫?!薄?/p>

      是水土不服(二十四節(jié)氣原為鄉(xiāng)土社會指導(dǎo)農(nóng)事的補充歷法,立足黃河流域),還是氣候反常?這年頭,誰都鬧別扭,節(jié)氣有些不“守節(jié)”了。2016年12月份,蘇州地區(qū)平均氣溫達8.9攝氏度,被稱為史上最暖。而起于年末,跨年度綿延的霧霾,一副蠻橫賴皮相。神州大地,整個霧代寒氣、霾“埋”雪魂。地方報《吳江日報》這樣形容新日歷開啟:“2017年第一個工作日,霧和霾攜手‘登陸’,吳江成了白茫茫一片……”

      不合時宜。丙申年“小寒”,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公歷2017年1月5日。筆者所在地蘇州吳江氣象報告:氣溫9~11攝氏度,東風(fēng)3~4級,白天中雨,夜間中雨。實時觀察與體驗:晨起,推窗,空中乳霧充盈。行路,雨濛濛,風(fēng)吹面不寒,梧桐濕葉多半敗落,少數(shù)青澀作“釘子戶”懸掛。午后,漸為中雨,霧霾頑劣,愈攪愈濃。滴滴答答,雨徹夜?!靶『闭怠芭D八”,詞人蔣捷若在,又將僧廬聽雨,冷落到天明。

      風(fēng)物依舊,疑時光凝滯。還是陽臺上的那盆龍鳳草知趣,曾經(jīng)風(fēng)雨,懂得歲月有序、輪回有常,此際老枝朽腐,而新生苞粒翠翠然顯露中心。

      閑翻書,讀“小寒”詩數(shù)首。發(fā)現(xiàn)“冬暖”不足怪。杜甫有詩句“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陸游有詩句“臘月風(fēng)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杜甫生活在1300多年前,中原地區(qū);陸游生活在800多年前,太湖流域?!靶『辈缓?,意外之喜。忽憶小時候(20世紀70年代),寒假一到,便干柴堆中轟麻雀,野曠地里放野火;再不,拿根竹竿捅雪瓦,拾塊磚角砸冰糞缸。那時的“小寒”仿佛真冷,且干冷,但一搗蛋,就變得熱乎乎。

      “寒號鳥”的故事,伴著“寒天凍煞懶漢”的告誡,成了嚴寒季節(jié)的童話與家教。但,麥芽糖的焦香擋不住,爆冬米的小火爐也如鬼子進村四處招搖,熱切的盼望伴著寒意一點一點變現(xiàn)為小確幸。一捆帶泥的胡蔥,一筐白胖胖脆生生的蘿卜,四五棵公主般嬌貴的大白菜,從門前小河中的賣菜船搬回家,新年(春節(jié))仿佛觸手即可及。

      “小寒”逢“臘八”,自然不能疏忽臘八粥。宋人筆記記述:“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shè)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夢梁錄》);“寺院及人家,皆有臘八粥,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為之”(《武林舊事》)。今天流水線生產(chǎn)的“八寶粥”有類于此。佛門慈悲,喝一碗寺廟的臘八“佛粥”,有福。古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2017年蘇州姑蘇區(qū)舉辦首屆臘八節(jié),為一啜這盛福的“佛粥”,人們不惜排起久違的長隊,情景暖暖的。

      霜打青菜,尤其是矮腳塌棵菜,糯又甜。“小寒”時節(jié),咸肉菜飯正當時。青菜切絲,咸肉切丁,土灶大鐵鑊硬劈柴煮,噴噴香。不用下飯菜,準保人人都如劉姥姥,“吃個老母豬不抬頭”。

      寒冬數(shù)九。相對于“大寒”,“小寒”方入“三九”,系“月初寒尚小”。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小寒”節(jié)令物候為:“初候,雁北鄉(xiāng);二候,鵲始巢;三候雉雊。”陰陽潛轉(zhuǎn),候鳥敏感。初候陽氣已動,大雁漸次向北遷移(“鄉(xiāng)”通“向”);二候喜鵲感陽,準備為春天育雛筑巢;三候野雞“朝雊”(雊,鳴叫),開始鳴唱求偶?!靶『蔽锖?,真應(yīng)了雪萊的詩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臘八過了就是年。小寒臘八,霧濃霾悍,奈何!

      “大寒”干寒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薄按蠛毕怠按汗?jié)”前奏,為二十四節(jié)氣收官,時在數(shù)九嚴寒之極致“四九”,理論上講最冷,事實上基本如此。

      猶憶去冬“大寒”時節(jié),冰凍太湖三山島,蘇州地區(qū)曾創(chuàng)下“近40年來最低氣溫”,破零下8攝氏度。本地媒體戲稱“寒潮來襲,吳江將被打入冷宮”;個人實時體驗“寒透足心,風(fēng)徹腦髓”。

      今年似乎溫和得多,“大寒”日來個小墜崖——最低氣溫零下2攝氏度,西北風(fēng)4~5級。晨,映日睛,絲絲寒意滲窗簾。天色灰藍,當日最高氣溫3攝氏度。

      竹葉蕭蕭,松枝郁郁。女貞樹繁茂的枝葉間掛出油亮紫脹的女貞子,如縮微的葡萄,一串串,一球球,煞是動人又誘人。臘梅最精神,也最精致,一朵朵,如上了蠟,工筆勾勒出。梅花本該迎霜傲雪,但缺了挑戰(zhàn),反顯得拘謹,紫紅色的花苞粒,干巴巴守望枝頭。還是迎春藤,四季不見憔悴,此際,數(shù)點小黃花,如春天的小天使,散落藤叢間。

      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大寒”物候:“初候,雞乳育也;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边M入“大寒”時節(jié),雞孵卵育雛了,雄鷹搏擊長空大開殺戒了,水“非一日之寒”凍結(jié)成厚冰了。這般風(fēng)光,黃河流域的“北國”,常見。有意思的是,水面結(jié)堅冰,而水底魚兒悠游,怎么也不會被“凍結(jié)”??茖W(xué)給出答案,那就是水底溫度“恒定”4攝氏度,4攝氏度的水密度最大,沉底。由此,禁不住想起西諺“上帝關(guān)了這扇門,卻開了那扇窗”,也禁不住浮現(xiàn)起東北查爾干湖冰面冬捕的壯觀畫面。

      吳地舊時也有年底“起塘魚”習(xí)俗,只是很婉約。計劃經(jīng)濟年代,起得的“塘魚”多為三二斤許的“苦鰱”,上不得臺面,生產(chǎn)隊里悄悄分作了“年貨”。

      今丙申年“大寒”次日為農(nóng)歷臘月廿四,小年夜,該家家做起“廿四夜團子”。做團子很吃力,但營造起來的氛圍歡欣鼓舞。尤其是孩子們,趁著氤氳繚繞,一邊給出屜的團子“點紅”,一邊放開肚皮吃團子,那真叫愉快。

      廿四夜送灶,極隆重的事。清顧祿所著《清嘉錄》有詳盡記述。送奉灶神爺,極富人間煙火氣息。說得直白些,就是純真討好或曰單純賄賂,用糖餅、團子等甜品“搪”住灶君的嘴,讓他到天宮匯報時多袒護,“辛甘臭辣,灶神莫言”。

      除舊迎新,喜氣洋洋。過大年前,農(nóng)家多有“撣檐塵”習(xí)俗,《清嘉錄》夸張稱之為“打埃塵”。這活絕對臟且累,但戴帽昂首出手時,很豪邁。年少時,我干過多回。正宗的雞毛長撣子少有人家能擁有,一般都是在長竹竿上扎一把稻柴臨時湊合。塵埃落定,稻柴撣子早已慘不忍睹,扯下,順便塞入灶膛——意外為“送灶”添把火。

      好年景,好心情,家中擼起袖子燙“飯糍干”印“糕餅”,村口則擺起轉(zhuǎn)爐爆“米花”壓“冬米糕”。

      無論有雪無雪,有冰無冰,因為直接迎年,記憶中的“大寒”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猴歸山,雞報春。此回“大寒”,確實晴好,言冷則在風(fēng)中。也罷,晚來且飲一杯。

      潢川县| 连平县| 皮山县| 乌什县| 马山县| 长汀县| 邻水| 和硕县| 河间市| 台州市| 太白县| 柘城县| 阳江市| 新龙县| 万盛区| 辉南县| 山东| 黔江区| 阿合奇县| 法库县| 元谋县| 安福县| 谢通门县| 邳州市| 泰安市| 邮箱| 荣成市| 牡丹江市| 睢宁县| 安阳市| 阿鲁科尔沁旗| 淮滨县| 阜南县| 夏邑县| 吴忠市| 贺兰县| 佛学| 新绛县| 阿拉善右旗| 磐石市|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