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吳啟昌
身殘志堅種下綠色銀行
○文圖 / 吳啟昌
“我釣到大魚了,冉老板快來幫忙?!痹诶撞h馬湖鄉(xiāng)中山村一個魚塘邊,一個釣魚的小伙子激動地喊。
“不要謊,快放魚線,我來幫你?!濒~塘主人冉喜開拿起專用的捕魚工具,一跛一跛地趕過去。
兩人一會兒收緊魚線,一會兒又放魚線,一會兒又使用捕魚工具,10多分鐘才把大魚弄上魚塘岸邊。冉喜開抱起大魚,高興的合不攏嘴。這條大魚估計有七八斤重,能夠賣約200元。冉喜開挖了3個魚塘,面積共計約3畝左右,魚塘里養(yǎng)的魚已4年多時間,還從來沒有捕來銷售過,估計總價值在4萬元左右。村民們看到冉喜開魚塘里的大魚,無不稱贊他是身殘志堅的致富能手。
冉喜開出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那時雖然物質貧乏,但童年生活仍然是非常快樂的。冉喜開7歲那年,剛進學校讀書才兩個月,左腿便疼痛難忍。父母帶著他四處求醫(yī),想盡各種辦法,吃了不少藥,疼痛雖然消失了,但左腿落下殘疾不能正常行走,從此,成了跛子。
“我跛著腳重新回到學校,同學們圍過來像看怪物一樣看我。”冉喜開說,當時心里非常難過,但只能面對現實。他默默地在心里發(fā)誓一定要認真讀書,將來比其他人有出息。
冉喜開在馬湖公社小學上學,要走約3公里羊腸小道。夏天下雨,冬天下雪,一些腿腳好的同學都不愿意去上學。冉喜開雨天頭戴斗笠,下雪天杵根木棍,一跛一跛地去學校上課。冉喜開1976年初中畢業(yè),上高中要去縣城,因家庭貧困無錢交學費和生活費,他便終止了學業(yè)。
冉喜開初中畢業(yè)回村,是村里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1977年村小學缺教師,公社領導便安排他在村小當代課老師。1978年,政府響應毛主席“把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公社要挑選4名赤腳醫(yī)生,冉喜開因為有文化被推選為赤腳醫(yī)生。
“那時雷馬屏農場在馬湖有一個大隊部,大隊部不僅有醫(yī)院,而且醫(yī)療設備較好,醫(yī)生水平也比較高?!比较查_說,他們選拔出來的赤腳醫(yī)生在農場醫(yī)院學習實踐,醫(yī)生給他們上課,講解一些基本的醫(yī)藥知識。3個月后,冉喜開便背起赤腳醫(yī)生專用藥箱,走村串戶為群眾看病拿藥。那時缺醫(yī)少藥,他們赤腳醫(yī)生經常上山采草藥備用,還用一些草藥到農場醫(yī)院換西藥。當了4年赤腳醫(yī)生,業(yè)務基本熟悉時,全公社的赤腳醫(yī)生要從4人減少到1人,冉喜開因行動不方便,便主動放棄赤腳醫(yī)生回生產隊勞動。
冉喜開有文化,比較能干,先后當過生產隊的記分員和小組長。改革開放后,農民不再局限于單純種地,紛紛調整產業(yè)結構搞特色種植、養(yǎng)殖,做生意,打工等等,只有能夠發(fā)展經濟增加收入的都可以做。冉喜開在朋友的資助下,在馬湖集市租房開起了餐館。
“開餐館比較賺錢,但起早睡晚非常辛苦?!比较查_說,開了幾年餐館賺了幾萬塊錢,馬湖街上有一戶人要賣房子,他便用賺的錢買下了?,F在兩個兒子把房子改造成了樓房,價值近百萬元。
冉喜開的松林
山青了水也綠了
從前,農村殘疾人不僅沒有人照管,反而常常受到歧視。隨著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政策越來越好,關心照顧越來越周到。2009年,冉喜開由縣殘聯(lián)免費送到西昌市學習盲人按摩,學成后回雷波,在縣城的盲人按摩店打工。
“我總覺得應該自己開店大干一場才過癮?!比较查_說,于是他到云南省昭通市開辦了按摩店。按摩店生意比較好,冉喜開招聘的按摩師一度達到10多人。2010年,冉喜開回家過春節(jié),看到前些年在荒山荒坡上栽植的一片柳杉,樹干長得足球一樣大,10余米高,惹人喜愛。但這片柳杉林四周都是荒山荒坡,栽植柳杉不僅綠化美化環(huán)境,而且木材也很值錢。假如把村里的荒山荒坡都栽植柳杉或其它樹木,不僅環(huán)境優(yōu)美,而且好比有了一個綠色銀行。為此,冉喜開決定放棄已比較熟悉的按摩店,回鄉(xiāng)植樹造林綠化荒山荒坡。
2011年,冉喜開回鄉(xiāng)開始大面積植樹造林。為了連片造林,冉喜開用自己肥沃的水稻田調換村民們的荒山荒坡。一些不理解的人,嗤笑冉喜開,說他不僅腿殘,腦袋也殘了。
冉喜開從不聽別人說三道四,一味按照自己的計劃埋頭植樹。每逢植樹季節(jié),冉喜開便請民工大規(guī)模植樹和清理樹林中的雜草。冉喜開的樹林面積越來越寬,村民們看到大片大片的柳杉林;看到大卡車進村購買他的木材,紅彤彤的鈔票裝進錢包,才明白冉喜開不是傻子,而是有頭腦的聰明人。
2012年,縣殘聯(lián)對殘疾人進行養(yǎng)殖培訓,冉喜開參加培訓后,計劃大規(guī)模養(yǎng)雞。他修建了一排雞舍,購買雞苗。資金不足時,縣殘聯(lián)先后給予他3萬余元資助。
“縣殘聯(lián)不但資助我,而且還上門指導我養(yǎng)雞?!比较查_說,沒有縣殘聯(lián)的大力支持和鼓勵,他很難成功創(chuàng)業(yè)。
冉喜開的林地邊有3塊沼澤地,既不能植樹,也不能種莊稼。冉喜開思考一定要把沼澤地利用起來。他租用挖掘機把一塊沼澤地挖成魚塘養(yǎng)魚,如果養(yǎng)魚成功,便把另外兩塊沼澤地也挖成魚塘養(yǎng)魚。冉喜開購買魚苗放在魚塘里飼養(yǎng),1年后飼養(yǎng)的草魚在3斤左右,他高興極了,投資1萬多元把另外兩塊沼澤地也挖成了魚塘。如今3個魚塘的魚已飼養(yǎng)3年多時間,魚塘里的鯽魚,鯉魚、草魚,花鰱魚等魚種,小的1斤多,大的有七八斤重。
而今管理3個魚塘和50多畝柳杉林是冉喜開的主要工作。冉喜開說,目前,一棵直徑在10公分以上的柳杉賣150元。但他不急于出售,10年后,他的柳杉林價值超過100萬元。
村民們都稱贊說,冉喜開雖然是殘疾人,但他頭腦清醒有遠見,而且非常勤勞,他比正常人還要能干。
楊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