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宇遠
閱讀,是可以飽含感情的。
或源于對文字的誦讀,或僅源于對紙業(yè)質(zhì)感的喜愛和陶醉。在科技迅猛發(fā)展的今天,新媒體的橫空出世,各種訊息層出不窮,將人們層層包裹。為了跟上所謂的歷史潮流,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電子閱讀,紙業(yè)漸漸淡出讀者的視野,成為書柜的“裝飾”。
且撇開在如醉如夢的詞句中反復咀嚼的樂趣不談,于我而言,第一本睡前讀物,第一本童話故事,第一片屬于自己的習作,都承載了太多的回憶,伴著書籍原有的重量,沉沉又甜蜜地壓在心頭。墨印或重或輕,勾勒交織出獨屬于青春的閱讀風采。歲月流逝,有著一本觸手可得的書,陪伴著忠于將它捧在手心的人。
與紙業(yè)里沉淀的光陰相比,電子閱讀的背后更多的是“浮躁”兩字。窄小的屏幕,刺眼的亮度,常未讀完一章,便目酸且疲,何言細品作者在文字間蘊藏的深意?作者幾月幾年反復推敲斟酌的修改而留下的精髓,在人之間匆匆掠過,在粗劣的閱讀條件下,一切都化為浮光掠影。
可在科技化、便捷化的社會趨勢下,又有誰會急急步入舊書鋪上下翻找,惹得一臉灰只為尋得零星幾頁破舊的紙張,如獲至寶,又有誰會煮茗品讀“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鼻榫?,書單,簡樸,藏匿于纖維構成的紙業(yè)間。用手指摩挲著略微粗糙的質(zhì)感,似乎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塵土在掌間翻騰,如地殼間巖漿的滾動鼓漲,沖擊積聚??吹靡姷?,是歷史的風雨,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的升華,文字的捶打。而看不見的,是在一切的優(yōu)美、敗壞、清明、污濁中的智慧,最柔軟最純凈的秉性。
不,不。紙質(zhì)書不曾衰落,也不會衰落!過去。將來??偸强萍及l(fā)達的今天,紙質(zhì)書籍也更能喚醒人們靈魂深處的共鳴。清新溫暖的白底,清晰沉靜的墨字,在紙張的溫室里相互碰撞,交融,發(fā)酵,釀出迸發(fā)的才思,釀出深刻的感悟?;蛴镁晷愕男】毤殞懴伦约旱脑u論,或謄抄下那句觸人心弦的話語,如沏茶時的馨香縈繞。翻動書頁發(fā)出的聲聲脆響,都仿佛是讀者與作者的一次親密交流。于是,文字不再是文字,書也不再是書了。
思及此,使人不僅將手指移向身旁的任一本書籍,或厚或薄,拋去浮躁與虛華,坐快車之列中的一輛慢車,來一次心靈的洗禮。
科技不意味拋棄。惟紙中,惟紙中,方得書滋味。
(參考教材:人教版 小學五年級上語文教科書 《走遍天下為侶》)
(指導教師:陸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