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昆陽鎮(zhèn)第一小學三(2)班 黃文軒 指導老師 林利群
畬鄉(xiāng)青街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昆陽鎮(zhèn)第一小學三(2)班 黃文軒 指導老師 林利群
三上第六單元:介紹自己去過的地方
特邀點評老師
林秋芬(中學高級教師,溫州市平陽縣昆陽鎮(zhèn)第二小學)
在平陽縣養(yǎng)正學堂讀國學的這三年中,我們不僅熟讀“四書五經(jīng)”,還定期外出游學。我們?nèi)ミ^很多地方,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畬族之鄉(xiāng)——青街,它的一山一水,總在我腦海里縈繞,揮之不去。
忘不了阿公家的小院。每年來,我們都會先去國學班同學心心的爺爺奶奶家,他們家是我們游學的“根據(jù)地”。阿公家門前是一條青石鋪就的小路,聽說青街就是因為這條青石路得名的。房子的外墻上精工細描著有畬鄉(xiāng)特色的人和物,色彩明麗,讓人眼前一亮。每次來,阿公總會忙著給我們泡茶,三十來個人,一人一杯,大圓桌上全都擺滿了,屋子里茶香四溢!阿婆則是拿出香甜的柚子,還剝開給我們吃。她家的柚子真甜,每次見快吃完了,阿婆總會及時再遞給我們。“真甜!真甜!”“我還要一瓣!我還要一瓣!”“來嘍!來嘍!”青街的小院里回響著我們爽朗的歡笑聲。中午時分,他們硬要留我們吃飯,十分熱情!
忘不了青街的小溪。這源源不絕的溪水一直不停地向前奔跑,嘩啦啦,嘩啦啦,歡快的流水聲像在奏樂。溪上飛架起的一座廊橋,雄偉壯觀。我們穿著漢服在廊橋上讀《論語》,瑯瑯的讀書聲在橋上回蕩。我們還在清澈見底的小溪里捉小魚小蝦,雖然全身濕透了,也沒捉到一條,但心里卻很開心!那清清溪水里留下了我們快樂的足跡,能在這里生活真幸福!
忘不了青街的竹筍。青街的竹筍鮮甜脆爽!竹子的葉子和莖都是翠綠色的,遠遠望去像一片綠色的海洋。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美麗的竹林,它既是一幅綠色的畫,也是一首抒情的詩。青街的山路上留下了我們忙碌的身影。我們在竹叢里挖筍。每次想憑自己的力量挖起一支大竹筍,總是很困難,只有大家一起合力才能辦到。我們品嘗著自己親手挖的竹筍,心里甜滋滋的。
忘不了古色古香的李氏大屋,忘不了雄偉壯觀的雙合殿,忘不了青街古往今來輩出的人才,忘不了……
【林老師的話】
語言是有魔力的,富有特點和情感的語言更是如此。讀完這篇文章,“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這樣的語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篇文章在寫景時與眾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兩點:一是語言特別樸實。文章沒有用太多華麗的辭藻,但隨著小作者的筆觸,我們仿佛也來到了美麗的畬族之鄉(xiāng)——青街,看到了青石路后的那個小院,看到了那歡快的小溪,看到了那鮮甜脆爽的青街特產(chǎn)——筍……二是“景物描寫”與“人的活動描寫”巧妙融合。阿公家小院里品嘗美味的柚子、橋上讀《論語》、小溪里捉魚蝦、竹林里挖筍……這些快樂的活動讓小作者更深刻地記住了畬鄉(xiāng)的美,這樣的寫法符合孩子的特點,很有孩子的趣味。文章的結(jié)尾,小作者又用了一連串的“忘不了”來表達對青街的無限熱愛,感情特別真摯,也很自然。
《我的老師》
阿光看著被老師點名念自己作文的同學就特別羨慕,總盼著老師也能讓自己表現(xiàn)一次。今天老師心情一好,機會終于來了。老師說:“阿光,把你這單元寫的作文給大家念一下!”阿光激動得“騰”一下站起來念道:“題目:《我的老師》。老師,我多像你的媽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