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燕
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忽略了知識的雙面性,嚴重制約了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诖?,筆者就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談談看法。
一、大膽質疑,追求真理
大膽質疑是彰顯批判性思維的方式之一,學生積極發(fā)現問題也是學生有問題意識的重要表現之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內涵,鼓勵學生交互探討、大膽質疑,在交流討論中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共同提升思維的深度。
比如《逍遙游》教學,莊子認為逍遙游代表沒有任何束縛的、自由自在的活動,即追求一種無條件的、絕對的精神自由,在聽完我對逍遙游所表達思想的解說后,有學生大膽提出了自己的質疑:“我覺得莊子這篇文章的主題存在爭議,因為我覺得人不可能達到絕對的自由、絕對的逍遙,每個人都會被很多條條框框的事物所束縛,莊子的思想太理想主義了。”在聽完這位學生的回答后,我首先對他的大膽質疑表達了肯定,并且鼓勵學生向他學習,多多發(fā)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與建議,然后引導學生一起進行討論,莊子的《逍遙游》的主題思想是否過于絕對與理想主義。同時在課堂中向學生講述莊子的思想,為學生講解其中的內涵,最后引導學生在課后對照自己的疑惑查閱資料,自主學習,進行答疑解惑。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層次地挖掘文章內涵,參透文章的主題思想,在引導學生查閱資料答疑解惑的同時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埋下了一粒種子,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教師帶領學生理性分析,求同存異,這也展現了語文課堂的包容性,鼓舞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
二、角色互換,積極參與
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首先要創(chuàng)設一種平等對話、民主交流的語文課堂環(huán)境,然而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教師過于強調師道尊嚴,將學生的質疑視為挑戰(zhàn),課堂的紀律性與有序性束縛了學生表現自我的天性,教師唱獨角戲,學生的思維也遭受了禁錮,又何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呢?師生進行角色互換,挖掘文本內涵進行對話交流,創(chuàng)設這種活躍課堂氛圍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
比如《祝福》教學的重點內容是分析人物形象,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我與學生達成了一個共識,在我完整分析祥林嫂的形象之后,邀請學生走上講臺為大家分析其他的人物形象。一開始大家并不十分愿意參與到課堂當中,在我的鼓勵下,終于有一名學生主動走上講臺,簡單卻又透徹地為大家分析了魯四老爺的人物形象,他結合文章具體語句分處為大家進行分析講解,表現得非常出色,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這時,課堂氛圍熱烈融洽,學生都非常放松,并且思維高度集中于課堂之中,這也鼓勵了更多的學生走上講臺,參與課堂活動,展現自我。接下來的幾位學生又分析了柳媽的形象以及小說中“我”的形象,通過這幾名學生的透徹講解,大家對這篇文章的人物形象把握得更加深刻,如此的角色互換教學的課堂效果明顯優(yōu)于教師一個人的“專場秀”。
這樣的師生角色互換,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轉變了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作為灌輸者的形象,為學生搭建了一個發(fā)表看法、展現自我的平臺。這樣的方式為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供了空間,學生走上講臺獨立講解就是自我學習與成長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發(fā)現,構建了師生平等的關系,這樣的課堂氣氛才活躍,學生的思維才能被激活,學生的見解才能更深刻,批判性思維的火花才會頻頻爆發(fā)。
三、類比學習,求同存異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而不是盲從性思維。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方法肯定存有難度,這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學習,鼓勵學生求同存異。所謂求異,就是從與已有認知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從而提出非同尋常的創(chuàng)新見解。
比如在學習王勃的《滕王閣序》一文時,為了復習鞏固所學知識以及在潛移默化中滲透批判性思維,在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我引導學生將王勃與陶淵明、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作比較。學生在思考對比之后發(fā)現,同樣是經歷挫折后的釋然,王勃似乎仍然心存不甘、懷有抱負;而陶淵明卻是完全的歸隱,回歸自然;蘇軾則表達了一種灑脫的樂觀。不同的人呈現了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也能意識到每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都存在著差異,這樣就成功地向學生滲透了求同存異的思維方式。
通過比較不同事物的異同,進行類比學習,展開思考與討論,能夠鼓勵學生求同存異。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對課文主題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豐富。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是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創(chuàng)新,探索教學新方式,將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作為教學目標之一,鼓勵學生大膽反思與批判,提倡學生講事實、說真話,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點燃思維的火花,學生才能得到長遠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22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