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瑋
(浙江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杭州 310000)
關于大學生學習英語動機調(diào)查報告
吳瑋
(浙江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杭州 310000)
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進行了一次抽樣調(diào)查?;趥鹘y(tǒng)動機因素分析理論,大學生學習英語動機主要由工具型動機和外部動機組成。筆者通過調(diào)查,希望能發(fā)現(xiàn)這兩種類型之外的動機因素。調(diào)查結果顯示:工具型動機和外部動機仍然是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驅動因素。通過調(diào)查,筆者更細化了這兩種動機類型的具體內(nèi)容。希望能為大學英語教師提供一些教學思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大學生;動機因素;英語學習
動機一直是被廣大研究者和老師認為是影響英語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Dornyei,2001)。動機可以被分為工具型動機和整合型動機 (Gardner and Lambert,1972)。工具型動機指的是學習者將英語作為一個實現(xiàn)其目標的一種工具,比如用英語通過考試或找到一份工作。而整合型動機則是英語學習者對目的語國家的文化感興趣,并想通過學習英語達到與英語使用者進行交流的目的。這種動機驅使下的英語學習者往往是出于個人興趣學習英語,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才被動地去學習英語。
除了上述這兩種動機類型的分類,根據(jù)Deci and Ryan(1985),動機還可以被分成外部動機和內(nèi)部動機。顧名思義,外部動機即英語學習者是被外部因素驅使著去學習英語,對高中生來說,最典型的外部壓力當屬升學壓力。而內(nèi)部動機則是英語學習者自發(fā)地想要去學習英語,和整合型動機相似的是他們都是出于個人興趣去學習這門語言。
綜上所述,如果一個英語學習者是被整合型動機還有內(nèi)部動機同時驅使去學習英語的話,那他學習英語的時候就比較主動和富有樂趣,因為這是他自己感興趣的事。很多研究表明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并且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英語的過程很痛苦很難熬(Zhou,2008)。這主要是因為中國考試制度使得學生必須面對高考的壓力,在這種強壓之下,學生容易產(chǎn)生抵觸情緒,從而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
介于大部分研究表明中國大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主要是為了通過課程考試,也就是說是工具導向和外部驅動的。筆者想要調(diào)查兩個方面的問題:
①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動機——工具型動機和外部動機是否仍然占主導作用。②除了工具型動機和外部動機之外,還有哪些其他的動機因素存在。
本次調(diào)查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混合研究法,也就是量性研究和質(zhì)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Newby(2010)指出混合研究法的優(yōu)點就是它將數(shù)據(jù)和文字材料巧妙地結合起來。所以筆者采用的調(diào)查方法就是問卷調(diào)查和采訪相結合,在統(tǒng)計完問卷結果之后,再針對個別同學進行一對一的深入采訪。采訪的過程是在受訪者同意的情況下通過錄音筆錄下來,供后續(xù)整理文字材料使用。此次調(diào)查的對象是某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yè)的大一新生,樣本人數(shù)是100。
關于問題一的調(diào)查,即大學生學習英語的兩大動機類型是否仍然是工具型動機和外部動機這兩種。筆者先把在問卷調(diào)查中涉及到的幾個選項,以及對應的人數(shù)用表格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對于表1的問題,學生可以多選。
表1
在表格當中,左邊一欄的8個選項是用于識別被試者的學習動機類型的。右邊欄則代表每個選項所對應的人數(shù)。根據(jù)上述表格,我們可知,排在前三的選項分別為A(通過課程考試),B(通過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和C(為了增加自己的就業(yè)機會)由此可見,對大學生來說考試仍然是第一動力,而C選項(工作因素)也是促使他們學習英語的重要動機因素。
在國內(nèi)的整個大環(huán)境下,考試仍然是制約學生的主要工具。大學生是介于學生和社會人之間的一個群體。一方面,他們?nèi)匀恍枰ㄟ^課程考試,拿到學分,獲得畢業(yè)證。另一方面,為了找工作做準備,學生也得要參加全國性的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獲得受社會認可的證書。
在后續(xù)的深入采訪中,筆者還發(fā)現(xiàn)了其他對于大學生學習英語影響較大的動機因素,這些因素更加豐富了動機理論的內(nèi)涵。
(1)旅游導向型。在后續(xù)采訪中,不只一位同學提到,他們學英語是為了想畢業(yè)之后能出去開開眼界。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抱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應該不只他們。隨著海外游的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生希望能走出國門,去到英語國家去近距離接觸當?shù)氐娘L俗人情。而語言不通,只會阻礙他們了解異域風情。當然這種動機也可以被看作是整合型動機,也就是想要深入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文化。那么筆者為什么會單獨把這個歸為一類,是因為筆者覺得學生對旅游的渴望這點對教師在課堂話題選材上有所啟示。教師不妨選擇和旅游相關的內(nèi)容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教師的推動作用。在采訪中,有學生提到大部分英語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枯燥和死板,課堂氣氛差,讓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學生指出老師應該活躍課堂,并且經(jīng)常要鼓勵同學。學生對任課老師的喜愛與否有的時候直接影響著他們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熱情和重視程度。所以調(diào)查顯示教師對學生學習英語起到一定的推動和引導作用。
(3)同學的影響。在交談中,一個男生毫不避諱地坦白自己想學好英語,主要是因為他喜歡班里的一個女生,而這個女生恰巧英語非常好。他希望自己能和她有共同的愛好,并且想通過學好英語引起對方的注意。由此可以推導出同學之間的互相鼓勵和競爭也是推動高中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之一。
本文主要圍繞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因素展開討論。經(jīng)過筆者深入調(diào)查之后,發(fā)現(xiàn)在大學階段,學習英語的主要動機因素仍然是工具型動機和外部動機,靠內(nèi)部驅動去學習英語的學生少之又少。筆者認為,想要保持長期且持續(xù)的學習熱情,光靠外部壓力起作用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進一步挖掘學生對語言的興趣,引導他們從根本上愛上語言學習,發(fā)現(xiàn)語言的魅力。
[1]Dornyei,Z.New Themes and Approaches in Second Language Motivation Research[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1,21(1):43-61.
[2]Gardner,R.C,Lambert,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Newbury House:Rowley,MA,1972.
[3]Deci,E.LandRyan,R.M.Intrinsic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NewYork:Plenum,1985.
[4]Zhou.E.W.Motiv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8,5(4):7-11.
[5]Newby.Research Methods for Educaton[M].Harlow:Pearson,2010.
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5(a)-0117-02
吳瑋(1989-),女,浙江溫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