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人要讀三書: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此三者涵蓋了一個人所需的實用之學、處世之學與精神之學,因而需要“兼讀”。而其中,我認為心靈之書又是最高層面的,故須對其“精讀”。
有字之書,在我看來即一個人所需的專業(yè)性知識與工具性知識,即每個人都要識字,能認讀拼寫,這是當今社會人人需備的,它使人遠離無知與文盲困境。我國推行的九年義務(wù)制教育便是主要教授有字之書,它是各類書乃至閱讀的前提。
而無字之書,即為人處世之書,它強調(diào)的是生活性。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生存已離不開社會與人。社會學家涂爾干講的“有機社會”便是人與人相聯(lián)系的社會。那么,在這當中,我們要讀無字之書,于日常生活言行中,于耳濡目染中,使我們不至于成為迂腐刻板的“怪人”。
此二者均要讀,但僅此是不夠的,還應(yīng)讀心靈之書,即修養(yǎng)身心,提升思想,實現(xiàn)我們身為“獨立的人”的目標。這好比建造一幢居住的房子,打好地基,建好鋼筋水泥的框架,甚至粉刷好墻壁,裝好窗與大門,但若沒有內(nèi)部必備的生活物品,這房子仍是不能使人安心棲居的溫柔鄉(xiāng)。心靈之書便是“房子”內(nèi)部的配置,而對此需精讀。
我們精讀“心書”,是為了使自己成為有良知、有思想的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劉瑜說過,我們除了要對屋子添磚加瓦,更應(yīng)“使頭腦成為一支軍隊,對自己的心靈招兵買馬”。我們之所以為人,之所以與他人不同,在于我們有“覺醒與思考的力量”。僅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是不夠的,我們要探討更深層次的生命奧秘。魯迅的“立人思想”——使人除了成為社會中的人,更應(yīng)是獨立于群體的人;孔子對生命價值本源的探索由“向天”轉(zhuǎn)變?yōu)椤霸谌恕保鶈⑹疚覀兂鋵嵶陨硇撵`與精神從而成為獨特個體的重要性。何況人人都閱讀好心靈之書,人的素養(yǎng)會得到提升,社會的狀況也能改善?!断ED精神》里伊麗絲闡釋了文明的最高境界:那些我們無法準確衡量的東西成為至關(guān)重要的,如對心智的追求、禮貌周到的品質(zhì)等。只要人人能精讀心靈之書,每個人必是有更高追求之人,他不會汲汲于絲毫得失,不會為了利而背義,處貧亦可樂道,那么社會的弊端或許就不會再有。
心靈之書,是道德之書,是修身之書,是獨立個體之書。
有字之書是根本,無字之書是立世之方,而心靈之書則是成為至人之要。兼讀三書,使我們立世,精讀心書,便可立人。
點評
標題表明了作者的認識,觀點十分鮮明。第一段直截了當?shù)靥岢鲇^點,詮釋標題,指出了閱讀兩個層面的需求,即“實用之學”與“精神之學”,明確的立論指向,為下文的評述做了很好的導引。結(jié)尾回扣標題和第一段觀點,首尾合扣,圓潤自然,起到了升華觀點的作用。
文章的語言風格平穩(wěn)實在,似乎就是在給我們講一個很平常的道理。但在平穩(wěn)實在的論述中,作者有條不紊地闡述了人生所要閱讀的三本書之間的關(guān)系與價值??梢赃@樣說,文章于波瀾不驚的評說中逐步展示著對問題的獨特而深刻的見解。在讀文章的過程中,讀者會被作者的思考所感染而受到啟迪。文中多種論證方法的運用從不同角度推進了評說的深入,尤其是第四段的比喻論證,深入淺出地將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是文章的一大亮點,也體現(xiàn)了作者所具有的比較成熟的論述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