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風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藝術(shù)博士黃美廉出生在臺灣,天生就是一位腦性麻痹癥患者,臺灣《宇宙光》雜志這樣描寫她:“她是一個自小只能軟趴趴臥在床上或地上的孩子,她是一個無法控制自己不要流口水的孩子,她是一個看起來沒有一點智力的孩子,她是一個被醫(yī)生判定活不過6歲的孩子,但今天她成了美術(shù)博士?!?/p>
有一次,她應邀到一個場所演講(以手寫代口講),會后互動,一孩子當眾提問:“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么看待你自己?你幸福嗎?”聽眾似乎都在心里為之捏了一把汗,擔心孩子的提問深深地刺傷她善良的心。黃美廉卻在黑板上這樣寫道:
我很幸福,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雷鳴般的掌聲四起,激動的人們淚流滿面,很多的人從此找到了長久以來苦苦追尋而未得的人生幸福之真諦。真正的幸福原來來源于我們自己,自己懂得欣賞自己,自己懂得接納與滿足,自己懂得超越自己,自己懂得感恩與回報,就能隨時隨地獲得幸福。幸福是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感覺,與別人沒有關(guān)系。一個人若是把幸福建立在與他人的比較之中,永遠也找不到幸福,幸福也永遠不會與他相遇。
長久以來,老師們習慣于從比較中尋求幸福:你評到了先進而我沒有,你得到提拔而我沒有,你考核優(yōu)秀而我僅是合格,你升職升級而我還是原職原級,你的績效工資怎么比我高,等等,這些都會讓我不幸福。將遼闊的大千世界壓縮到眼皮子底下那么一個狹小的區(qū)域,眼睛只會緊盯著別人所得或所獲,紅眼病嚴重,嫉妒心日增,寧愿自己沒有丁點進步,也不愿意理性接納別人優(yōu)于自己的事實!時間一長,我們職業(yè)倦怠日甚一日,進取心日漸消磨,就把鮮活無比的教育變成了沒有生氣冷冰冰的類似加工廠的機械加工。
能夠洞察和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不斷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不妨礙不阻撓他人的進步,只是不停止對自己的超越,這才是心靈高貴的人。歲月點點澆鑄,內(nèi)心逐漸強大,在有所歷練的人生之路上走得越來越穩(wěn)健從容,沒有什么能改變對生活的信念,沒有什么能冷卻對真善美的熱忱。作為教育者,應該不抱怨,不傷感,不氣餒,不動搖。用智慧點燃一盞盞心燈,既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成全能夠成全的事,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作者單位:廣州市南沙橫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