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
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后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文題淺析】
試題材料中的6個名句均系“國產”,都體現(xiàn)著正能量,對于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傳承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著積極的意義。
6個名句言淺理明,貫穿其中的思想主線清晰明了,有很好的親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沒有難度;在審題立意、文體選擇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開放度,便于考生發(fā)揮;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來寫,為命題加大了空間縱深,也為寫作指出了明確方向。將6個名句并列齊觀,從上古的《周易》到當代的毛澤東,本身就體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淵源有自、傳承有序與生生不息的特點,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生動寫照。
命題要求“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是引導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在理解名句內涵的基礎上自主組合,從“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鑒今,古為今用,激活名句的內在生命力??忌瓤杉姓撌鰞扇齻€名句的相通內涵,亦可辯證思考由兩三個名句組合生發(fā)的新含義,還可以結合名句研析個人、國家、社會三者間的關系,等等??忌部梢愿粗亍爸袊幕┐缶?,無數名句化育后世”帶給他的感觸與思考,由此立意行文,對名句作者及其時代進行歷史分析,個性化闡發(fā)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或結合自己的經歷與體會,講述中華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論說名言警句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考場原作】
掃除膩粉呈風骨
(標題不錯。引用魯迅先生的詩句為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立意鮮明,形象傳神。)
遼寧一考生
時下,人們多喜歡美容,買各種貴重的化妝品。英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會化妝的女性平均收入往往高于不化妝的女性,而且顯得更聰明。所以,化妝的女人不一定優(yōu)秀,但優(yōu)秀的女人一定會化妝,一定會更注重儀容儀表。(這句議論略顯武斷,須作修改。)愛化妝是愛美之心的表現(xiàn),這種心理人皆有之,但只注重這種外在的“淺碧深紅”,而忽略了內在的“芳香馥郁”,豈不有徒有其表之嫌?(轉得過快,仍顯主觀、絕對。誰說注重外在美的人就一定會忽略內在美的修煉?)
李清照有一首描寫桂花的詞云:“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蔽蚁胝f,“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年代確實離我們遠了一些,不施粉黛清新脫俗的女子也已經不多見了。(這里的議論也不夠妥帖,須改為更客觀、更委婉的說法。)我總認為,每天化一點淡妝不僅會讓自己的心情好,也美化了風景,何樂而不為呢?但僅僅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施粉濃眉,搔首弄姿,妖冶惑眾,內里卻“空空如也”,豈不是俗不可耐?因此,表里如一,內外兼修,才能芳香馥郁,這應是我們追求的“極品”。
艱苦樸素是一種美,但絕不是不修邊幅;適當的修飾但不能妖艷,這樣可以被世人接受。一個人無論在家,還是立足社會,都應有責任和擔當精神,才能頂天立地,堂堂正正活出真我,而不是為別人活著。(接觸到了問題的本質,且話題轉向另一句名言,很好。但是話題轉換比較生硬,銜接很不自然,讀來給人生澀之感。)巴金說過:“人不是為了吃米而活著?!蔽覀兂顺源┳∫酝?,還應有更高的追求,恰如恩格斯所言:“有所作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庇脤嵙ψC明自己的不凡氣質,舍棄行尸走肉的“空皮囊”,就“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人有了精神氣,往往就敢于擔當。(主旨升華,缺點還是語言生硬,論述粗糙,有強拼硬湊的痕跡。)
外在之美不可少。試想,如果某公司人力資源部招聘,在筆試成績相差無幾的情況下,面試選擇的是素面朝天、穿著打扮邋遢的頹廢者,還是愿意選擇精心修飾的朝氣者,答案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前美容打扮一番無可厚非。(鋪墊過多。這種“辯證”式的議論只會稀釋文章主旨,可以一語帶過,甚至完全刪除。)而金玉其外,虛有表面,缺少涵養(yǎng)、文化和能力,就是缺少內在之美的底蘊,這樣的美能存在多久,令人懷疑。因為韶華易逝,青春難再,能留得住的只是“芳香馥郁”的人格魅力。
內在修為是必須的。魯迅說得好:“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墮寒塘?!毕荣t圣哲倡導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另一種美。關鍵是美得適度。(這句議論與上文銜接不上,又犯了過渡生澀的毛病。)如宋玉所說的“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才是恰到好處。殘花香猶存,蜂蝶戀舊枝。德行、品格與學識能力等綜合起來,方能彰顯高貴氣質。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比绻幌氡簧鐣蕴偷酶蠒r代步伐。人前舉止談吐得體,人后增強內蘊,今朝我少年必在自強不息中收獲精彩人生。(文末的議論還應往開頭的“化妝”方面帶一帶,一是為了首尾呼應,二是為了點題,使文章結構緊湊,渾然一體。)
【總體印象】這篇考場作文立意鮮明,幾則名句有機關聯(lián),文意貫通。但文章的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的:一是議論語言不夠精當,一些觀點比較主觀,難以讓人接受;二是文意轉換之處缺少過渡語,常常是“硬轉”,使文氣不夠通暢,拼接的痕跡太過明顯。這些問題既是表達方面的問題,也是思維方面的問題,每個考生都應當重視這類問題。endprint
【修改意見】針對文章存在的問題,文章需作如下調整:一是修改主觀片面的議論,表達力求客觀、委婉,讓人易于接受;二是注意段落層次之間和文意轉換之處的過渡,要有承上啟下的語句,切忌思維跳躍、前言不搭后語;三是刪除可有可無的“辯證性”議論。
【升格之作】
掃除膩粉呈風骨
遼寧一考生
時下,不少人喜歡美容,買各種貴重的化妝品。英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會化妝的女性平均收入往往高于不化妝的女性,而且顯得更聰明。所以,偏愛化妝乃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們的一種必然需求。當溫飽問題解決之后,人們一定會更注重儀容儀表。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外表的靚麗實乃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一個人或一個社會中的所有女性都只將注意力放在外表的修飾上而忽視內在品質的提升,只是注重外在的“淺碧深紅”,而忽略了內在的“芳香馥郁”,恐怕就難免“徒有其表”之嫌了。(改過之后,運用欲抑先揚的手法,語氣委婉,引入論題比較自然,讓讀者易于接受。)
李清照有一首描寫桂花的詞云:“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白也夸贊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式的清新樸素的美。清新樸素,是一種本真的美,是美的真諦。當然,我們不能要求今天每個人都素面朝天,不化妝,不修飾。每天薄施淡妝,不僅讓自己心情愉悅,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又美化了環(huán)境,這又何樂而不為?但是如果僅僅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濃施粉黛,乃至搔首弄姿,妖冶惑眾,內里卻“空空如也”,給人的感覺就是俗不可耐了。因此,表里如一,內外兼修,才能芳香馥郁,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美的“極品”。(修改之后語氣上委婉了許多,語言表達也更為精當。)
化妝也許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但對這一生活小事采取何種態(tài)度,卻能折射出一個人的人生觀?!盀樗硕荨闭凵涑龅氖且晃度倓e人、失去自我的卑微心態(tài)。人,應當堂堂正正活出自我,而不是整日為別人而活。一個人無論在家中,還是立足社會,都不應該失去自我,應有一份責任感和擔當精神,這樣的人才能立身于天地之間。巴金說過:“人不是為了吃米而活著。”我們除了吃、穿、住、化妝修飾以外,還應當有更崇高的精神追求,恰如恩格斯所言:“有所作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庇脤嵙推焚|彰顯自己的不凡氣質,舍棄行尸走肉一般的“空皮囊”,就“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而“正視”的第一步,首先就應當敢于正視自己粉妝玉琢外表下的內心世界,不被外表的濃妝艷抹所麻醉甚至陶醉。(改過之后,文意上的轉換與銜接顯得更有機、自然,文氣也更為通暢。)
追求外在之美自然無可厚非,但重外而輕內,甚至為取悅他人而涂脂抹粉就多少有些跑偏了。因為金玉其外,徒有其表,缺乏一定的文化、涵養(yǎng)、能力和自信,就是缺少內在之美的底蘊,這樣的美最終能保存多久,實在令人懷疑。因為韶華易逝,青春難再,能留得住的只是“芳香馥郁”的內在美和人格魅力。(修改之后,言簡意賅,中心突出,主旨鮮明。)
一個人要想得到一種恒久的美,必須首先注重自己的內在修為。魯迅說得好:“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墮寒塘?!毕荣t圣哲倡導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亦道出了美的本質不在于浮夸與矯飾,而在于內在的純凈與本真。即便修飾外表,亦須如宋玉所言的“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恰到好處。殘花香猶存,蜂蝶戀舊枝。人的外表只有與德行、品格、學識、能力相配合,方能彰顯出高雅氣質。(改過之后,文氣通暢,名句之間銜接自然,主旨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比绻幌氡簧鐣蕴?,就得跟上時代的步伐。而這絕不僅僅指一個人的外表。人前舉止談吐高雅得體,人后豐富內蘊自我修煉,今朝我少年必在自強不息中收獲精彩人生。(修改之后,既照應標題,又與開頭呼應,更突顯主旨,從而使整篇文章收放自如,渾然一體,主旨突出,說服力強。)
【改后評析】這篇考場作文修改之后,具有三個方面的優(yōu)點:一是議論使所選名句之間形成有機關聯(lián),文意轉換自然順暢;“自選名句”豐富,且能與試題所供名句形成有效的互補。二是議論客觀準確,批判性語言語氣委婉而有分寸,讓人更易于接受。三是全文文氣貫通,首尾呼應,結構緊湊,層次之間過渡自然;語言干凈凝練,富有文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