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聲
我不知道江南古鎮(zhèn)里還有哪個地方像廿八都那樣成片成群,整條街整條胡同保存著如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沒有比廿八都更讓人捉摸不透的古鎮(zhèn)了,它像個謎存在于蠻荒蒼茫的大山里。
——作家 汪浙成
水墨小鎮(zhèn)的前世今生
廿八都古村落位于浙江省江山市,距離福建省浦城縣城約有50千米的路程,很少有村莊像廿八都這般神秘,令人心馳神往。
一場秋日的小雨把古村落洗刷得清新通透,如江南水鄉(xiāng)般透著詩意。村前有一座廊橋,橋下河水潺潺,過了廊橋就進入了村落,村里的巷道很窄,一律以青石板鋪成,兩邊由鵝卵石鑲嵌,小溪繞著屋前流淌,水質(zhì)清澈,干凈見底,黑瓦翹檐下的白墻上有長年雨水浸潤的痕跡,如墨汁潑灑,令人宛若置身于山水國畫之中。一見傾心,不是因為她的驚艷,而是著實喜歡上她的淡雅。
中國的古鎮(zhèn)大多是一姓一族集體遷徙而形成的,廿八都卻不然,它和那些江南古鎮(zhèn)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甚至帶有幾分神秘。在這個不大的村莊里,居然有九種方言和130余種姓氏,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百姓古鎮(zhèn)”和“方言王國”。
千百年前,黃巢率義軍揮戈南下,由浙入閩,遇仙霞關阻隔,于是下令開山劈路700余千米,形成了一條仙霞古道,并在此設立了軍事要塞。由于這里四周關隘拱立、大山重圍,便成了歷代屯兵扎營之所和兵家必爭之地。后來,由于仙霞古道獨特的地理位置,這里亦是通往浙、閩、贛三省的唯一古道,并且迅速成為三省邊境最繁華的商埠。黃巢起義失敗后,流散的軍人在此安身,各地客商南來北往云集于此,久而久之,這里又成為貿(mào)易了集散地,商行店鋪、飯店客棧遍布了整條大街,南來北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歲月流轉(zhuǎn),到了宋代,當時的行政建制為鄉(xiāng)以下設都,江山設四十四都,此地隸屬二十八都,從此該名稱就一直沿用至今。
一足踏三省,雞鳴萬家聽
如今的廿八都是“一足踏三省,雞鳴萬家聽”,這里的建筑集浙、閩、贛、皖四式一體,雕梁畫棟,飛檐流丹,甚至還有西方的巴洛克式建筑。每座大宅院的門樓都精雕細琢、美輪美奐,彰顯著家族的身份和地位。這里的建筑依古道兩側(cè)而建,長達千米,北為洵里街,以住宅為主;南為楓溪街,以經(jīng)商為主。
文昌宮是廿八都古建筑中的代表作,建于1909年,落成于1911年,占地面積1576平方米,是清末民初廿八都楊、姜等大戶人家供自家子弟讀書的地方,主建筑三進四天井,宏偉壯觀,精美絕倫。
古鎮(zhèn)在清同治年間為鼎盛期,光飯店酒樓就有50多家,南北雜貨批發(fā)商有40多家。然而,更讓人注目的是這里的橋、廟、閣等公共建筑。水安橋一座廊橋橫架于楓溪之上,在晨霧的繚繞和夕陽的照耀下展現(xiàn)出不同的側(cè)面,著實消耗了我們不少膠卷。楓溪橋是典型的石拱橋構(gòu)造,它與周邊的水星廟構(gòu)成了一副恬淡抒情的中國畫。
夕陽下的大王廟是最美的,前有金黃色的稻田作鋪墊,后有青山藍天為屏障,粉墻與黛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轉(zhuǎn)身俯瞰廿八都,它躺在仙霞山脈的懷抱中,屋頂間生起的炊煙在晚霞中一縷縷散去,意境悠遠。
在廿八都還有一幢民國風格的建筑,這里曾是軍統(tǒng)女特工的培訓基地,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姜毅英,她因成功破譯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密電而名噪一時,也因此成為民國軍統(tǒng)中唯一的女將軍。如今,斯人已逝,但民間依然流傳著她的傳奇故事。
漫步在長條形布局的村落中,四周峰巒疊翠,風景秀麗,小橋流水,野趣橫生,還可欣賞到書畫、刺繡、剪紙等民間工藝品。
現(xiàn)如今,有太多的古鎮(zhèn)為名聲所累,游人紛至沓來,卻嚴重破壞了古鎮(zhèn)的原始風貌,為保持其商業(yè)價值,今人仿古充古,令人啼笑皆非。而廿八都卻一如既往地隱藏于三省之界,清幽寂靜,只有一條清澈的溪流流淌著歷史的夢想。
遺落在大山里的夢
2007年,廿八都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2008年又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山歌)之鄉(xiāng)”,這里還是浙江省作家創(chuàng)作基地,素有“楓溪鎖鑰”之稱,學者稱其為“一個遺落在大山里的夢”。
春天花開時,漸暖春風醉,潺潺碧水流,江南清韻十里飄香;盛夏踏上這片土地,便能看到“綠意縈古鎮(zhèn),錯落青瓦房”的景致;秋來也不曾寂寥,可看萬戶人家煙火交融,品味茶飯余香;冬日暖陽里,人們回憶消逝的歲月,感嘆歷史的滄桑,在陽光溫柔的撫慰下,在鄉(xiāng)村恬靜如詩的畫卷中,期待新一年的到來。
無論時間如何流逝,廿八都的居民們始終按照祖輩留下的方式生活著,他們至今仍保留著祖先傳承下來的對山歌、跳民舞、跑旱船、鬧花燈、剪花紙、牽木偶、踩高蹺、滑石頭等民間藝術。
鎮(zhèn)上有曹、楊、姜、金四大家族,在清末民初時名噪一時。其中,楊家大院保存得相對完整,大院如今的主人楊展三收藏著祖上傳下來的不少寶貝,比如會變成梯子的折椅、鑲有象牙的古床等,他常常向游客講述這些寶貝背后發(fā)生的故事。
在古鎮(zhèn)可看的東西太多了,桃花弄、福祿壽喜門樓、萬壽宮、水晶廟、大王廟均具有觀賞價值。如果運氣好碰到過年回鎮(zhèn)辦喜事的年輕人,還能參加他們的婚禮。辦喜事的人家會把豬腿掛在門框上,小孩子會拿著火把迎接新娘。如果你送了禮金,主人還會在你喝完喜酒后按每人5元的價格扣除后還給你。
廿八都提線木偶戲被列入文化部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于明代自江西傳入后以師徒相授形式傳承了十八代,歷時近500年。由于木偶體形小,演出方便,舞臺藝術具有古樸平實、親切逼真的地方風格,表演夸張細致,深受山區(qū)群眾的喜愛。木偶戲在音樂上以鑼鼓助節(jié),一人唱,眾人幫腔,有時以嗩吶伴奏,高昂激越,婉轉(zhuǎn)流利,唱腔以江西贛劇為主,保留了部分古老弋陽高腔的唱腔特點,還有亂彈腔和江西昆曲特色。保存到現(xiàn)在的劇目連臺本戲12本、整本戲43出、折子戲33出以及木偶道具40余具,行當齊全,對研究古代戲劇形式、表演藝術、唱腔、戲俗、民俗及戲劇發(fā)展史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令人欣慰的是,廿八都沒有被過度開發(fā),它就在那里靜靜地佇立著,等著你來看楓溪河涓涓水流穿鎮(zhèn)而過,看倒影里的古鎮(zhèn)滄桑又迷人,看黛瓦白墻蕩漾在碧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