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未君(石家莊)
陳寅生與青云齋
陳寅生擅書法,其紙絹作品也為刻銅愛好者所喜愛。以前見到的寅生書法多為楷書小字,有團扇、成扇、古物題跋和橫幅等。最近在京城拍場上見到一幅齋堂號橫額,為大字行書“青云齋”三字。作品為紙本鏡芯,尺寸為35×105(厘米),落款為寅生陳麟炳,鈐印“陳麟炳印”“寅生”(圖1)。
青云齋有可能是當(dāng)時琉璃廠的南紙店。我們見到的陳寅生真品銅墨盒,有底銘“青云”二字的。底銘所標(biāo)示的店鋪,一般都是陳寅生在店里掛單的,至少是和陳寅生有合作關(guān)系的。這樣的店鋪有很多,如“松竹”“成興”“翰墨”“文美”等,“青云”也是其中之一。青云齋和陳寅生在箋紙上也有合作。目前見到的陳寅生參與創(chuàng)作的箋紙,有“秀文齋”出品的“寅生摹古箋”一套多枚和青云齋出品的“寅生花卉箋”。相信沒有見過的寅生箋紙還有。
寒齋藏有的這枚青云齋寅生箋紙,圖案為“木蘭花”(圖2)。這是一枚窄窄的詩箋,有款字“寅生氏摹于青云齋”字樣(圖3)。這也許是一套箋紙中的一枚,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更多的驚喜出現(xiàn)。
琉璃廠店鋪的史料文獻也很缺乏。有些清代店鋪歷史在民國年間就已很難找到知情人了。同一名稱的店,在不同時期出現(xiàn),有可能之間沒有什么關(guān)系。孫殿起《琉璃廠小志》在第四章《販書傳薪》中列有一些書店的名錄,其中有:青云齋,(店主)陳文學(xué),字漢儒,冀縣人。弟子,黃存瑞。如果說這家“青云齋”是否是和陳寅生光緒年間合作的那家“青云齋”還有待考證的話,那么到民國年間賣出過紅學(xué)重要史料《棗窗閑筆》的青云齋書店則肯定是另一家不相干的書店。至于魯迅常常去品茗和買日用品的“青云閣”,則是一個綜合商場,現(xiàn)如今遺跡尚存,更是和清代“青云齋”沒有一點關(guān)系了。
圖1 陳寅生題額“青云齋”
圖2 青云齋陳寅生箋紙
圖3 青云齋陳寅生箋紙局部
那么,陳寅生掛單的“青云齋”就沒有一些鴻跡雪泥了嗎?
涂宗濤《蘋樓夕照集》中有一篇文字“散葉集成《慕賢集》”,其中提到了“青云齋”,倒是值得參看。書中寫道:
偶在古舊書店發(fā)現(xiàn)一本《慕賢集》,封面書名為墨筆楷書,紙捻裝訂,十六開,書頁全為空白宣紙,內(nèi)夾散葉墨跡多張,其中有趙節(jié)撰并楷書的《半山草堂記》,署“嘉慶三年夏五月”,用“青云齋”箋紙,知是清嘉慶年間故物,乃購之歸,復(fù)將散葉按類分別貼在空白書頁上,共計散葉廿八張。從散葉墨跡內(nèi)容考察,知是清嘉慶年間山東濰縣(今濰坊市)王敬庵所藏友朋投贈之詩文和信札。
……
《慕賢集》因由嘉慶年間的散葉墨跡輯成,其本身就具有歷史價值,它距今已將近二百年,保存不易。以所用箋紙而言,真可謂五彩紛呈、非常雅致,是難得的手工藝佳品。如“青云齋”箋紙,六行,四周繞以紋飾,底作淺黃、淺紅、次淺黃三色;另有淺綠色無界格而中作瓦當(dāng)圖案者;也有白底而以竹枝圖案作界格者;有淺綠、淺紅無界格圖案者;有白底藍(lán)格而四周繞以圖案者;有白底而在左下作紅色瓦當(dāng)圖案者,如此等等,品種繁多,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