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瑞煒
你娃作文差?因為你娃不會讀!
文/郭瑞煒
先看課內(nèi):課堂應是小學生閱讀能力成長最肥沃的土壤,但就當下來看,抄字詞、抄課文、報聽寫還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這讓娃們很反感。不僅沒有了閱讀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沒有培養(yǎng)起好的閱讀習慣、獲得有用的閱讀技能,可惜“胳膊擰不過大腿”,家長不懂還好些,假如娃到家再變本加厲抄字詞句,不去讀書,真的很麻煩。
再看課外:娃娃藏書類別單一,書籍內(nèi)容良莠不齊??傮w看,家庭藏書量尚可,但多為教輔資料與作文選。內(nèi)容陳舊單一,讀來索然無味,如同嚼蠟。新買的書也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女生偏愛童話,一味想“公主與王子”,男生則沉迷于漫畫讀本,《爆笑校園》《洛克王國》《烏龍院》這些書籍整套以畫面為主,文字寥寥無幾,鮮有生動富有靈性的詞句,靠內(nèi)容逗趣逗樂,刺激孩子閱讀愿望。像《查理九世》這些蕪雜的閱讀材料,擠去了孩子寶貴的時間,得益微乎其微,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各位爸爸媽媽,你家娃是什么情況?請對照對照吧。
有家長為孩子的作文發(fā)愁:
“我孩子寫作文就像在擠牙膏。一兩個小時寫不了幾個字?!?/p>
“我孩子寫作文就是寫流水賬。不知道寫重點?!?/p>
“我孩子不知道用好詞好句,怎么提醒也不行?!?/p>
“我孩子讀書讀很多,我覺得他寫作文時沒變化、沒用上。”
……
真的是孩子的寫作出問題了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古人成功經(jīng)驗,也是公認的提高孩子們語文水平的良方?!暗梅ㄓ谡n內(nèi),得益于課外”,語文能力培養(yǎng)靠大量閱讀。
我的看法是:不會寫作的孩子實際是閱讀出了問題。那么,孩子在家的閱讀活動是什么樣的呢?事實上,孩子在家讀書,家長會犯糊涂,一些想當然的做法,讓人啼笑皆非。
有的家長過分強調(diào)孩子聲音的高度,在家長看來,似乎讀書的聲音越高,讀書的效果越好;在孩子看來,似乎聲音越高,讀得就越認真,那種別人在高聲讀、自己卻在默讀的做法效果好像并不好。
郭老師建議——其實,過分強調(diào)高聲讀的做法對孩子非常有害:孩子處在發(fā)育期,長時間聲嘶力竭讀對他的聲帶會產(chǎn)生較嚴重的損傷。讀書聲音過高,不利于邊讀邊思考,反會降低讀書效果。
低年級孩子,字認不全,讀課文語氣不連貫,往往會單字單詞、一詞一頓地讀。出現(xiàn)這樣讀的原因:一是孩子基礎(chǔ)知識學得不好,課文中字詞不熟,句子讀不連貫。二是孩子生活經(jīng)驗和心理體驗不足,形象思維欠缺。讀一段話或一篇文章不清楚的地方太多,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能機械地照本宣科讀。
郭老師建議,孩子讀之前,要努力學會課文中新接觸的生字詞,弄清課文大意(家長可以口頭與孩子交流看法),特別是對一些抽象的詞,盡可能地聯(lián)系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幫他盡量轉(zhuǎn)化為形象,形成理性思考。理解和吸收多了,孩子朗讀會更自信。對一些難讀的語句,家長不妨先范讀,讓孩子掌握重點語句朗讀的辦法。
小孩子朗讀不到位,往往會產(chǎn)生唱讀。唱讀原因:一是在校經(jīng)常進行集體朗讀造成的,大多數(shù)孩子集體讀時,大家水平有差別,為讀整齊而相互照應,必定放慢速度。二是父母對孩子的朗讀技巧缺乏有效地指導,閱讀不連貫,必然產(chǎn)生唱讀。
提醒孩子,讀不同文章時,速度是不一樣的。當快則快,當慢則慢。不要一篇課文一個速度下來,沒有起伏變化。
家長經(jīng)常要孩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實很多父母也不太清楚什么是有感情的朗讀,怎樣讀才算是有感情呢?于是,孩子只好放慢語速,用親昵的神態(tài)、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快慢起伏的節(jié)奏,配合表情動作,形成一種稍顯夸張的朗讀方式。
在要孩子有感情地朗讀前,可以提醒孩子先根據(jù)課文的語境仔細揣摩文章閱讀時的語氣、語調(diào)等,盡可能地捕捉到文章閱讀時的感情點。如果學生做不到有感情,就暫時先讀字詞句正確、通暢即可。
有的孩子平時好背書卻不好讀書。個別父母誤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真的以為“背多了,慢慢就會讀了”。從而,要求孩子背誦學過的課文等。長此以往,孩子埋頭背誦,忽略了對文字的理解。
針對孩子重背書輕讀書的做法,家長反思一下。防止孩子只背不讀。背誦和泛讀一樣重要,特別是要教孩子一點泛讀的方法,這又是需要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
以上現(xiàn)象,是很多家庭的通病。
我認為主要原因還在于孩子們在父母的焦慮、急躁下而重寫重抄重背,慢慢對文字閱讀產(chǎn)生了畏懼感。
孩子們獨立閱讀機會為零,沒閱讀興趣,有畏難情緒。
一至四年級的老師在教學中以記字、積累背誦為主,只要抓住題型讓學生死記硬背就能取得高分的情況下,家長再抱著考什么就學什么的急功近利的浮躁態(tài)度,那就會出現(xiàn)以上現(xiàn)象。
閱讀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形成的,這種習慣應該從娃娃學習起步階段就應開始抓??呻S著科技發(fā)展、多媒體的應用和推廣,越來越多的兒童節(jié)目吸引住孩子的眼球;各種動畫片、游戲光碟層出不窮,更新快,讓人目不暇接。許多孩子對閱讀文字沒興趣、怕動腦,家長認為練練老師教的就可以了,時間長了,孩子就沒形成獨立閱讀習慣,閱讀實踐機會少。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文字閱讀產(chǎn)生恐懼癥,看見閱讀就產(chǎn)生放棄念頭。
孩子閱讀能力受自己語言、思維、表達的習慣和接受能力的制約,導致“閱讀浮躁癥”。這些孩子語感較差,閱讀速度慢,思維速度遲緩,學習成績較差。當他自己獨立審題時就會有走馬觀花地讀:一目十行地視讀、浮皮潦草地看看、大而化之地分析,注意中心放在了不適當?shù)牡胤?。這樣,怎能學好呢?
郭瑞煒,全國首屆中語教改新星,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安徽省政府婦兒工委項目專家,安徽省親子閱讀聯(lián)盟專委會秘書長,家教世界雜志社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