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信號報》1月9日文章,原題:美國武器與中國資金競爭烏克蘭影響力在基輔慶祝取得其外交政策“圣杯”——美國提供致命反坦克武器的承諾——數(shù)周內(nèi),中國宣布一份對烏克蘭基礎設施項目的清單。這拉開了一些人所說的幕簾——在這個受困的前蘇聯(lián)國家上演影響力之爭。
英文新聞雜志《敖德薩評論》主編弗拉迪斯拉夫·戴維森說:“美中投資烏克蘭所追求的短期和長遠利益確實存在明顯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當前,中國在烏基礎設施上的投資遠超被期待已久的美國武器交易總額。
烏克蘭的將來不會再像以往那樣,是親西方與親俄羅斯的兩元之爭。如今中國無疑已加入其中,通過廣泛的金融投資和基礎設施項目在烏穩(wěn)步推進,這些項目目標是使烏能夠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亞歐陸地貿(mào)易路線——也叫新絲綢之路,是北京外交政策的一大主題。
專家說,隨著中國在烏的經(jīng)濟影響力增強,美國影響力將下降,甚至可能給莫斯科造成可乘之機。戰(zhàn)爭研究學會分析家富蘭克林·霍爾庫姆說:“如果在東歐,對中國投資和俄羅斯侵入,美國未能在經(jīng)濟和軍事上采取相應抗衡措施,美及其伙伴可能會把該地區(qū)的影響力讓與敵對的復仇國家?!?/p>
迄今,美國的武器交易尚未刺激俄羅斯升級軍事態(tài)勢。而中國在烏的基礎設施項目卻有意無意地接二連三宣布。去年12月22日消息傳出中國公司的5億美元住房抵押貸款,當天也是美國宣布向烏提供“標槍”反坦克導彈的日子。中企還計劃修建一條耗資4億美元、連接基輔與鮑里斯波爾國際機場的客運鐵路專線,以及在切爾諾貝利附近建一個龐大的太陽能農(nóng)場。幾天后,烏克蘭經(jīng)濟發(fā)展部說,中烏同意加快建設谷物倉庫、貯藏庫、港口、公路和鐵路,它們是兩國加強可再生能源、改善海關部門合作的更大計劃的一部分。
專家們說,所有這些項目早在特朗普政府決定提供導彈前就已運作,不太可能是中國針對美國武器交易決定的反擊舉動。但消息發(fā)布時機的選擇,凸顯北京在烏的經(jīng)濟活動非?;钴S,這可能預示著中國與西方之間一場爭奪影響力的新地緣政治競爭在烏上演。
去年烏中雙邊貿(mào)易增長17%,使中國成為烏第三大貿(mào)易伙伴,僅次于歐盟和俄羅斯。2017年5月美國會批準對烏至少5.6億美元金融援助,包括4.1億多各種非軍事援助項目。戴維森說:“從對基礎設施的長遠投資而言,美國人沒有中國人投入那么多硬資本,那些在谷倉、公路和基輔地鐵線的不太公開的投資,將來或許帶來美國人不太喜歡的結(jié)果?!?/p>
中國投資可為烏克蘭提供一條重建經(jīng)濟的“中間道路”。外交上,中國投資對烏克蘭而言不算什么炫目勝利。但長遠而言,成為“一帶一路”貿(mào)易路線的重要參與者,可能會真正徹底改變其經(jīng)濟?!?/p>
(作者諾蘭·彼得森,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