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的發(fā)祥地
越劇的發(fā)源地是浙江紹興嵊州(原嵊縣),所以越劇俗稱紹興戲,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她的發(fā)祥地卻是在杭州。從小地方來到杭州這樣的大城市,再走向全中國,越劇逐漸成為全國第二大劇種。
越劇發(fā)源于浙東嵊縣鄉(xiāng)村。1906年3月男班藝人在嵊縣東王村登臺演出,標志著越劇的
誕生。1923年7月9日,嵊縣施家岙創(chuàng)辦了第一個越劇女子科班,拉開了女子越劇發(fā)展的序幕。從此女子科班風(fēng)花雪月,名伶輩出,很快代替了男班藝人。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史稱名旦三花。其后,姚水娟嶄露頭角,聲名大振,一代名伶筱丹桂又后來居上,這就有了“三花不如一娟,一娟不如一桂”的說法。這五位早期女子越劇的代表性人物,被稱為越劇的五大名旦。
20世紀30年代后期,女子越劇在江浙一帶如魚得水,風(fēng)靡一時。在浙東一帶打響之后,越劇戲班就雄心勃勃進入浙江省省會城市——杭州。上海、南京的商賈洋人,達官顯貴在春暖花開、秋高氣爽時節(jié),都要來杭州西湖踏春、賞桂,所以西湖湖濱一帶旅館林立,飯店、藝場比比皆是,成為游客們消閑的最好場所。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期某一天,杭州的報紙廣告刊登的戲劇海報琳瑯滿目:紹興大班“紹劇”在吳山路的榮樓演出;竺素娥、孫妙鳳領(lǐng)銜的“素鳳舞臺”(越劇團)在湖濱的國貨商場(今天的解百商場)演出;姚水娟、姚月明領(lǐng)銜的“越新舞臺”也進入了杭州的“大世界”。當年的“大世界”,就是今天的東坡劇院、西湖電影院及延安賓館,位于延安路和仁和路口,內(nèi)有戲劇、電影、雜耍等娛樂活動。無論場地、建筑、設(shè)施等在當時的杭州屬于首屈一指。
就在竺素娥的“素鳳舞臺”離開杭州的時候,位于城站的杭州影戲院貼出了大幅海報:高升舞臺蒞杭演出女子紹興文戲《三本鐵公雞》《三本宏碧緣》《后朱砂》……領(lǐng)銜主演:文武花旦筱丹桂。
當晚,觀眾從四面八方趕來。有杭兒風(fēng)的人都要瞧瞧這文武花旦究竟啥模樣?《三本鐵公雞》開演了,真刀真槍,特別是武打的筱丹桂一亮相!不光年輕漂亮,還特別把她一身文唱武功全施展出來。手中一桿花槍,舞得全場觀眾眼花繚亂,目瞪口呆,還一筋斗連翻越兩只凳子,一把椅子……
首演大獲成功!筱丹桂的名聲一下子在杭州傳開了。在城站劇場連演一個多月,還到拱宸橋、富陽等地演出,也是場場爆滿。當時還在新登的徐玉蘭看了筱丹桂的演出,從此也走上了越劇之路,成為優(yōu)秀的小生演員。她和筱丹桂曾經(jīng)一度成功搭擋,兩人都成了經(jīng)典的越劇十姐妹成員,留下青春靚影。
后來,這些在杭州發(fā)跡的越劇十姐妹都紅遍全國,各自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越劇藝術(shù)流派。獨獨只有筱丹桂,卻在年僅27歲時,英年早逝。因此她在今天的觀眾中就鮮為人知。嗚呼哀哉!這不得不說是越劇藝術(shù)界的一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