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筆下的西溪賞月
西溪賞月之所以可貴,在于環(huán)境氛圍異乎于眾。
西溪地處近郊,向以“蘆蕩秋月”為著。入秋,溪水清澈,蘆蕩遍野,風(fēng)起云涌之時,景觀極為奇妙,古往今來,吸引了眾多游客。西溪以秋賞蘆花為特色,成就了錢塘名景之一的“西溪蘆雪”。
外鄉(xiāng)人大抵不知,西溪賞蘆之妙趣在于月夜,先人最推崇的賞蘆雅趣,多在皎月之夜的秋雪庵。秋雪庵,一座千年庵院,出自古人的“秋雪蒙釣船”之句。這座兩層樓閣式庵院(2005年恢復(fù)),聳立于蘆蕩之上,曲水環(huán)繞,尤其是秋月之夜,蘆花簇?fù)?,庵樓飄然荒蘆之上,古風(fēng)隆重,可謂別具一格。先人暮秋登閣賞景,只見蘆花遍野,層層疊疊,不由感慨萬千,嘆道:“庵在水中央,四面皆蘆洲。花時月夜登閣四望,如千頃白雪身于冰壺,遇風(fēng)則蘆花飄舞,似漫天瑞雪?!?/p>
古人筆下的西溪賞月之妙趣,強調(diào)的是花時月夜登閣四望?!盎ā?,也就是蘆花,我們舉目仰望,明月高懸,風(fēng)起蘆涌,蘆花飛舞,形同瑞雪,漫天飛揚,其景之神,嘆為觀止!
我們一行到訪西溪,直沖秋雪庵而去,眾人扶欄直上,登樓遠(yuǎn)眺,深諳古人之言并非虛構(gòu):月光普照大地,矇眬之中,蘆花泛白,月映水中,清風(fēng)徐來,揚起微波,溪流蜿蜒,宛若碎金片片,隨水而逝。眾人舉目望去,曲水長流,一片碧澈,景色之神,竟然搜盡枯腸,無以言表。
除了秋雪庵之外,觀蘆賞月的另一個勝地是曲水庵,明代僧人釋大善詩《蒹葭里》曰:“千頃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鷗鳧棲誰高僧舍,鸛鳩巢云名士樓;瞻葡葉分飛鷺羽,荻蘆花散釣魚舟;黃橙紅柿紫菱角,不羨人間萬戶侯?!?/p>
水鄉(xiāng)澤國,千頃蒹葭十里洲,殘夜映月,蘆花蕭肅,得月之魂、凝月之魄,古人坐于扁舟之中,有酒有魚,還有黃橙、紅柿、紫菱角,這樣快樂的日子,連人間的萬戶侯都不羨慕了!
泛舟月下,蘆花泛白,無邊無際,情趣異乎于眾。清代文人厲鶚說“花時月泛最佳”,成就了西溪十景之一的“蒹葭泛月”。
上世紀(jì)三十年代,作家郁達(dá)夫月夜泛舟西溪,觀此景,嘆道:“賞蘆花最好的季節(jié)是陰歷十月,到時蘆花全面泛白,若在月光下賞蘆花,更為出色?!?/p>
我們雇了條小船,月色蒙蒙,泛舟蘆蕩,更有一種奇妙之感,月光輝灑,曲溪長流,蘆花飄搖。朦朧之中,仿佛皚皚積雪,風(fēng)起絮飛,揚起蘆浪,宛若隆冬白雪,隨風(fēng)飛舞,景色極為奇特。
古人有詩,曰:“蘆花擁村聚,月時如白雪,人家隱香霧……”先賢之贊許,并非毫無根據(jù),月下賞蘆,漾波月碎,蘆花飛蕩,景色之妙,委實難于訴諸文墨。諸君,秋月之夜,不妨親往觀賞一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