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痕痕
猩便利一口氣開了6家店,在新零售圈子里引發(fā)不小的關注。前天我們發(fā)布了這個新聞,并且探討了以便利蜂和猩便利為代表的新型便利店,和傳統(tǒng)便利店的區(qū)別。從模式上,新型便利店采用重資本+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比傳統(tǒng)便利店開店更快,運營效率更高。
一口氣開 6 家店(大眾點評顯示還有 3 家即將開),從籌備到正式開店只用了 三個月。這個速度對于一個初創(chuàng)品牌來說是很驚人的。
那么,猩便利的用戶體驗究竟如何呢?我們逛了逛長寧路店,并詢問了店員,從選品、空間設計、服務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便利店在滿足“便利”這個基本需求之外,開始承擔更多的城市服務、空間作用。
選品構成
選品差異化是猩便利給人的第一印象。除了常規(guī)產(chǎn)品外,猩便利有大量進口商品,自有品牌和鮮食也不少。根據(jù)猩便利提供的數(shù)據(jù),其進口產(chǎn)品、自有品牌產(chǎn)品、鮮食的比例是 4:4:5(其中自有品牌和鮮食有重疊)。
進口商品:進口商品和網(wǎng)紅商品,主要的作用是拉高客單價,提升逼格,以及引流。一件需要代購或需要海淘的商品,如果能在樓下的便利店就能買到,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反正當我看到薯條三兄弟、白色戀人、韓國動物面膜,甚至岡本001的時候,還是挺驚喜意外的。一盒面膜的價格是 200 元左右,岡本的價格則是接近100 元,比常規(guī)商品價格高不少。
在飲品區(qū),可以看到可樂也有健怡可樂,零度可樂,櫻桃可樂等多種 SKU。
自有品牌:猩便利的有一個叫做 mosa nana 的自有品牌,包括鮮食、芒果干、堅果等零食,還有純凈水和烏龍茶??梢钥闯鲞x取的產(chǎn)品都是較容易暢銷的。我注意到甜點區(qū)的蛋糕,也有最近網(wǎng)上流行的木糠杯。
自有品牌考驗的是多方面的綜合能力。首先要深入了解什么產(chǎn)品會暢銷,如何設計產(chǎn)品讓消費者喜歡?同時還要在生產(chǎn)端降低成本,因為在薄利的便利店行業(yè),自有品牌能貢獻很大的毛利。
7-Eleven 創(chuàng)始人鈴木敏文曾講述他們做自有品牌 7-Select 的過程,為了保證和供應商形成穩(wěn)定且互相信任的關系,全部商品都只采用穩(wěn)定的幾家供應商。由于自有品牌能比市場上同類產(chǎn)品便宜,因此如果又能保證口感和品質(zhì),就很容易暢銷。7-Select 曾有一款茶飲料,推出一個月即銷售 320 萬瓶。
鮮食:鮮食在便利店里的地位很高。從全家、7-Eleven、羅森三大外資便利店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60% 至 70% 的進店消費者會購買鮮食。包括糕點、壽司、飯團、關東煮等。在買這些高頻消費產(chǎn)品時,消費者也可以順帶購買其他產(chǎn)品。理想情況下,只占店內(nèi)所有SKU一成到三成的鮮食品類,能帶來 40%-50% 的銷售額。
從標簽上看,猩便利銷售的包裝類鮮食(糕點面包)由三全食品生產(chǎn)。據(jù)了解關東煮、午餐等產(chǎn)品也來自第三方供應商,菜品由猩便利和工廠聯(lián)合開發(fā),一周一換。店內(nèi)還有現(xiàn)磨咖啡和現(xiàn)制奶茶。
空間設計
之前的報道中誤以為猩便利的主色調(diào)是綠色,來了卻發(fā)現(xiàn)長寧路店是黃色。聽店員說其他家還有黑色甚至紅色,也就是說,猩便利并不像其他便利店那樣,有固定的色調(diào)。
不同店面采用不同的色彩,這不太像是想要給人留下統(tǒng)一印象的便利店,門口招牌上的“猩便利”三個字,也不像普通招牌那樣字很大。反而更像是咖啡館、茶飲店這樣的第三空間,通過不同店的設計給年輕人更多新鮮感。
不過,雖然沒有固定顏色,但猩便利有自己的IP,一只穿著黃色背心的猩寶寶,出現(xiàn)在門口、店內(nèi)核銷處、以及墻面插畫上。這可能是國內(nèi)第一個有自己IP 的便利店了。
店里的裝飾也非常年輕化,有半面墻的插畫,采用明黃色,內(nèi)容是猩寶寶和各種朋友在不同的時間、空間里的經(jīng)歷。
整個一樓的空間是長條形,人多時可能會擁堵在門口。從動線設計的角度看,猩便利把生鮮食品放在了走道兩側,把純凈水等必須品放在道路盡頭。這是為了讓人盡量向里移動,并增加消費者看到生鮮產(chǎn)品的幾率。
二樓則是餐食區(qū)域。這也是如今便利店的趨勢——讓人坐下來吃飯的空間越來越大,擺明了和餐飲店搶生意。有意思的是,二樓同時也提供咖啡和圖書,咖啡是一臺自助咖啡機,而圖書應該是出于空間利用的角度,放置在高處的架子上,可以看出是和亞馬遜合作。每個書架上標有“xxx暢銷書”,把亞馬遜線上排行榜落地了,可以說是新零售版亞馬遜了,思路類似美國的亞馬遜實體書店。
我們在店里一共呆了兩個小時,從中午12點到2點。午餐時間二樓的人都在用餐,但接近 2 點時,用餐的人漸漸少了,開始有人在這里工作讀書。
購物流程
說一下大家很關心的購物流程。用戶在猩便利可以完全自助掃碼購物(掃描電子價簽上的二維碼,或者商品的條形碼),也就是說,可以完全不接觸任何店員完成購物,包括核驗也是自助的,更像是一種形式。
掃碼付款之后,把離店碼拿到出口的猩猩玩偶下面核驗。
作為有人便利店,猩便利采用的并不是Amazon Go 或者無人便利店那樣的人臉識別、RFID 等技術手段,而是希望利用 App 購物,一方面讓用戶免排隊、提高店內(nèi)流轉(zhuǎn)率(尤其是高峰期);另一方面用戶習慣使用 App后,在線上購物自提,實際上變相擴展了物理貨架,增加銷售額。
之前羅森、便利蜂也采用過類似方式。不同的是,用戶離開前還需給一個店員檢查自己的付款碼和商品,且對自助購買商品的數(shù)量有限制(方便店員快速檢查)。經(jīng)過我的實際體驗,猩便利是完全沒有任何限制的,我們買了十幾件商品,全部自助付款,自助核驗。
猩便利把人工核驗省去了,用戶體驗確實是提高了很多,但貨損率是不是會大大提高呢?這里我們沒有具體數(shù)據(jù)。一個參考是, 2015 年華潤萬家推出過的 Vango 無人便利店,運行一天共賣出1.67萬元的商品,只收到1.37萬元的自助付款,營收損失近18%。人臉識別、信用體系等防盜功能,也大多只能在事后追索。
不過另一方面,據(jù)一位零售解決方案提供商透露,即使有人收銀的賣場和便利店,盤虧率也較高,而且實際上內(nèi)盜占比更大。
另一個問題是,雖然是自助購物,但由于這種形式比較新,再加上新開業(yè)人流多,店內(nèi)有十幾個店員在引導用戶。午餐時間光是柜臺里的店員就有十個,人力似乎并沒有省掉。考慮到猩便利才剛營業(yè)三天,可以觀察自助購物的情況,并看他們是否會在之后做出調(diào)整。
互動和服務
更多互聯(lián)網(wǎng)式的互動和共享服務,是這家新店的一個特點。門口就能看到共享充電寶和共享雨傘服務,和外面的租賃服務不同,采用的是會員制,98元一年,可以同時享受充電寶、雨傘以及二樓的借書服務。
實際上,日本便利店的便民服務一直做得很好,7-Eleven 為了讓大家能在便利店里方便取錢,專門申請了金融牌照。面臨日本老齡化的社會狀況,7-Eleven 還推出了為社區(qū)老人配送健康餐的服務。
如今在國內(nèi)有了移動支付和“共享經(jīng)濟”做基礎,新型便利店提供這樣的便民服務更加水到渠成。
在門口還有一個刷臉的地方,一開始我以為是用來進行人臉識別購物的,后來發(fā)現(xiàn)是刷顏值搶紅包的。我刷了一下臉,機器說我顏值 8 分,我覺得很開心。結果旁邊來了一個大叔,刷了一下顏值 9.9 分。
好吧,看來這真的只是一個互動裝置。我猜這個刷臉功能以后應該有三個作用:1)增加客人的互動性;2)是線上線下運營的一種手段,未來會有更多除了紅包之外的運營方式;3)以后可直接通過人臉識別綁定用戶ID,獲取用戶的消費行為信息。
總結來看,猩便利給用戶的直觀感受,是選品豐富新奇、空間設計年輕化,且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服務,甚至是一個城市空間。畢竟,在一個24 小時不打烊的地方,如果有關東煮、有書本、有咖啡,更能帶來便利店所提倡的“溫度”。
在這些直觀感受背后,考驗的是領導者的眼光和團隊能力。零售是苦活累活,上海又是一個便利店密集的城市,全家和 7-Eleven 都曾因選址不利而關店。除了要具備傳統(tǒng)便利店的能力之外,便利蜂和猩便利這些新型便利店還要通過信息手段,來提升整體的運營精細度和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