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晴
【摘 要】 中國古典詩歌是華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動的形象、凝練的語言、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在中國文壇上獨樹一幟。加強古詩詞習誦,重視古詩詞教學,對培養(yǎng)小學生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小學低段;古詩詞;意會閱讀;模糊解讀
陶淵明有云“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廢寢忘食”,為什么不可以在古詩詞教學中加以借鑒和學習呢?古人講究“不求甚解”,是為了保全文章的整體美、韻律美。所以古詩詞的學習完全不必把學生綁在“字、詞、句、篇”的肢解上,也不必要求學生苦苦追尋“準確、深刻”的理解。筆者想,在低段古詩詞閱讀教學中,如果也能多幾次“不求甚解”,多留給學生反復吟誦的時間,也許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閱讀效果。
一、立足全詩,欣賞意境,整體意會
學習古詩,要欣賞詩的意境才能得到精華。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詩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礎,它親切可感。所以我們要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會。意會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通過直覺理解古詩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詩意解釋出來,這種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這種“霧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覽無余地說白更能達到理想的理解境地。
語言意會法。孩子們的生活經歷是再學習最大的資源庫,教學中啟發(fā)孩子巧妙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記憶,孩子們從教師、學生的描述中喚醒對夏天的記憶。
繪畫意會法。古詩的意境,絕大多數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在教學時,可利用現(xiàn)有的插圖,仿制的幻燈片或根據詩的內容繪制詩意圖,再現(xiàn)形象,使學生觸景生情,感受詩的意境。
想象意會法。我們要用想象去感受詩人生動、形象、凝練的語言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幅幅具體、生動的畫面。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詩情畫意。
吟誦意會法。詩人寥寥數語要表達的情懷滲透在字里行間,這種意境美最好的表現(xiàn)方式,是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xiàn),吟誦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感情地反復吟誦,才能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出詩的真味。
二、淡化講解,模糊解讀,朦朧才美
重視解釋法是目前低段古詩詞教學的一個常見誤區(qū)。筆者認為,單一地運用解釋法教學古詩詞過于死板。如果教師在“明詩意”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用現(xiàn)代白話來翻譯詩詞的句意,譯句生硬、直白又乏味。因此,對古詩文的過度解讀,只會破壞它整體的意境。況且古詩中有些詞語很難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清楚,有時只會越解越復雜;其二,詩歌最吸引人的,就是詩人在詩里離不了不少模糊的地方,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筆者以為,模糊解讀和整體意會能讓我們保留對古詩詞的一種朦朧感。對于低段孩子來說大概意思已經明白了,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只要大體意思不錯,怎么說都可以。讓“整體意會,模糊解讀”進駐我們的古詩閱讀課堂,立足全詩,欣賞意境,整體意會,讓每一個兒童參與古詩詞的閱讀,多一些自主感悟的時間,多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間,多一些自行“意會”的理解,享受閱讀古詩詞“唇齒留香”的愉悅,激發(fā)誦讀古詩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呂汶珊. 談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 小作家選刊,2017(2).
[2] 吳偉. 淺議低段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法[J]. 時代報告:學術版,2011(8).
[3] 易律羽.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上好古詩詞[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