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析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建構

      2018-01-13 20:40:02陳杰何云庵
      關鍵詞:群眾工作話語體系中國共產黨

      陳杰++何云庵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話語體系

      摘要:群眾工作是黨的根本性基礎性工作,其理論建構離不開話語體系建構。但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與實踐的內在理路也存在于馬克思主義“生成—存在”的結構分析框架內,統(tǒng)攝于中國共產黨90多年來的群眾工作歷史視野內,這是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的歷史與邏輯內在統(tǒng)一所決定的。群眾工作話語建構有其內在理路,包括生成機理、傳播機理、認同機理和檢驗機理四個部分。話語生成要立足中國社會實踐,扎根傳統(tǒng)文化沃土和回應人民群眾期盼,以契合中國特色;話語傳播要優(yōu)化傳播方式,區(qū)分不同群體和把握不同工作語境,以提升話語主導權;話語認同包括情感認同、理論認同和價值認同,以適應群眾心理;話語檢驗要體現(xiàn)群眾實踐和群眾滿意兩個維度,以檢驗群眾工作實效。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與實踐既是時代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執(zhí)政基礎的必然要求。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4474(2017)06-0001-08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for

      Mass Work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HEN Jie, HE Yunan

      (School of Marxism,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

      Key word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mass work;discourse system

      Abstract: The work of the masses is the basic work of the Party, and its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discourse system. However, the internal rational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mass workli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Marxist “generationexistence”. It also runs through the mass work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 more than 90 years. History and logic are determined by internal unity.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for mass work has its internal rationale, including thefour constituents: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the mechanism of communication, the mechanism of identity and the mechanism of test. Discourse transmiss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Chinese society, rooted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fertile soil and respondent to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people to fit into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iscourse communication to optimize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and grasp the different working context, to enhance the discourse dominance;emotional identity, theoretical identity and value recognition, adaptable to psychology of masses; discourse practice to reflect the mass practice and mass satisfaction in two dimensions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mass work. This is both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consolidating the Partys reign foundation.

      馬克思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xiàn)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薄?〕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其政治主張的理論建構,而創(chuàng)造性的理論建構離不開創(chuàng)新性的話語建構。中國共產黨正是打造出了一套充滿親和力、感染力,使大家愿聽且能聽得懂的群眾話語,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人民群眾的“無縫對接”,并轉化為人民群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助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強大思想武器。那么,作為中國共產黨話語體系組成部分的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如何構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相稱的話語體系,進而把握和提升群眾工作話語的主導權呢?這既是群眾工作時代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執(zhí)政基礎的一個重要課題。endprint

      一、話語、話語體系和群眾工作話語體系

      話語蘊含著思想,思想表現(xiàn)于話語。所謂話語,既包括有聲的口頭表達,也包括無聲的文字符號,是通過特定的符號、言語和規(guī)則等為人類傳達一定思想、理念、觀點、知識、文化和情感的表述手段和交流工具。這是因為“語言是一種實踐的、既為別人存在因而也為我自身而存在的、現(xiàn)實的意識。語言也和意識一樣,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產生”〔1〕。但是“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2〕,當話語成為一種價值性的工具時,往往會被附加一定復雜的思想理念和價值判斷。因此,人們在相互傳遞和交流信息的過程中,總會受一定思想、價值、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支配,話語不僅注重語言的生成、選擇、傳播等方面越來越復雜的符號意指,而且還被附加了意義能指的趨向功能。所以,話語必然是一個語言符號系統(tǒng)和價值觀念的統(tǒng)一體,既被賦予了傳遞信息、規(guī)范思維的基本功能,也被隱藏了教化思想、權力支配的深層思想,是不同話語主體的言語表達、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甚至是意識形態(tài)的基本載體。

      話語體系是受內在思想理論體系制約的一種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話語集群。它是隨著人們社會生產實踐的發(fā)展,在話語基礎上建構而成的共識性話語系統(tǒng),且通過實踐活動認識到理論的價值和意義,進而對理論充滿敬意和信賴,使受眾最終成為話語體系的信仰者、追隨者、實踐者。話語體系相對于話語,具有高度的思辨性,對世界具有更強的解釋力、整合力和認同力,能夠凝聚全部個體力量,傳承、積淀民族文化。話語體系中的概念、判斷、推理等一些基本要素會隨著實踐發(fā)展不斷豐富話語體系本身,同時引導新的感性、理性和知性的能力改變和提高,推動著人類在繼承和傳播話語體系的進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技術和能力。話語體系始終會圍繞著核心話語而逐漸展開。簡言之,有什么樣的思想理路、價值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話語體系。強大的思想理論和價值觀念必然要通過強勢的話語體系來表達和固化。尤其在人類步入全球化的信息時代,我國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誰的話語體系更具影響力和感召力,誰就擁有更強的話語權。從一定意義上講,話語體系不僅是施展權力的工具,也是掌握權力、堅守價值的關鍵要件。

      群眾工作話語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全部的群眾工作理論與實踐的凝練與表達,反映和再現(xiàn)了中國語境中黨與群眾、群眾與理論之間的融合發(fā)展關系而形成的一套關于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和團結群眾的路線、方針、政策、制度和主張的語言系統(tǒng),以達到真正實現(xiàn)“為民立命,為民謀利”、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密切黨群關系的目的。從史學角度看,群眾工作話語體系是在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歷史實踐語境中,黨與群眾在種種艱難險阻的歷史考驗中,探索掌握的一套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從傳播學角度看,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實現(xiàn)了從語言符號向符號話語的實踐轉化,在描述與表達黨群、干群關系的同時,形成了促進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意義符號能指系統(tǒng)。從哲學上看,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史的再現(xiàn),也是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不斷實現(xiàn)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話語表征。同時,群眾工作話語體系還是群眾工作實踐成效、黨群關系和諧程度的“晴雨表”,是黨的思想主導與價值引領的“混凝土”,處于“合則同生,分則同害”的動態(tài)共生系統(tǒng)之中,其內容與形式、理論與實踐、國內外傳播能夠反映人民群眾對于群眾工作的認同程度。事實上,語言與權力結合必然生成“話語權力”。話語權力就是蘊含在話語內在的思想、理論和價值觀中,“一切事物以歸結為兩樣東西:權力和話語(知識)”,“權力和知識是直接相互隱含的”,“權力關系造就了一種知識體系,而知識體系則擴大和強化了這種權力的效應”〔3〕。因此,新階段不斷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掌握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的一般機理,提升群眾工作話語主導權,這既是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時代要求,也是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了解和認識的現(xiàn)實需要。

      二、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的歷史視野

      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就是一部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的歷史。從哲學上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既重視從話語生成的路徑分析事物發(fā)展歷程,也注重從話語存在的路徑探析事物內在結構。換句話說,“結構分析”和“過程分析”是馬克思唯物史觀解釋、分析社會歷史的最根本、最基本的方法論框架〔4〕。因此,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的過程與結構的話語分析必然統(tǒng)一于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它是黨的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與實踐中無法割離的歷史語境。

      黨的群眾工作是黨的一項根本性、長期性、戰(zhàn)略性工作?;仡欬h90多年來的歷史,從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xiàn)人民解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到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以及開創(chuàng)改革開放的宏偉大業(yè),直至探索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件件彪炳史冊、改變中國命運的大事,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也誠如毛澤東所說,“共產黨基本的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革命人民群眾”〔5〕。所以,黨同群眾的關系常常被“比之如魚水,喻之為血肉,視之為種子與土地”〔6〕。這就是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表述。事實上,圍繞不同的中心任務,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黨領導的群眾工作及其建構的話語體系體現(xiàn)出了鮮明的話語特色,可以概括為革命話語、建設話語、改革話語、發(fā)展話語、價值話語等。中國共產黨90多年來的群眾工作史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民主革命時期(1921~1949)、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49~1978)和改革開放以來時期(1978年至今)。

      第一,革命年代的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革命戰(zhàn)爭年代,黨處于敵對勢力的反復絞殺和四面包圍之中,如果沒有一套適合革命戰(zhàn)爭和群眾實際的群眾工作話語言說系統(tǒng),就很難把群眾動員、組織和發(fā)動起來,進而團結帶領人民群眾為著生存、自由和發(fā)展的革命目標而向著共同的敵人作最勇敢的斗爭。這種特殊的時代語境和中心任務必然要求黨高度重視群眾工作及其話語體系建構,即高舉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旗幟話語,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方法,將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真理輸入人民群眾的“集體記憶”,以啟發(fā)群眾的階級意識和革命覺悟,在幫助他們認清敵我友的基礎上,團結和帶領廣大群眾投入到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洪流之中。在28年的革命進程中,許多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如李大釗、瞿秋白、蔡和森……以及無數的革命群眾,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能夠在危急時刻不惜犧牲個人一切,始終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話語宗旨。但同時,革命年代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過程,也是一個宣傳教育、組織動員、武裝發(fā)動群眾的過程,與危險和犧牲緊密相連。從北伐戰(zhàn)爭、土地革命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黨,適時將黨的政治主張轉化為群眾發(fā)自內心認同的實際行動,才獲得了戰(zhàn)勝一個個強敵的無堅不摧的巨大力量。endprint

      第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面對國內一窮二白的爛攤子,黨如何繼續(xù)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中國,成為了群眾工作的題中之義。面對革命和建設的重重困難,黨通過扎實有效的群眾工作,借助國家的權力渠道和權威話語,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廣泛的社會主義教育,一時間“建設新中國”成為了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識話語,虔誠認同“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各個民族階層的群眾參與建設新政權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井噴式地迸發(fā),形成了熱情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使得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得以基本確立。知識分子政策話語、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話語、人民信訪制度話語、從嚴治黨話語等制度性話語開始建構起來,較好地體現(xiàn)了黨的群眾工作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為民本色,受到了人民群眾從內到外的認同,使得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大大提升。但也不可否認,隨著“三面紅旗”(即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話語生發(fā)與實踐,群眾工作話語體系開始違反了黨的群眾路線話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日漸脫離了黨和國家及群眾實際,致使群眾工作話語體系滑向“文革”話語的旋渦,把黨所嫻熟的群眾運動演變成了“運動”群眾,忽視人民群眾利益訴求,使得各種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形式主義話語泛濫,在實踐中嚴重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損害了黨的形象和威信。

      第三,改革開放以來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在深刻總結黨貫徹群眾路線的經驗教訓基礎上,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再次將黨的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納入到了正確軌道,實現(xiàn)了工作重心和中心任務的轉變,以“大膽試、大膽闖”為表征的改革話語貫穿于群眾工作始終,把改革開放的方針貫徹執(zhí)行到人民群眾切實體驗與自主選擇的基礎上,并成功轉化為群眾自覺的實際行動。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開啟了改革話語制度性建構的新開端。繼而,從鄧小平的“發(fā)展是硬道理”,到江澤民的“發(fā)展是第一要務”,到胡錦濤的“科學發(fā)展觀”,再到習近平的“五大發(fā)展理念”等話語體系的演進,黨的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在改革、發(fā)展、創(chuàng)新、價值、共享等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理念引領之下,其話語生成、傳播、認同、檢驗的內涵、目標、形式、路徑日臻完善,建構了一套中國特色的適應國家經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實現(xiàn)了革命話語、建設話語向改革話語、發(fā)展話語、創(chuàng)新話語、價值話語的轉變。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夢、經濟新常態(tài)、兩個一百年、四個全面、四個自信、五大發(fā)展理念等話語進一步豐富了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的內容與實踐,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7〕,使得廣大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概而言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生成—存在”的結構分析方法分析90多年來黨的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的內在發(fā)展理路,一方面揭示了黨的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歷程中的發(fā)展根源和過程背后的規(guī)定性,及其過程性、動態(tài)化的話語特質;另一方面彰顯了黨的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框架中的共性規(guī)律和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及其結構性、靜態(tài)化的話語特質,以此為切入點,進而向國內外闡釋好中國特色,傳播好中國聲音,講述好中國故事,為解釋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內的邏輯框架、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權而奠定堅實的理論支持和話語基礎。具體說,黨的群眾工作話語體系中蘊含著“生成—傳播—認同—檢驗”等四個基本結構要素和相應的遞進層次所構成的話語框架,且這種結構框架內在地推動著黨的群眾工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發(fā)展。

      三、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的一般機理

      所謂機理,主要有兩層意蘊:一是指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二是指有機體的構造、功能和相互關系〔8〕。從這個意義上講,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機理主要指在中國語境中對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語境、理念、價值、目標、規(guī)范、精神、行為等所采取的一種認知、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演進機制和發(fā)展理路。從這一視角出發(fā),厘清黨的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和運行機制,對于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提高做好群眾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

      (一)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生成機理

      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建構前提是話語生成。群眾工作話語既孕育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而生動的實踐中,又深深扎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肥沃土壤里;既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指導,又實事求是地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既始終回應社會發(fā)展的時代主題,又積極展現(xiàn)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所以,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生成機理,應具有社會主義中國的實踐特色、傳統(tǒng)文化的中國氣派和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民族風格。

      第一,要始終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適應群眾工作發(fā)展新形勢。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首要和基本的觀點,任何話語或理論必須從實踐中生成。群眾工作之所以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發(fā)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其本質在于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始終植根中國實踐,始終在推進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中國化實踐進程中尋找“話語共鳴”點,從中提煉群眾工作的新話語、新表述。如果脫離了群眾工作的“現(xiàn)實語境”,僅憑激情構造的“美好話語”,或者從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去挖掘一些“經典話語”,是根本不會被人民群眾認可的,其結果只能是“失語”。實踐證明,群眾工作必須從中國實踐出發(fā),使用群眾語言,才容易被群眾理解和接受。事實上,“群眾路線”話語的生成與發(fā)展,就是中國共產黨基于中國現(xiàn)實語境的話語再造,才不斷使群眾工作話語體系迸發(fā)出感染力、說服力和戰(zhàn)斗力??梢?,群眾工作話語只有契合語境,才能進一步契合群眾心聲。

      第二,要始終植根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肥沃土壤,不斷凝聚人民群眾思想共識。民本思想就是蘊含其中的一朵耀眼奇葩,以人為本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實質和精神內核?!渡袝の遄又琛菲湟辉唬骸懊窨山?,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薄豆攘簜鳌分幸蔡岬剑骸懊裾呔疽??!边@些話語表明了古代社會生活中已開始意識到了人民群眾對國家的重要作用。荀子說:“君者,舟者;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边@些話語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是決定著國力強弱和政權興衰的最根本因素。管仲曰:“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司馬光強調:“夫為正在順民心;茍民之所欲者,與之;所惡者,去之?!边@些話語說明了民心向背影響著國家政權。到了近代以來,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進一步發(fā)展,如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主張。這些話語雖帶有樸素的民本思想,但實踐也證明了其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明晰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一真理。但傳統(tǒng)文化中豐富的民本思想,確為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生成提供了豐富滋養(yǎng)。endprint

      第三,要始終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滿足人民群眾發(fā)展的新訴求。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自然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量,具有創(chuàng)造歷史的決定作用。恩格斯曾說:“無論是從事生產的社會上層發(fā)生什么變化,沒有一個生產者階級,社會就不能生存?!薄?〕列寧也認為,人民是一切發(fā)展的核心,必須要從本國實際出發(fā),以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作為考慮問題、制定政策的出發(fā)點和衡量標準??墒?,如果我們建構的群眾工作話語不能回應人民群眾的美好期盼和人民群眾發(fā)展的利益訴求,在實踐中“不直接而迅速地改善勞動群眾的狀況,勞動群眾是永遠也不會同意去考慮什么全國的共同‘進步”。所以,“只有在改善勞動者的經濟狀況的條件下,群眾才會投入運動,積極參加運動”〔10〕,進而接受和認可黨的政治主張。實踐證明,黨的群眾工作從毛澤東時代的革命話語到鄧小平以來的改革話語、發(fā)展話語和創(chuàng)新話語,如“小康社會”“農村合作醫(yī)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等話語,無不是對人民群眾美好期盼與根本利益的代表和回應。

      (二)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傳播機理

      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建構手段是話語傳播。話語傳播就是如何將黨思想主張有效傳遞給人民群眾,進而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實現(xiàn)生產發(fā)展的目的。從傳播學角度看,群眾工作話語傳播機理主要由話語的傳播者、意圖、接受者、信息內容、媒介、環(huán)境、效果等要素構成。因此,群眾工作話語傳播要注意優(yōu)化各類媒介、區(qū)分不同群體、把握工作環(huán)境。

      第一,優(yōu)化傳播方式。隨著新興話語場域產生,碎片化的話語信息、海量的傳播渠道、傳染性的傳播風氣,群聚化的傳播效應等現(xiàn)象已經對傳統(tǒng)的群眾工作話語傳播結構造成巨大挑戰(zhàn)。然而,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一些地方不善于通過網絡媒介實現(xiàn)與群眾的溝通,相反,對于各類數據、信息,或反應遲鈍以拖沓、敷衍群眾,或無所作為而躲避、失信群眾,致使群眾工作的議題設置權和話語主導權喪失,進而處于“失語”狀態(tài)。所以,必須把握群眾工作話語傳播內容的主要節(jié)點,及時發(fā)現(xiàn)和回應群眾工作中的新話題,實現(xiàn)傳統(tǒng)群眾話語傳播方式的新老融合,實現(xiàn)傳統(tǒng)群眾工作話語系統(tǒng)的轉換升級,澄清和批駁錯誤觀點,糾正群眾工作話語傳播偏差,通過講好“群眾的故事”、傳遞好“人民的聲音”,凸顯國情民意,在新時期塑造群眾工作話語權威,把握群眾工作話語傳播的制高點、主導權、話語權。

      第二,區(qū)分不同群體。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备母镩_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化,新階層、新群體隨之出現(xiàn)。這些新階層、新群體的思想主張、利益訴求、矛盾沖突、價值觀念等都會在其話語體系上有所表現(xiàn)。這就決定了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在傳播中,必須要區(qū)分不同群體在經濟上、政治上及社會上的身份差異和角色功能,把握不同階層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博弈、沖突糾紛,及時“轉換角色功能,建立和采用不同的語言,健全不同的溝通平臺,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加強分類疏導,真正改變長期形成的‘統(tǒng)一模式與‘一把抓、‘一刀切的工作方式”〔11〕,打造出一套適合分眾化特點、群眾廣泛認同的話語系統(tǒng)和工作方式。而相對于國際話語傳播,就更應區(qū)分不同對象,使用讓世界聽得懂的語言,如“中國夢”“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但要和外國人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他們就不知所云了。

      第三,把握時代語境。相比以往,今天的群眾工作話語傳播環(huán)境發(fā)生很大變化。政治上,人民群眾的公民權利意識、維權意識和政治參與意識越來越強,運用法律、政策維護自身利益的法治自覺性、組織化水平和社會動員能力越來越高。經濟上,貧富差距日益拉大,縱然政府采取了措施,但人民群眾對解決貧富差距問題還是“缺乏信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漂”在城市兩億多的農民工。如果這個龐大群體長期處于艱難的生存狀態(tài)中,由于階層固化等原因使他們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和空間,他們就會對群眾工作話語系統(tǒng)產生懷疑,對以往所信賴的價值基礎產生動搖。文化上,社會變革時期各種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思潮相互激蕩,不斷交流交鋒交融,與群眾工作主流話語爭奪話語權和話語陣地,給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輿論上,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社會輿論出現(xiàn)了重大而深刻變化,表現(xiàn)在信息存儲數字化、信息流動瞬時化、信息選擇時差化、知識傳播碎片化等新特點,給新時期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的內涵、形式、方式、路徑等都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所以,時代語境變化了,傳播媒介變化了,自然也要求話語傳播做適應性變化。

      (三)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認同機理

      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建構關鍵是話語認同。檢驗群眾工作好壞,不是光看口號喊得響不響,關鍵要看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認同機理主要包括情感認同、理論認同、價值認同。

      第一,情感認同。群眾工作話語體系能否在情感上得到人民群眾認同,主要取決于群眾工作話語體系能否與群眾產生情感共鳴和凝聚共識的正能量。實踐證明,黨90多年的群眾工作,與人民群眾結下的“魚水之情”是有很深的情感基礎。這種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和考驗的情感,是當前群眾工作話語體系認同機理建構的重要支撐點,如“抗震救災”“反腐倡廉”話語中群眾的情感認同。所以,要建構群眾認同的話語體系:一方面,群眾工作話語要實現(xiàn)“宏大敘事”向“生活敘事”轉換,積極融入群眾日常生活實踐,成為群眾日常生活的價值理念、行為規(guī)范;另一方面,群眾工作話語在網絡空間里的情感認同要主動引導群眾設置議題,主動對群眾關心的問題發(fā)聲,主動對群眾提出的訴求回應,向群眾解疑釋惑、澄清是非,消解網絡虛擬空間中的負面情緒,凝聚群眾情感認同和社會發(fā)展的正能量,以“喚醒‘沉默的大多數,持續(xù)擴大‘紅色地帶,輻射‘灰色地帶,擠壓‘黑色地帶,提升主流意識形態(tài)對多元多樣多變思想觀點的引導力和對各種雜音噪音的壓制力”〔12〕。

      第二,理論認同。群眾工作話語體系能否得到群眾的理論認同,主要取決其話語立場的實踐性、話語表述的大眾化和話語訴求的時代化,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等話語建構。要建構群眾認同的話語體系:一是話語立場要有實踐性。只有對群眾工作話語資源、具體話語場域的有效利用,才能真正貼近群眾實際,才易被群眾接受和認可。二是做到話語表述的大眾化。做群眾工作應善于將黨和國家的“大道理”和群眾喜歡聽的“小道理”結合起來,既要把握方向,又能提出方法,形成讓群眾覺得新鮮、聽得懂、聽得進,樂于接受,能夠認同的新表述。如習近平同志平實、簡潔、通俗、親近的話語風格,就充分顯示了話語表述大眾化的力量。三是話語訴求能夠現(xiàn)實化。從本質上說,唯有反映人民群眾現(xiàn)實訴求的話語體系才可以引領群眾。所以,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必須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需要,反映他們的實踐訴求,如毛澤東所說“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并在這個基礎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與文化程度”〔13〕,這是由黨為人民“立命”和“謀利”的性質所決定。endprint

      第三,價值認同。群眾工作話語體系能否在價值上得到群眾認同,主要取決于群眾工作話語體系是否反映共同的價值追求,體現(xiàn)共同的話語理念,如“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食品安全治理”“公立醫(yī)院改革”等話語。要建構群眾認同的話語體系:一方面,黨和群眾要具有共同的價值追求。黨從成立之初,就肩負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兩大歷史任務,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連接了二者價值追求的共同性。另一方面,黨和群眾要具有共同的話語理念。這就要求黨任何時候都要設身處地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fā)去考慮問題,制定政策,與人民群眾同心奮斗。毛澤東早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就明確指出:共產黨必須要為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而奮斗,決不能僅限于某一時、一個階級的利益上面。這凸顯了二者共同的話語理念。如此,人民群眾才會相信共產黨是“不忘初心”,才會心甘情愿跟著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干事創(chuàng)業(yè)。

      (四)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檢驗機理

      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建構核心是話語檢驗。建構一切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皆應放到當前的實踐中去檢驗,要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檢驗標準,一旦這種建構的話語體系通過了人民和實踐的檢驗,就會再次構成和轉化群眾工作一般的技術、知識、話語體系,再次生成群眾工作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實踐機理主要從群眾實踐和人民群眾兩個維度去建構。

      一方面,群眾實踐是檢驗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唯一標準。群眾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否正確,必須經過實踐檢驗,比如改革開放富起來的實踐,已經向人民群眾證明了堅持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經過實踐檢驗是正確的,就要堅持;經過實踐檢驗是錯誤的,就要改正。從實際情況看,群眾工作話語體系,能否為黨員干部所掌握,能否在實踐中促進群眾的問題和困難得到解決,避免出現(xiàn)“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的尷尬局面和失語現(xiàn)象,消除黨群之間的話語隔膜和情感障礙,唯有中國的生動實踐和群眾活動能夠給予檢驗和回答。所以,“不論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14〕,以人民群眾的擁護和利益實現(xiàn)為檢驗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最高標準。

      另一方面,群眾認可是檢驗群眾工作話語實踐成效的根本標準。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黨和政府的群眾工作成效如何,人民群眾最有發(fā)言權,最有切實的感受和體味。群眾工作的各項“政策好不好,要看鄉(xiāng)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15〕。所以,群眾是否認可,就是看黨的一切工作是否使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體現(xiàn)群眾工作的每項政策主張方針,是否真正地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比如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就是由群眾認可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人民群眾對群眾工作的認可,包括事前認可與支持、事后評價與反饋兩個方面。事前認可與支持指黨的政策是否從群眾實際出發(fā),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發(fā)展上幫助群眾,切實解決群眾所需所想所盼所急,群眾只有對黨的政策主張理解和信任了,才能支持我們的工作順利開展。事后評價與反饋指絕大多數群眾是否對群眾工作滿意,是否感到越來越幸福,是否會指出我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梢哉f,只有真正從群眾實際出發(fā)去建構話語體系,打造能夠反映群眾心聲、群眾需求和群眾利益的群眾工作話語系統(tǒng),才能促使群眾擁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才能引起他們發(fā)自內心認同和自覺實踐。

      四、結語

      任何一種理論系統(tǒng)和話語體系,必然會隨著時代語境、話語場域和實踐發(fā)展而發(fā)生適應性變化。群眾工作是黨的根本性基礎性工作,話語體系是其思想理論的基本載體,也必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而發(fā)展。事實上,群眾工作話語體系不僅是“誰來說、向誰說、怎么說、說什么”的技術問題,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群眾工作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的時代課題,更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價值、理想信念、價值信仰的語言載體。所以,群眾工作話語體系建構就如同一個話語加工的流水線,通過話語生成、話語傳播、話語認同、話語檢驗,在話語建構主體和客體的互動相融的實踐過程中,將那些不適應它的概念、判斷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使其形成一種具有中國特色且深受大眾喜愛的新話語新體系??傊?,從紅軍時期的標語口號、報刊書籍,到延安時期的廣播電臺,再到今天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群眾工作的建構語境和傳播媒介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對于目前我們所處的“互聯(lián)網+”時代,如何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與網絡社會治理的和諧關系,如何利用網絡做好群眾工作,踐行群眾路線,練就和建構一套網上群眾工作話語體系,也越來越來顯得必要和重要了。當然,“互聯(lián)網+”時代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建構屬于另外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了,這里不再過多贅述??偠灾斍暗娜罕姽ぷ髡Z境中,只有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優(yōu)勢轉變?yōu)槿罕姽ぷ鞯脑捳Z優(yōu)勢,才能使群眾工作話語體系更加具有說服力、感召力,才能贏得更廣泛的群眾的支持和認同,進而掌握群眾工作話語權,為推進社會現(xiàn)代化宏偉目標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護佑。因此,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高度重視群眾工作話語體系的建構。

      參考文獻:〔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161.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3.

      〔3〕米歇爾·???規(guī)訓與懲罰〔M〕.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9:29-30.

      〔4〕韓慶祥,張健,張艷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28.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581.

      〔6〕高祖林.群眾工作論〔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29.

      〔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

      〔8〕李行健.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第3版)〔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606.

      〔9〕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34.

      〔10〕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列寧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25.

      〔11〕全國黨建研究會社區(qū)黨建研究專業(yè)委員會課題組.當前黨的群眾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1,(3):61.

      〔12〕鐘君.增強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六大認同〔J〕.紅旗文稿,2015,(8):12.

      〔1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7.

      〔14〕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7(2).

      〔15〕紀東沖.百姓情懷百姓心〔N〕.人民日報,20150618(4).

      (責任編輯:陳艷艷)endprint

      猜你喜歡
      群眾工作話語體系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核心素養(yǎng)如何在中小學校落地生根
      在修辭與實踐之間:環(huán)境權概念的貧困及其義務轉向
      求是學刊(2016年6期)2017-01-07 11:26:00
      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做好群眾工作的幾點思考
      理論導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7:30:58
      新媒體時代怎樣做好群眾工作
      人民論壇(2016年33期)2016-12-27 16:46:55
      講好中國故事的幾個路徑創(chuàng)新
      中國記者(2016年9期)2016-12-05 02:20:26
      用法治思維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
      揭东县| 炉霍县| 抚顺市| 太和县| 崇义县| 正定县| 桃园市| 金川县| 宁都县| 苍溪县| 磴口县| 荔浦县| 同心县| 东兴市| 渭源县| 涡阳县| 济源市| 图木舒克市| 盈江县| 大洼县| 台湾省| 绵竹市| 葫芦岛市| 漳州市| 平乐县| 漳平市| 长顺县| 芜湖市| 台南县| 依安县| 吴旗县| 都昌县| 英吉沙县| 叙永县| 贡山| 滨州市| 日土县| 徐州市| 乐业县| 县级市|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