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平+金磊
摘 要: 本文圍繞“融語文”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用“貼合生長”“擁有情懷”實現(xiàn)了“融語文”的內(nèi)涵厘定;用“理解與表達的融合”“課內(nèi)與課外的融通”“學習與活動的融構”完成了對“融語文”的意義建構;努力開發(fā)了系統(tǒng)化、序列性的實施策略,真正讓“融語文”理念落地生根。
關鍵詞: 融語文 校本建構 實踐范式
回到兒童的言語學習認識語文教學,并優(yōu)化教學實踐,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本著這一認識,我們嘗試以融潤理解兒童的言語學習過程,并建構語文教學的校本實踐范式。
一、定位:“融語文”的內(nèi)涵厘定
融,即“融潤”。融潤的語文教學,是對原有課堂模型的升華與發(fā)展,是基于學科高質(zhì)發(fā)展的再定位,更是基于學科現(xiàn)狀變革的再出發(fā)。“融潤”的“融”,既有融通、融合、融匯之意,又指圓融的智慧和境界。“潤”為圓潤之意,不唐突、不生硬、不枯燥?!叭凇敝赶蛴谀繕?,“潤”指向于過程。融潤語文就是實現(xiàn)學教融匯、言意融生、讀思融構、內(nèi)外融通。這樣的語文教學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以思維為核心、以實踐為方式、以自由為境界,發(fā)生于兒童不同年齡階段的每一時、每一處,是源自兒童需要又創(chuàng)造兒童需要的過程,其核心關注的是每一個兒童的生命成長。
1.從兒童層面看,“融語文”貼合生長。
——是自由的學習?!叭谡Z文”是兒童對于敞開的未知世界的好奇、新鮮、愉悅的實踐體驗,是自由生長的學習訴求。
——是自然的學習?!叭谡Z文”遵循兒童語文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是經(jīng)歷“未知—求知—探知—熟知”后的一種自然的生長狀態(tài)。
——是自主的學習?!叭谡Z文”是尊重兒童、鼓勵用兒童喜歡的方式觸摸語文、感受世界、自主生長言語智慧的實踐活動。
2.從教師層面看,“融語文”擁有情懷。
——是尊重人性的學習。兒童是完整的生命個體?!叭谡Z文”,教師理應對兒童抱有敬畏之心、謙遜之心,要精心呵護兒童的發(fā)現(xiàn)、表達和成長。
——是順應天性的學習。兒童的言語生長是其生命成長的標志?!叭谡Z文”,變封閉、被動、靜態(tài)的課堂為開放、主動、動態(tài)的課堂,是順應兒童天性的教學訴求。
——是符合個性的學習。兒童的語文學習是自主建構的過程?!叭谡Z文”,是基于兒童自主建構和個性思考、符合兒童個性創(chuàng)造的思維之旅,更是兒童生命成長的實踐之旅。
二、定性:“融語文”的意義建構
“融語文”,是從兒童和語文的角度還原他們學習的真實狀態(tài)?!叭谡Z文”,是一種自由、自主、自然的學習狀態(tài),也是一種陶醉、悅納、生長的生命舒展,更是理解與表達的融合、課內(nèi)與課外的融通、活動與學習的融構過程。
1.理解與表達的融合。
語文教學,即言語生長。語文,說白了,就是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最終指向的是兒童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表達固然重要,理解也不可偏廢。理解與表達是語文教學的雙翼。融語文,正是尋找語文課堂理解與表達的融合,打造課堂言意共生、共長的過程。
2.課內(nèi)與課外的融通。
語文即表達,表達即生長。融潤,即為兒童生長提供可能?!叭谡Z文”,最終是指向兒童生長的無限可能。這正是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所在。而在一定意義上,真正檢驗一個人語文能力的不是課堂,而是生活。兒童的生長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訓練,更應該基于課程視野,實現(xiàn)課內(nèi)與課外的有效融通。
3.活動與學習的融構。
語文,需要培養(yǎng)的是“能用語言講話的人”,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憑借文本組織聽說讀寫活動,使學生獲得言語能力的生長和精神品格的發(fā)育,這是語文教學的本體性。在活動中學習、生長,實現(xiàn)活動與學習是融構,是“融語文”的本質(zhì)狀態(tài)。
三、定法:“融語文”的實踐策略
基于以上對語文的認識和思考,我們嘗試從目標對接、內(nèi)容建構、課堂建模和課程開發(fā)四個維度實現(xiàn)融語文的校本建構。
1.目標對接:指向兒童生長。
兒童生長即為兒童言語生長,主要表現(xiàn)為兒童語文品質(zhì)的提升,更表現(xiàn)為兒童素養(yǎng)的提升。兒童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復雜的,但它一定指向兒童的生長過程。我們依據(jù)課標,立足學科本身的教育價值,將語文學科的總目標提煉梳理為五個方面,即:“認認真真寫字”包括識字和寫字。識字重視方法與運用;寫字重視正確、端正、整潔。“大大方方說話”重視傾聽、表達和應對?!懊髅靼装讓W文”重視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實實在在讀書”重視積累、探究、交流?!翱炜鞓窐穼懽鳌敝匾曈^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我們把核心素養(yǎng)細化到不同的教育階段,依據(jù)低、中、高三個學段的學情進行二級細分,并依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教材價值取向,把階段目標細化到學年、學期、單元、課時目標,跟課時教學進行對接,讓語文教學指向明確。
附:學生語文能力二級目標細分樣表(部分)
武進區(qū)星辰實驗學校學生語文能力圖譜
指向兒童生長的目標對接,并注的是兒童的發(fā)展。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融潤語文”的教學過程就是發(fā)掘人的天性、潛能及潛在價值的過程。
2.內(nèi)容建構:指向學科融合。
語文教學,是師生共享的有意義的生命旅程。享受的過程,既是兒童在斑斕思維的閃爍中表達自我和世界、擴展自我精神邊界的過程,又是教師把語文內(nèi)在的語言智慧化為兒童生命智慧的過程。融語文,關注的是兒童的需求與發(fā)展?;谡n程視野的學科融合,為語文教學打開了無限可能,更為兒童的需求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無限可能。根據(jù)調(diào)整后的課程目標,我們通過重組、補充、取舍、替換等策略對“融語文”的課程內(nèi)容進行重構,還原知識的整體面貌。
(1)學科內(nèi)的融合。一是將一個單元的所有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組合,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設計,使每個單元的學習形成一個序列化;二是同一冊教材內(nèi)容的調(diào)整,也可以是不同冊教材內(nèi)容的跨越。endprint
(2)學科間的融合。學科間的融合包括學科教材與相關學科課程資源或元素的整合。如:調(diào)整已有的百部名著、百部電影篇目,與美術、音樂、英語、科學等多學科勾連,找到更多與教材契合的支點,架構主題學習關照下的語文課程體系。
(3)學科外的融合。語文學科講究的是“反三歸一”,講究“質(zhì)從量出”,小學語文學科應該理解為一種“布云”工程,大量的閱讀必將滋養(yǎng)孩子的氣質(zhì)、修養(yǎng)、情懷、格局。得法課內(nèi),得益課外。如果在課堂上進行“開窗”工程,將優(yōu)質(zhì)的閱讀資源引進課堂,就能實現(xiàn)內(nèi)外的互補相融、路徑相通。
閱讀課程結構圖例(五年級)
這樣的融合在真正實施前一般還要做三個調(diào)整:一是調(diào)整順序,讓體系更系統(tǒng);二是調(diào)整重點,讓內(nèi)容更集中;三是調(diào)整例子,讓訓練更有效?;趯W科間、學科內(nèi)、學科外的融合過程,為兒童的生長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3.課堂建模:指向言語生長。
融語文的課堂,指向兒童言語生長。有效的融合離不開高效的實施。只有“課堂”能夠讓課程釋放出深層的育人價值。根據(jù)目前學與教的割裂、言與意的偏頗、讀與思的失衡、內(nèi)與外的隔阻等現(xiàn)象,我們提出了建構“融潤”的語文課堂“金字塔”模型,那就是追求“學教融匯、言意融生、讀思融構、內(nèi)外融通”。
(1)學教融匯。教學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課堂,應該是兒童生長的地方。融語文的教學,必定是從兒童出發(fā),兒童的學習需要、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是融語文學習的前提,以學定教、學教融匯是融語文的核心。因此,教師的教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學基礎之上方能展開。課堂,只有在兒童的主動參與中,才能達到人課合一的境界;兒童只有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才能習得方法、形成技能、建構情感與價值觀。葉瀾教授曾說:“課堂上,教師要封住自己的嘴,讓自己少說一點,留出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苯處熞寣W、助學、導學,站在兒童身后,為兒童成長創(chuàng)造可能。學教融匯,是一種教學相悅的情景,更是一種生長共融的姿態(tài)。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4課《記金華的雙龍洞》是典型的游記文體。教游記,應該教出游記文體的特點。第一課時,怎樣引導學生理文序,初識課文?課堂中,讓學生自己畫游程圖,自己總結歸納畫游程圖方法;文中“過孔隙”一段教學,在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文本語言時,以“你認為哪兒最有意思?為什么?”為教學總領,讓兒童自由、自主、自然地發(fā)現(xiàn)言語中“有意思”的地方,在關鍵處幫助兒童從文本語言中感悟孔隙“窄小”的特點。在引導兒童體會孔隙“窄小”的特點之后,把目光轉向文本語言秘碼的解讀。在小組討論中進行兩段文字的比較,通過關鍵詞語的品讀,引導兒童體會“再沒法容第三個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似乎”、“稍微”、“準會”這些詞在文中的表達效果,引導兒童感悟文本精準傳神的言語表達特色,體會作者“怎么寫”和“為什么這么寫”的言語秘密;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實現(xiàn)遷移運用,指導兒童運用精準傳神的語言寫一寫到某一景點游覽之后的感受。
記得陶行知曾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游記類文體、文序,讓兒童自己梳理;語言,讓兒童自己賞析;表達,讓兒童自己模仿。課上教的是兒童學習游記文體的方法,賞析文體語言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指向兒童,突出兒童中心;這樣的教學根植兒童生活,基于兒童需要;這樣的教學關注兒童的體驗,珍視兒童價值;這樣的教學,教師的“教”和兒童的“學”和諧相融,師生同生共長。
(2)言意融生。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習得語言,在語言發(fā)展的基礎上提升人文素養(yǎng),使語言與精神得到和諧共振。“融語文”,是理解和表達融合的過程,更是言意融生的過程。融語文,從重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轉向重言語生命的發(fā)展,從重文本讀寫轉向生命表達,發(fā)現(xiàn)每一個兒童的言語生命潛能、才情、天性和個性,順應兒童言語智能的自我生長,促進兒童言語生命的最優(yōu)發(fā)展。在融潤的課堂上,教師應該遵循兒童的生長方式,與兒童一起過上充分的、自由的、和諧的語言生長著的課堂生活,領著兒童走向文本的深處,走向思維的深處,進而蓬勃而出,根深而葉茂,真正實現(xiàn)語文言和意的融生。
例如:《安塞腰鼓》這一課的教學,不妨這樣設計:第一板塊從提取“四次感嘆”,引導質(zhì)疑“讀著這四次感嘆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有什么疑問想問問自己也問問大家”?整體架構課堂;第二板塊引導兒童穿越于“鼓之舞蹈、鼓之響聲”之中,在比較鑒賞之后引導孩子體會“為什么作者要用這樣的方式來寫”?解讀視角直指文本的表達秘妙;第三板塊,宕開一筆,引導兒童抓住“搏擊”一詞,體會黃土高原后生的元氣淋漓;第四板塊中“這舞蹈、這鼓聲、這搏擊,讓你想到了什么”?讓兒童在靜靜的寫話中體會作者為什么要寫黃土高原,使之思緒得以升華、感情得以宣泄,文章的主旨也得以凸顯。這樣的教學從積累語言到建構形象再到體悟寫法,在一層一層的理解中,兒童的思維隨之深入,他們走進課文語言,逐漸領悟文章“寫了什么”到“怎么寫的”及“為什么這樣寫”的表達方式,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言意共生。
(3)讀思融構。言語表達與思維怒放,應是成功的語文課的兩個基本標準。指向言語實踐的課堂建構需要引發(fā)兒童的“思維沖突”,促進兒童思考,激發(fā)思維火花,從而最有效地鍛煉兒童的言語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課,其教學重點:一是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言語形式,二是理解文章如何圍繞中心表達。文中“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地流淌”。這一處的教學如果僅僅讓學生說一說、談一談談遷此時的悲痛之狀,顯然就是不夠的。此處的教學不妨這樣設計:①重建:什么叫茶飯不思?什么叫夜難安寢?此時談遷在思什么?②推倒:課文為什么不像你們那樣來寫?而在此處僅僅用了這21個字呢?③總結:如果此處描述如此具體,那么就表明談遷被打垮了,因此文本語言的表達是為表現(xiàn)文章中心服務的。從“重建”到“推倒”的設計,不僅訓練了兒童的言語表達,而且深入了文本的內(nèi)核。在這樣的思維碰撞和交鋒中,兒童的感悟和言說有了相當梯度和深度的挺進。endprint
(4)內(nèi)外融通。葉瀾教授說:“一個真實的教育過程是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tài)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碧招兄f,語文,即生活。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融語文,是一種內(nèi)外融通的教學,更是一種大語文視野下的語文教學。我們所倡導的“融語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會枝繁葉茂。
例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教學中,在由兒童自由品悟出孔隙窄小的特點、賞析葉圣陶的語言風格之后,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重點品讀作者感受,引導兒童體會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段感受,深入體會游記文體中作者細膩的感受能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隨即啟發(fā)學生遷移運用,指導兒童運用精準傳神的語言寫一寫自己到某一景點游覽之后的感受。這樣內(nèi)外融通的教學,為兒童提供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實踐機會,落實了語言與形式的吸收與傾吐。這樣言語實踐活動的設計真正實現(xiàn)了融語文的內(nèi)外融通。
在實踐與探索中,我們建構并形成了“金字塔”形的融潤語文課堂模型:它的頂點指向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四個基點就是四個緯度,文本情感的捕捉與還原、理解思維的提升與強化、表達形式的發(fā)現(xiàn)與遷移、學習策略的支持與優(yōu)化。四個緯度并非齊頭并舉,真正做到融匯共生,指向言語生長。
4.課程開發(fā):指向無限可能。
課程,是師生成長的跑道?!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課程開發(fā),為兒童生長提供了無限的可能。融語文,不囿于語文教材,而是以兒童生長為目標,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拓展、延伸,從而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實現(xiàn)活水進渠,助推教學起瀾?!皩W科自主課程”的開發(fā),真正實現(xiàn)了兒童生長的無限可能。
所謂學科自主課程,是基于國家課程與原有學科內(nèi)容,充分結合校情、學情、教師們集體智慧開發(fā)出來、經(jīng)過優(yōu)化重組的,直接用于教學的“第二套教材”。它是課程整合的產(chǎn)出成果,即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最終表現(xiàn)形態(tài)。通過學科執(zhí)行課程,經(jīng)過優(yōu)化、重組后的內(nèi)容得以進入課堂,轉化為師生有效的教與學的行為,發(fā)揮其應有的育人功能。如:關注幼小斜街的“啟明課程”、關注學生識字能力提高的“自主識字課程”、“合作識字課程”、關注學生聽說能力培養(yǎng)的“聽說課程”、關注低中段寫作教學銜接的“起步作文”課程、關注小初銜接的“主題作文”課程。
自主課程的開發(fā),我們實行了“主餐+套餐”的流程方式。
《三年級起步作文》課程開發(fā)流程圖
教師首先按照“向課文學寫作、向經(jīng)典學寫作、向生活學寫作”三個方面整合目標、進行分工;其次確定內(nèi)容,進行個體備課;再次集體研討,修改完善;最后由教研組長審核把關,打印成冊,形成人手一份的“通用教案”,這叫“主餐”。教師上課前根據(jù)學生實際和個性特色進行批注和修改,寫出教學反思,這樣的個性補充叫“套餐”。學期結束后,教研組集體整理“套餐”,提出對本冊執(zhí)行教材的修改意見,并與下一輪教材使用的教師對接。如此循環(huán),使自主課程的執(zhí)行日臻完善。
融潤語文,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一種教學主張和教學思想,是對語文教學本質(zhì)認識上的延伸,是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揚棄,更是對語文教學價值的追尋。融潤語文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是實現(xiàn)師生共生、共長、共融的有效措施。融潤語文,讓兒童在共生共長中展現(xiàn)天性與自由,在互助共贏中收獲無限可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韓雪屏.語文課程知識初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3]錢夢龍.教師的價值[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程紅兵.語文教學的常識性回歸[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
[5]王尚文.走進語文教學之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