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qū)新立街鐵西社區(qū)孩子們的眼中,社區(qū)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高鳳英是個善良慈愛,可敬可親的好奶奶。鐵西社區(qū)地理位置較偏僻,居民較多,教育青少年的任務也較重。能夠得到孩子們的這個評價,是她為孩子們付出了太多,一直以那顆大愛之心,隨時溫暖著身邊孩子的心。
16歲的小王是個不幸的孩子。父母離婚后,他隨父親生活。父親沒工作,經(jīng)常喝大酒耍酒瘋,對他不是打就是罵,當成酒后的撒氣筒。他得不到家庭的溫暖,產(chǎn)生了厭學心理,屢犯校規(guī)被開除,成了社會上的“流浪兒”。了解到這個情況,高鳳英把他接到家里,用母愛撫慰那顆受傷的心靈。她鼓勵他重回學校讀書。先是帶他到原來讀書的學校,懇請回校學習,被校領導拒絕了。又帶他到東風中學,再三懇求下,終于感動了校領導,同意接收他并減免了部分學雜費。為了解決他家的生活困難,她與街道領導溝通,給他家辦了低保,還經(jīng)常給他家送去生活用品。在她的親情呵護下,小王順利完成了學業(yè),畢業(yè)后和媽媽生活在一起,自謀職業(yè)有了一定收入,生活一天天好了起來。
高鳳英(中)和社區(qū)的同志一起學習
小呂10歲時被父母拋給年老體弱的爺爺奶奶,靠爺爺撿廢品維持生活,因經(jīng)濟困難曾一度輟學,在高鳳英的幫助下重返校園。但由于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小呂滋生了許多壞毛病,爺爺奶奶滿足不了她吃喝打扮的需要,就惡語相加辱罵老人,還經(jīng)常逃學曠課,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來往。眼看她一天天要學壞,爺爺奶奶束手無策。高鳳英此時及時伸出援手,頂住社會上小混混的威脅,千方百計地接近她,苦口婆心地勸導她,終于把她從危險的邊緣拉了回來。她改掉了惡習,重回學校讀書。后來,高鳳英又多方努力,幫她找到了失聯(lián)多年的母親。小呂有了母愛,回到了正常的人生軌道。孩子的爺爺奶奶逢人便說,是高奶奶挽救了這個孩子,也挽救了這個家庭。
前幾年,社區(qū)里有個女孩考上了白城師范學院,因父母下崗家境貧困上學面臨難關。高鳳英比誰都急。缺錢,她拿出自己平時省吃儉用攢的錢;缺學習用品,她買來需要的學習用品。她還幫女孩家辦了低保,幫女孩的父親在養(yǎng)路段找了份臨時工作。在高鳳英等好心人攜手相幫下,女孩如愿以償踏進了大學校門,畢業(yè)后在農(nóng)村一所學校當教師。由此,這個家庭從根本上擺脫了困境,全家人都對高鳳英感激不已。
社區(qū)領導、居民都夸贊高鳳英,為社區(qū)的孩子辦了數(shù)不清的好事。每當這時,她總是笑吟吟地回答:“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能為身邊的孩子盡份力,我感到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