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一些國家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jīng)開始進行社保費的征管體制改革。目前,這些國家的社保費征管體制改革已經(jīng)完成并趨于穩(wěn)定。
1999年,英國真正實現(xiàn)了社保費與稅收征收的一體化,之前一直由社保機構進行管理與運作的社保費全部移交給了稅務機關。雖然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了稅收和社保費法律框架不同、融合較為困難等問題,但是英國的改革恰當?shù)剡M行了處理,尤其注重“人”這一主體的作用,使得改革順利進行。
愛沙尼亞于1999年引入“社會保障稅”,由稅務機關全權負責與社會保障稅相關的職能?!百M改稅”使社會保險費的繳納成為一項每個人必須履行的義務,理論上會引起社會的強烈反對,但是愛沙尼亞的改革并沒有遭到強烈的抵制,原因在于此次改革得到了當?shù)匾恍├嫦嚓P者(工會、企業(yè)家協(xié)會以及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當然,愛沙尼亞的改革也遇到了一些阻礙,一是征管方面存在一些技術問題,二是社保機構與稅務機關之間的溝通存在障礙。
匈牙利在2001年實現(xiàn)了由稅務機關統(tǒng)一征收社保費和稅收。跟上述國家有所不同的是,稅務機關在征收社保費和稅款時,采取定期征收、總額征收的方式,并不區(qū)分社保費與稅款在收入上的比例。這次改革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稅務機關沒有考慮稅收和社保費之間的差異,對社保費征收的特殊需求關注不足;沒有針對社保費征管體制的改革制定法律,使得改革尚未通過立法或修改法律得到維護。荷蘭于2006年完全實現(xiàn)了由稅務局征收稅款和社保費。荷蘭在改革中遇到的問題與匈牙利有相似之處,同樣是對社保費征收本質(zhì)以及特殊性考慮不足,基于稅收管理采取的措施不能完全保障參保人的權益。但是整體而言,匈牙利和荷蘭的改革都進行的比較順利,不僅提高了征收效率,也使征收程序更加有效。
雖然歐洲許多國家都已經(jīng)進行了社保費征管體制的改革,由稅務機關統(tǒng)一征收社保費,但是仍然有部分國家由社保機構征管。這一情形的存在也有其特殊的背景,典型代表就是德國。德國一直由社保機構全面負責社保費的征管,原因在于社保經(jīng)辦機構在法律上獨立于政府部門,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并且通過提取社?;鸸芾碣M來獲得收入,實現(xiàn)了財務來源上的獨立。這種法律與財務上的獨立性使得德國的社保經(jīng)辦機構一直十分注重章程自治,章程自治使得被保險人有權參與社保政策的制定和管理,社會公眾較少依賴于政府福利,因此由社保機構征收社保費這一機制能夠一直很穩(wěn)定地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