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德·里克
年輕時,我曾去紐約的一家公司應(yīng)聘,最后只剩下我和另一個名叫馬倫的人競爭。老板讓我們第二天早晨來公司,他在辦公室里給我們做最后一個考試。
第二天一早,我和馬倫同時來到老板辦公室,老板已經(jīng)在那里等候了。他拿出100美元給我,讓我去樓下的報攤買份當(dāng)天的《紐約時報》。我接過錢說:“報紙只要5關(guān)分一份,100美元可能找不開。”老板說:“你去試試看!”
我來到報攤說要買一份《紐約時報》,攤主笑笑說:“你拿100美元來買份5美分的報紙,真是太為難我了,我現(xiàn)在沒有零錢找你,過兩個小時再來,那時我或許就能找開了?!惫蝗缥宜希野褎偛诺那樾胃嬖V老板,老板沒說什么,讓我把錢交給馬倫。沒想到幾分鐘后,馬倫居然拿著一份《紐約時報》回來了,而且他的手上還拿著那張100美元的紙幣?!澳闶窃趺促I到的?”我和老板異口同聲地問他。
馬倫笑笑說:“剛開始那個人也說沒有零錢找,然后我對他說:既然這樣,我能不能先把報紙拿上去,過一會兒我問同事借5美分給你送下來。賣報紙的攤主很爽快地答應(yīng)了,并拿出一份報紙給我?!崩习鍧M意地點點頭,然后對我們說:“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說法就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有時候我們不應(yīng)該只是順著別人的話去理解問題,而應(yīng)該自己去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讓別人來理解和順從我們。”
最終的結(jié)果一點也不意外,我失去了那份工作,不過雖然如此,老板說的那番話卻一直牢記在我心里,讓我受用終生。
(摘自《遼寧青年》2017年第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