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凱
摘要:“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是為了完成個人不能完成的工作,在我們體育里,合作是婁見不鮮,大到奧運會集體奪金牌,小到校運會班級爭名次。大的體育合作項目有各種球類,比如:籃球、排球、足球等等,小的體育合作項目如體育課中二人配合跳繩數數,仰臥起坐中的一人壓腿一人做練習的配合,長繩中的搖繩配合,技巧中的保護幫助等,可以說合作在體育課里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關鍵詞:合作;體育;能力
肖伯納曾說:“你是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相互交換蘋果,每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然而,你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思想,那我們將同時擁有兩種思想?!毙げ{的話對我們在教學中重視“課堂交流和合作”有很大的啟示。那么什么是合作學習呢?但是,合作不是一種順從,而是一種相互接納。
合作方式有很多種,合作手段也有許多,但這些方法與手段,都是為合作的意義存在,即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的技能技巧,偏離了這一點,合作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這里有三個鮮活的課堂實錄,分別談一談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一、“引導”學生合作,加強“技能技巧”。
例如《前滾翻》的教學中是這樣做的。在第一課時,我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前滾翻的練習。有的學生當然從小就會,有的是在課堂練習中通過模仿他人獨立摸索會的,屬于悟性很強的學生,但有絕大部分的學生是不會的,他們當中又分為兩種人,一種是自己主動跟別人交流合作,相互幫助在第一課時就基本做會了;另外一種屬于自己不主動跟別人請教,別人又不主動幫助,這一部分學生在這次課中收獲不大。那么,在第二次課時,我開始引導學生合作,即要求練習好的同學當小老師主動找學生,不會練習的同學主動找小老師,在課中激發(fā)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很快課中有許多學生師徒結對,這種師徒結對的練習方法激發(fā)了他們練習的興趣,許多小老師把自身經歷作為經驗不了其煩地交流給了其他孩子,其他孩子也非常虛心地學習和練習,一堂課下來,效果很不錯。當然,還有孩子在老師的激發(fā)下還是不會合作,總是找不到同伴,怎么辦呢?這時你就要教授他一點技能技巧。首先要告訴他主動一點,不要老是等別人來找你。其次是告訴他在語言上要誠懇,比如說:王磊同學,你除了幫李紅之外,能不能也教教我呀!”我想這個王磊同學會很高興地多收一個徒弟,因為很有面子呀。又比如:“劉強原同學,你不會做,我能不能來教教你?!蔽蚁脒@個劉強原同學可能正愁沒有找到老師,會很爽快地答應,但如果她已經找到老師,我們也可以勇敢地再試問一個同學,所以說引導孩子們合作,要給他激勵,增強他的勇氣,從而激發(fā)出他的合作意識。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合作技能技巧的培養(yǎng),使學生與同伴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以此來教育學生關心周圍的人和事,并根據自己的條件和能力,看看能為他人做些什么?讓他們體會到愛他人和被人愛的快樂,品嘗到做人有價值。
二、“引導”學生認知,培養(yǎng)“合作精神”。
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在體育教學中,特別講求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小學低年級里面由于學生的年齡小,自控力差,這種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就尤為重要。做過這樣的一個跳繩游戲叫做《快快跳起來》,每次游戲的結果很有趣,每個班上基本都是女生勝出,這讓我很納悶,后來我讓男生總結原因,他們說:“××同學注意力不集中,繩到他的腳下來了他不跳,絆了繩”,“××同學故意踩繩”,“××同學在里面推人、打架”,“××同學故意把繩子拉很高,跳不過”等等,雖然這是反映男生調皮的共性,也不是他們游戲中還缺乏技能技巧,但總結起來也說明了一條,做游戲不團結,不合作,沒有個人責任感。如果這時在課中抓緊時機對他們進行合作精神的思想教育,無疑會使學生收益非淺。因為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是合作學習的價值所在,如果學生能從游戲中領悟到這個精神和意識,那么這個游戲即使失敗了,也可以說是成功的游戲。在合作學習中由于學習者的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慨念,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
三、“引導”學生自省,糾正“不良行為”。
眾所周知,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但也要防備教學中因為沒有即時正確地引導學生而產生的不良思想傾向。例如接力比賽游戲中,因為沒有事先考慮周全,比賽結束后,產生了這樣的效果。學生一對和二隊吵成一片,甚至動手打架,原因是一對因為贏了就沾粘自喜,自吹自擂,把二隊說得一無事處,二隊因為傷了自尊心,有理說不出,很不服氣,就眼紅脖子粗,有的動手動腳,有的粗口罵人,有的惡語相加,全然不顧同窗友誼,可以說這次課的團隊合作教育是失敗的。課后,我針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暴露出的不良品質和他們進行探討,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決心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那么,我在第二次課中,在比賽前,我先作了深入的思想工作,然后給學生提出了三條要求,第一條是友誼第一,第二條是合作第一,第三條是盡責第一。結果,比賽結束后,學生不論輸贏都高高興興的,也不相互議論,也不相互指責,都感覺到自己為本隊盡了力,并有為下一次比賽而奮斗的決心。這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想品質,也鍛煉了他們的意志品質,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如何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自我認知能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群體活動、業(yè)余訓練、運動競賽中注意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教師之間等的合作交流,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可以說體育教學將學生群體集中在一起進行學習和鍛煉,比起其他學科更具有合作和交往的可能,體育項目中的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對于矯正獨生子女自私、不合作等不良品質,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有助于促進學生之間融洽協(xié)調、互幫互學、共同生活,學會理解和關心,增強團隊意識,促進人的社會化,在協(xié)作中履行各自的責任,體悟人的交往所產生的效能,進而理解人在集體中的角色,以及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培養(yǎng)身心和諧發(fā)展的獨特個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