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偉
什么是幸福?幸福有計量單位嗎?幸福能否被量化?對于這個問題,很久以前人類就開始思考,古希臘的偉大思想家蘇格拉底就提出“知識=美德=幸?!惫健S睦韺W家科恩提出多因素幸福方程式:幸福=P+(5*E)+(3*H),他認為影響幸福的因素主要有:P是指個性(包括世界觀、各種能力);E是指生存(包括健康、財務和人際關系);H是指高層次需求(包括自我實現(xiàn)、自尊和社會認同)。
幸福是人們的主觀心理感受。很多因素影響幸福,比如家庭關系、精神狀態(tài)、工作環(huán)境、經濟壓力、社會認同等。目前,苗元江在其發(fā)表的論文《當代大學生幸福感調查研究》中,通過對南京和南昌6所高校1077名大學生的調查研究,構建了測評大學生幸福感的七個維度,即生活滿意、正負情感、生命活動、健康關注、利他行為、友好關系、人格成長。[1]田浩男、蘭新宇、張陽在論文《大學生幸福指數(shù)量表的編制及其初步應用》中,通過對吉林大學以及網絡中大的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研,分析出測量大學生幸福指數(shù)的量表,量表涉及6個維度,即學習情況、人際交往、自我意識、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健康狀況。[2]李焰、趙君在其論文《大學生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中通過對593名大學生的幸福感狀況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七個因素,即自信、專業(yè)學習、人際交往、戀愛、工作與社會適應、家庭環(huán)境、身體健康與業(yè)余活動。[3]王庚在其論文《大學生幸福指數(shù)一種簡單算法》中運用薩繆爾森的幸福方程公式計算大學生幸福感。[4]
站在眾多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嘗試構建數(shù)學公式,對大學生所做出的主觀的自我幸福評價進行量化,來測量嘉應學院學生對生活的滿意度。
一、構建指標體系
美國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幸福指數(shù)的概念,構建幸福方程計算公式:幸福=效用/欲望。這個公式簡單直接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幸福在于欲望和效用兩個方面,幸福與效用成正比,幸福與欲望成反比。從大學生個人和家庭的角度來看,欲望就是掌握專業(yè)知識、拓寬眼界、擁有愛好和健康身體,順利平安度過大學四年時光。效用是大學生在影響幸福的因素中獲得滿足的程度。
我們借助薩繆爾森的幸福方程式獲得嘉應學院大學生幸福指數(shù),使其能夠具體計算出大學生幸福感大小,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我們將大學生效用進行細分。大學生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心理成熟度隨著年級遞增發(fā)生變化,因此我們分年級對其進行調研。清華大學教授李焰和趙君通過大量調研分析認為,現(xiàn)階段大學生效用可以從自我意識、學校學習、人際交往、工作與社會適應、月支配金額、身體與業(yè)余活動等六個方面。我們借鑒上述六個指標來描述大學生效用。[5]
第二步,大學生六個效用指標定量化。用表1來賦予效用指標六個方面的具體分值。
第三步,我們模擬經濟學中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Cobb-Douglas)構建效用函數(shù),用來量化大學生的效用值:
上述構建的效用函數(shù)中,A、B、C、D、E、F分別對應大學生6個效用指標值,a、b、c、d、e、f分別是大學生對各項效用指標的偏好程度,它們的和等于1。舉例,某個大學生看重“學校學習”,與之相對應的b數(shù)值就大,某個大學生對月支配金額沒有太多關注,與之相對應的f數(shù)值就較小。
第四步,按照幸福計算公式,我們計算出大學生個人的幸福指數(shù):
幸福指數(shù)=效用/欲望=U/S*100%
上述幸福指數(shù)計算公式中,U代表大學生效用分值,S表示大學生欲望,從表1分值看出,兩者最大值都是5,大學生的效用分值由被調研對象效用選擇算出,而大學生欲望按最大值固定。舉例說明,嘉應學院一名大二學生張三,他在校不太自信、目標模糊,拿過省級獎項,當過干部,無疾病,人緣好無戀愛,月花銷1000元,他對各項偏好參數(shù)分別是3/21,6/21,4/21,5/21,1/21,2/21,張三的效用值U=23/2146/2144/2135/2121/242/21=3.27,張三的幸福指數(shù)是:3.27/5*100%=65.4%,按照公式所得幸福指數(shù)范圍,我們簡單地把大學生的幸福程度分為5個類別,見表2。對照表2標準,張三屬于比較幸福。
二、設計問卷
本文調查問卷按如下步驟進行:第一步,我們選取嘉應學院19個二級學院22118名大學生作為研究總體,按年級分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共四個層次,平均占比1/4的比例進行分層抽樣。該問卷調查隨機選取總共80名大學生作為樣本,一共發(fā)放80份問卷,共回收80份問卷,無廢卷無棄卷,回收率100%。
第二步,讓被調查的大學生確定各項指標的重要程度偏好,選項是:你覺得下面的選項對于幸福感而言,重要性偏好程度如何排序?六個選項分別為:A.是否自信且有目標;B.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是否扎實;C.工作與社會適應度是否偏高;D.身體是否健康;E.人際交往是否良好;F.月支配經費多少。通過選項的答案,可以得出一個大學生對影響生活幸福因素重要性偏好的排列順序。便于實現(xiàn)偏好順序指標的量化統(tǒng)一,將總值1按照上述6個選項的重要程度偏好不同,合理分配給予指數(shù)值為:6/21、5/21、4/21、3/21、2/21、1/21。
第三步,通過問卷要求被調查大學生確認各項指標值。被調查者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表1內容要求在各項指標上畫“”,確定各項指標具體分值。這些分值代入效用函數(shù)中運用冪計算得出被調查大學生個人效用值。獲得被調查大學生個人效用值后,代入幸福方程式算出被調查大學生的個人幸福指數(shù),對所有被調查大學生個人幸福指數(shù)總和求均值,可以確定嘉應學院大學生整體幸福滿足度。
三、統(tǒng)計分析問卷
(一)影響嘉應學院大學生幸福的最重要因素
通過嘉應學院大學生問卷整理分析,我們可以看出,39%的大學生認為影響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校學習”,30%的大學生認為是“自我意識”,13%的大學生認為是“身體健康與業(yè)余生活”,只有4%的大學生認為是“人際交往與戀愛”,另有相同比例的大學生認為是“月支配經費”,詳情見表3。其中:大一大學生中,75%的大學生認為是“自我意識”或“學校學習”最重要,沒有人認為“月支配經費”很重要;大二大學生中,65%的大學生認為是“學校學習”或者“身體健康和業(yè)余活動”最重要,其次15%的大學生認為是“自我意識”最重要;大三大學生中,75%的大學生認為是“學校學習”或“自我意識”最重要,其次20%的大學生認為是“工作與社會適應”最重要,沒有人認為“人際交往、戀愛”和“月支配經費”很重要;大四大學生中,65%的大學生認為是“學校學習”或“自我意識”最重要,其次15%的大學生認為是“工作與社會適應”最重要,各有10%大學生認為“身體健康和業(yè)余活動”和“月支配經費”很重要,沒有人認為“人際交往、戀愛”很重要。從總體均值看,“學校學習”占比最高,占38%,其次“自我意識”占比30%,再次“身體健康和業(yè)余活動”占比13%。
(二)分析嘉應學院各年級大學生幸福感
對80名嘉應學院大學生的調查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我們有如下分析:10%的大學生覺得自己非常幸福,29%的大學生覺得自己很幸福,23%的大學生覺得自己比較幸福,28%的大學生覺得自己不很幸福,10%的大學生覺得自己不幸福,詳情見表4。具體情況如下:大一學生中,60%的大學生對自己生活比較滿意,其余40%的大學生覺得自己不很幸福;大二學生中,60%的大學生對自己生活比較滿意,剩下40%的大學生覺得自己不很幸福;大三學生中,55%的大學生對自己生活比較滿意,另外45%的大學生覺得自己不很幸福;大四學生中,70%的大學生對自己生活比較滿意,余下30%的大學生覺得自己不很幸福。從總體均值看,認為很幸福的占比最高,值為28.75%。
四、總結
結合薩繆爾森的幸福方程式和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Cobb-Douglas)構建的效用函數(shù),我們計算出嘉應學院學生的幸福指數(shù),從抽樣調查計算的結果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都常有幸福的體驗,只有10%的學生偶爾或者從來沒有過幸福的體驗,這說明嘉應學院學生這個群體整體是健康的,是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群體。
在性別差異上,男生幸福感稍高于女生,男生平均幸福指數(shù)是68分,而女生平均幸福指數(shù)是60分,主要是男生在“學校學習”和“自我意識”兩個影響因素上分值比較穩(wěn)定,且普遍高于女生。
不同年級認為影響幸福指數(shù)的重要因素也不同,認為非常幸福比例最高的是大一學生,占比15%,可能新生帶著對大學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喜悅來到嶄新校園,幸福感較強烈。經過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美好大學存在痛苦和壓抑,情感困惑時時出現(xiàn),學習壓力逐漸增加,大二學生中認為很幸福的比例較低,占比20%,大三學生對學校環(huán)境熟悉度更高,又面臨人生抉擇(考研或者就業(yè)),所以大三學生中對自己生活比較滿意的占比最低。四個年級中,“學校學習”和“自我意識”在大學生幸福感中處于核心,占比取值范圍60%-75%;“工作與社會適應”和“身體健康、業(yè)余活動”在大學生幸福感中逐步增加,占比由5%上升到15%,“月支配經費”在大學生幸福感中由大一忽略不計到大四占比10%,而“人際交往、戀愛”在大學生幸福感中大二占比10%下降到大四為零,由于考研和就業(yè),大家忙著為自己的前途奔波,交流溝通時間偏少。
綜上所述,當前提高嘉應學院學生幸福程度應該重在強化專業(yè)教學,提升學生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目標感,開展豐富多彩的業(yè)余活動,鼓勵參與知識競賽,增強學生榮譽感等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參考文獻:
[1]苗元江.當代大學生幸福感調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7(4).
[2]田浩男,蘭新宇,張陽.大學生幸福指數(shù)量表的編制及其初步應用[J].人力資源,2012(7).
[3]李焰,趙君.大學生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11).
[4]王庚.大學生幸福指數(shù)一種簡單算法 [J].科技咨詢,2009(28).
[5]馬會,吳云勇.遼寧省農村居民家庭生活幸福程度的調查分析[J].環(huán)渤海經濟瞭望,2013(2).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