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玲
山丹縣婦幼保健院,甘肅山丹734100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發(fā)的常見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和胃腸道,一般通過接觸患兒皮膚上的分泌物和水泡傳染。此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fā)熱、手、足、口腔等部分發(fā)生潰爛、皮疹等現象,甚至會引發(fā)腦膜炎、心肌炎等嚴重并發(fā)癥,對患兒身體健康有嚴重的影響[1]。特別是危重型手足口病,引發(fā)死亡率比較高。臨床上比較重視對小兒手足口病的治療,同時給予全面的護理,以便促進小兒疾病康復[2]。該次研究特選取該院于2014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20例患兒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20例重癥手足口病患兒進行研究,所有患兒均符合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頒布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中的臨床診斷標準。觀察組10例患兒中,男孩6例,女孩4例,年齡8個月~5歲,平均年齡(2.35±0.38)歲;持續(xù)發(fā)熱1~4 d,體溫37.5~39.6℃;對照組10例患兒中,男孩7例,女該3例,年齡6個月~5歲,平均年齡(2.14±1.01)歲;持續(xù)發(fā)熱1~5 d,體溫37.8~39.2℃;所有患兒均沒有嚴重的肝、腎、心、肺疾病,無遺傳性疾病和藥物過敏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實施統(tǒng)計學比較。
首先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輸液、用藥指導和注意事項的安排等;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性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體溫護理對患兒實施分階段降溫處護理,首先針對體溫在38.0℃以下的患兒,每2小時測量1次體溫,同時給予患兒物理降溫;針對體溫在38.5℃以上的患兒,每1小時測量1次體溫,同時檢測患兒腋溫和肛溫變化,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其次對于體溫超過39~40℃的患兒首先用冷敷、冰鹽水灌腸以及在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的方法進行物理降溫處理,同時嚴密的觀察降溫效果,盡量在2 h以內將患兒體溫降低到38.5℃以下。如果患兒反復高熱不退,或者出現面色蒼白、出汗等癥狀,應該及時告訴醫(yī)生,并作緊急處理。
1.2.2 血壓監(jiān)護依據患兒具體年齡,觀察患兒血壓變化,并給予患兒及時的護理。首先使用無創(chuàng)血壓監(jiān)測患兒血壓變化情況,1次/2 h;其次如果患兒血壓超出5%,要利用無創(chuàng)血壓監(jiān)測1次/2 h,并密切觀察患兒脈壓差,同時給予患兒家屬安慰,保持安靜的環(huán)境,給患兒提供一個良好的修養(yǎng)環(huán)境,如果患兒哭鬧不止,煩躁不安需要報告醫(yī)生,必要的情況下使用鎮(zhèn)靜劑處理,預防患兒情緒激動導致血壓升高;另外如果血壓高于正常值10%,1次/0.5 h,并密切觀察患兒血壓波形變化;血壓波形升高或降低前,必須要密切觀察患兒是否有無循環(huán)系統(tǒng)改變;血壓升高時使用甘露醇降低顱內壓。
1.2.3 呼吸監(jiān)測護理重癥手足口病患兒主要是由于腦干腦炎引發(fā)的呼吸困難、三凹癥等重癥,所以針對呼吸增快的患兒必須給予半臥位、并保持呼吸道通暢;其次要對患兒實施有效吸痰處理,吸痰過程中壓力不能太大,因而患兒肺功能比較差,過度吸痰容易引發(fā)肺出血;如果患兒出現呼吸障礙必須要盡早實施氣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暢。
1.2.4 飲食護理手足口病患者處于皰疹期會伴有咽峽炎,口腔皰疹多,導致患兒不愿意進食,這時必須給予緩和人多喝冷水,或者補充一些營養(yǎng)的湯羹和水分;并給予患兒高能量腸道營養(yǎng);患兒皰疹期消退后,患兒可能會出現水電解質失調,這時應該適當的控制飲食,不能暴飲暴食;手足口病發(fā)病的各個階段中由于丟失的蛋白比較多,免疫力比較低,比較容易受各種病毒的影響,所以必須保證蛋白質的攝入,提高小兒機體免疫能力。
1.2.5 皮膚護理患兒出現手足口病時,可能會發(fā)生程度不同的皰疹,患兒容易自己抓破自己的皮膚皰疹處,進而引起患兒皮膚的感染,因此相關的護理人員在對患兒在護理的過程中應該確?;純旱牟〈睬鍧?、干燥,在患兒的皰疹處可以涂抹相應的爐甘石,或者其他可以止癢或止痛的藥膏,以減輕患兒的瘙癢等。相關的護理人員還應該將患兒的指甲剪短,必要時也可以將患者的手指裹住,以防止其撓抓皮膚。家屬應該積極的對患兒進行管理,盡量轉移其注意力,防止患兒抓破其皮膚。
護理過程中注意觀察患兒臨床癥狀的變化,依據患者護理綜合服務質量實施評估,護理滿意度分為3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
該次研究所有數據分析均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中有關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分析,發(fā)現觀察組:6例非常滿意,3例滿意,1例不滿意,總滿意率為90.0%;對照組:5例非常滿意,2例滿意,3例不滿意,總滿意率為70.0%;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手足口病是小兒科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此病具有傳染性,發(fā)病比較急,病情可突然加重,而且臨床難以識別,多發(fā)于3歲以下的兒童,對患兒產生的影響比較大[2]。臨床上一直比較重視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治療和護理工作,特別是病情發(fā)展到第2和第3階段后,必須實施臨床搶救和必要的綜合性護理[3-4]。
護理過程中首先要做好降溫處理工作,阻止因為腦炎引發(fā)腦組織損傷的加重;其次,要做好血壓監(jiān)測工作,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內,從而有效改善全身血液循環(huán),促進心臟血液供給。改善患兒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引發(fā)患兒窒息;另外,早期飲食護理工作也比較重要,必須給予患兒高能量腸道營養(yǎng),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促進患兒機體免疫力的提高。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對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后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綜合護理應用于重癥小兒手足口病干預中具有很好的效果,能有效促進患兒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曾小平.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3):74-76.
[2]羅麗梅.甘露消毒丹加減在兒童手足口病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5):707-709.
[3]趙燕,齊玲.兒童重癥手足口病護理現狀[J].安徽醫(yī)學,2014(10):1463-1465.
[4]楊美英,房夏玲.小兒手足口病120例優(yōu)質護理體會[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6,4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