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
1949年5月,大上海在激烈的槍炮聲中解放,中共華東社會部副部長的李士英接到命令:接管國民黨上海市警察局,就任新上海市警察局局長。
當時,舊警局除了一片狼藉的辦公室,還有上百只警鴿。在清掃庭院的過程中,戰(zhàn)士們看到這些原本屬于日本人和“國軍”的信鴿,想起它們曾為軍統(tǒng)和舊警察破獲地下黨組織,令很多戰(zhàn)友犧牲在敵人的槍炮下,就憤憤然恨不得把這些“惡貫滿盈”的警鴿槍斃了剝皮吃肉。戰(zhàn)士們越討論越激動,其中一人帶頭高喊了一句:“走,找局長去!”
大家一呼百應,一窩蜂闖入了李士英辦公室。弄明白來意,他陷入沉思。數(shù)分鐘之后,李士英掐滅煙頭,果斷地對戰(zhàn)士們說:“這些警鴿有日本侵華時留下的小巧玲瓏的日本鴿,有舊警察用黃金換來的強健的德國鴿,還有國民黨軍統(tǒng)向美國人要來的‘大塊頭軍鴿……它們?nèi)际瞧贩N精良又經(jīng)過特殊訓練的鴿之精英。那可是要經(jīng)過多年的人力財力精力才能培養(yǎng)出來的噢!如果就這樣被宰,不是很可惜嗎?何況鴿子只是一種通訊工具,它們只是在機械地完成主人交給的任務,對于絲毫沒有辨別是非能力的‘從犯‘判處死刑無疑量刑過重。而且,這些警鴿既然能為軍統(tǒng)和舊警察效力,為何不能為新中國的人民警察服務呢?因此我宣布,警鴿一個也不能殺,讓它們‘棄暗投明‘將功補過,來幫助我們清除新中國的社會渣滓!”
于是,這些訓練有素的鴿子成為首批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的“鴿警”。正如李士英局長所言,在當時通訊工具較為原始、治安形勢頗為嚴峻的情況下,這些“鴿警”擔綱了匯報治安情況、應急突發(fā)事件、為公安戰(zhàn)士傳遞信息等等系列事件的通訊聯(lián)絡員,成為不可或缺的輔助偵破工具,為建國初期的和平立下了汗馬功勞。
愛“烏”可以及“屋”,憎“烏”卻不一定要及“屋”。李士英正是因為明白這一點,才讓這些原本“負債累累”的警鴿成為新中國的一批寶貴財富。
吳明紅摘自《山東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