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后抑郁癥(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在美國精神病學會第4版《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中定義為:既往無精神疾病史產婦產后4周內首次出現(xiàn)抑郁癥狀,臨床醫(yī)生及研究者將這一概念時限擴展到產后一年以內。主要臨床表現(xiàn)包括失眠或嗜睡,情緒波動大,需求改變,恐懼受到傷害,極端擔心新生兒,過度悲傷或哭泣,多疑,時常感到內疚和無助,難以集中注意力和記憶減退,失去愛好和興趣,有殺嬰及自殺傾向[1]。有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國外PPD發(fā)生率為3.5%~33.0%,國內為3.8%~43.12%,且不斷加快的生活節(jié)奏其發(fā)生率逐年上升[2]。近年來,PPD病人選擇中醫(yī)藥治療方式人數(shù)呈不斷上升趨勢,且取得滿意療效。本研究就楊文明教授從“虛、瘀、氣滯、痰濕”角度治療產后抑郁癥的臨床經驗進行簡述。
PPD為婦人產后病常見的一種疾病。產后病首見于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篇》,其指出:“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難”。唐代孫思邈提出: “婦人產訖,五臟虛羸”。清代傅山:“凡病起于血氣之衰,脾胃之虛,而產后尤甚”。清代葉天士提出“產后百病,血虛火盛,瘀血妄行而已,必先逐瘀補虛為主”。由此可見,產后病的病因病機主要是由于分娩時用力、出汗、出血或因手術受損等均造成產婦陰血虧虛,百節(jié)空虛,元氣大傷,加之還要排出胞中余血濁液,故百脈空虛,多虛多瘀是產后生理特征及發(fā)病基礎[3]。
PPD的發(fā)病基礎離不開產后的生理特性。PPD在中醫(yī)學中屬“郁證”“臟躁”“百合病”等范疇?!吨T病源候論·婦女產后病諸候·產后風虛癲狂候》論述“產后血氣俱虛,受風邪,入并于陰,則癲忽發(fā),臥地吐涎……乍并于陽,乍并于陰,故癲狂也”病癥?!秼D人大全良方》云:“產后氣血大傷,心神易浮,不耐驚恐憂悲”等方論。《萬氏婦人科》提出:“如心下脹悶,煩躁昏亂,狂言妄語,如見鬼神者,此敗血停積,上干于心,心不受觸,便成此癥”?!夺t(y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曰:“產后血虛心氣弱,驚悸恍惚不安寧”。綜合分析古代文獻可知,PPD的主要病因病機為氣血虧虛、瘀血內阻。
在古人對PPD研究基礎之上,楊文明教授結合自身長期的臨床經驗,將PPD的病機歸納為多虛、多瘀、多氣滯、多痰濕四個方面。
2.1 多虛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無法避免因分娩用力、出血、出汗,或手術受損等造成產婦元氣虧損,亡血傷津,百脈空虛,臟腑失養(yǎng)而發(fā)病?!岸嗵摗睘楫a后的生理特點之一,也是PPD的發(fā)病基礎。主要表現(xiàn)的臟腑為心、肝、腎。心主血,為“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即指心有主司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元氣大傷,的作用[4]。產后心血虧虛,則心不能主神明,出現(xiàn)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異常。如《陳素庵婦科補解》提出:“產后恍惚,由心血虛而惶惶無定也,心在方寸之中,有神守焉,失血則神不守舍,故恍惚無主,似驚非驚,似悸非悸,欲安而忽煩,欲靜而反憂,甚或頭旋目眩,坐臥不安”。女子以肝為先天,肝體陰用陽,肝為藏血之臟,以血為體,肝主疏泄,調暢氣機,以氣為用。女子以血為用,養(yǎng)胎需血,生產失血,哺乳用血,故產后易致肝血不足,以致肝氣疏泄功能不及,即全身氣機和情志活動不得調暢,出現(xiàn)肝氣郁結,悶悶不樂、悲憂善感、胸脅脹痛等,形成肝血虛兼肝氣虛或不舒證[5]。腎藏精,主生殖生長和發(fā)育,為“五臟陰陽之本”。婦人產后血虛陰損,最易受累的為腎陰。《傅青主女科·產后四肢浮腫第七十三》指出:“夫產后之婦,氣血大虧,自然腎水不足,腎火沸騰;然水不足則不能養(yǎng)肝,而肝木大噪,木中乏津,木燥火發(fā)。”由此可以看出,腎水不足,腎火沸騰導致腎水不能滋養(yǎng)肝體,出現(xiàn)肝木大噪,肝郁化火而發(fā)的產后郁證。
2.2 多瘀 正常情況下,產后女子胞宮自身不斷排出余血濁液,使瘀血去,新血生。但因產后胞脈空虛,若寒邪乘虛入胞與血相搏,瘀血內阻或胞衣殘留影響沖任,引起惡露經久不盡、產后惡露不下等,致瘀血停滯[6]。產后“多瘀”為產后生理特點之一,葉天士《葉氏女科證治·產后總論》中提出“產后百病,血虛火盛,瘀血妄行而已,必先逐瘀補虛為主”。瘀血是指體內有血液停滯而產生形成的病理產物,包括體內淤積的離經之血及因血液運行不暢,阻滯于經脈或臟腑內的血液[7]。瘀血形成之后,阻礙氣血運行,造成臟腑功能失調。機體正常的精神活動須得到血液滋養(yǎng),血液作為神志的核心物質基礎,若體內產生瘀血,而變生郁證、癲狂、癇病、癡呆等神志疾病[8]。瘀血內停部位不同,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亦不同。瘀血阻于心,除可見心悸胸痛之外,還可出現(xiàn)神明失司,神志失常發(fā)為郁證。瘀血阻于肝,除可見脅痛痞塊之外,還可出現(xiàn)疏泄失職,情志失和,悶悶不樂,悲傷欲哭,即PPD的常見表現(xiàn)。瘀血阻于經脈,影響氣的正常運行,氣機失暢,情志抑郁。
2.3 多氣滯 《靈樞·本神》提出:“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諸病源候論·氣病諸候》提出:“結氣病者,憂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氣留而不行,故結于內”;《臨證指南醫(yī)案》有:“郁則氣滯”;《醫(yī)學真?zhèn)鳌氛f:“蓋沖任之血,肝所主也”;《知醫(yī)必讀·論肝氣》曰:“女子屬陰,陰性凝,易于怫郁”;產后“多虛、多瘀”的生理特點易導致氣滯。
總之,從生理病理角度均說明氣滯在本病形成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以肝氣郁滯最突出?!峨y經本義》曰:“氣中有血,血中有氣,氣與血不可須臾相離,乃陰陽互根,自然之理也”,說明氣與血的關系,通常概述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血瘀亦可致氣滯,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發(fā)為郁證。氣滯日久,日久化熱,導致心肝火旺,可見心神不寧,易怒,或狂躁妄動等。
2.4 多痰濕 《丹溪治法心要》謂:“痰之為物,在人身隨氣升降,無處不到,無所不至百病多有兼此者,世所不識”。PPD亦是如此。上文論述的“多虛、多瘀、多氣滯”均可導致肝失疏泄,疏泄失職則津液輸布障礙,津液不能“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出現(xiàn)痰濕內蘊等水道不利癥狀;脾胃運化功能受損,出現(xiàn)中焦納運不和,脾胃升降失司,醞釀痰濕。朱丹溪提出“肥白人多痰濕”觀點。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婦人在懷孕期間應生理需求常大量進食高能量食物,使得體重增加明顯,多屬“肥白之人”,且產后長期少動、久坐、久臥易氣機不暢,脾胃功能呆滯,久則痰濕內生。痰飲的致病特點有:阻滯經脈氣血運行、阻滯氣機升降出入、影響津液代謝、致病廣泛、變化多端、病程纏綿、易于蒙蔽神明。痰一般可分為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有形之痰與產后敗血均為病理產物性病因,易于阻遏氣機,而致氣機郁滯失暢;無形之痰變化多端,病證錯綜復雜,素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說。PPD屬于中醫(yī)的“百合病”“臟躁”等范疇,對其描述多為“精神恍惚”“乍見鬼神”等,這些都可歸納為“怪病”之說,多由痰作祟,且痰濕易于隨氣上逆,蒙蔽清竅,擾亂心神而出現(xiàn)神志異常發(fā)為郁證。
楊文明教授根據(jù)PPD“多虛、多瘀、多氣滯、多痰濕”的四大特點,本著“勿拘于產后,亦勿忘于產后”“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則,秉承“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治則,立健脾補腎、養(yǎng)肝行氣、化痰袪瘀之法。
3.1 健運后天,滋補先天 脾胃乃后天之本,氣機升降之樞紐,脾胃健旺則氣血化生有源,氣機得暢,水濕得以運化。張仲景《金匱要略》曾言“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徐經世教授認為“郁之為病雖多由肝起,然土虛木郁而致病者,臨床亦可見之,而其中治法,當和緩中州,調治脾胃,以達抑制木郁,反克取勝”[9]。進一步強調PPD的治療過程中健脾實脾的重要性。常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加減。腎藏精,腎陰腎陽為一身陰陽之本。產后腎精易虧損,則腎陰陽失衡,將累及其他臟腑陰陽失調。產后滋補腎陰,可達到調整一身之陰陽,陰平陽秘則氣血沖和,郁證可消。常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加減。先后天之精兩者相互資助,互相為用。
3.2 調治“將軍”,以氣為首 “百病生于氣”,氣順則癥除??v觀古方,凡治郁者,無不著眼于行氣解郁,朱丹溪雖有六郁之論,但六郁之中又以氣郁為首,其所制越鞠丸、六郁湯皆以理氣開郁為主?!蹲C治匯補·郁證》亦曰:“郁病雖多,皆因氣不周流,法當順氣為先,開提為次,至于降火、化痰、消積猶當分多少治之?!边M一步說明行氣的重要性。常用越鞠丸、半夏厚樸湯等加減。調氣的關鍵之處在于調肝,因肝主疏泄,若肝疏泄失職則氣機升降不利,氣滯而郁。治肝大法為“養(yǎng)肝”和“疏肝”。肝體陰而用陽,體現(xiàn)“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之理,產后“多虛”,肝血、肝陰不足多為常見,因此在PPD治療過程中養(yǎng)肝之法不可忽視。常用一貫煎加減治療。肝氣郁滯者,予以疏肝解郁之法,即“木郁達之”。疏肝不亦傷正,應加以養(yǎng)血柔肝之品。常用逍遙丸等加減。
3.3 痰瘀多怪,責之其本 “怪病多由痰作祟、頑疾必兼痰和瘀”之說確立化痰袪瘀為治療本病基本思路。楊文明教授推崇朱丹溪所謂:“痰之為物,在人身隨氣升降,無處不到,無所不至百病多有兼此者,世所不識”,治療PPD時常注重治痰?!捌樯抵础?,產后脾胃虛弱易生痰濕,龐安常又言:“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津液亦隨氣而順矣”,故化痰之劑中每多配伍健脾理氣之藥。常用二陳湯、溫膽湯等加減。根據(jù)產后“多虛、多瘀”的生理特點,活血化瘀時須佐以養(yǎng)血,使袪邪而不傷正,化瘀而不傷血,需做到瘀血得去,新血得生。常用生化湯等加減。
楊文明教授臨證數(shù)十載,積累豐富經驗,本研究從“虛、瘀、氣滯、痰濕”角度論治產后抑郁癥,辨證加減用藥,臨床療效肯定,并注重產后女子心理治療,常關心病人自身情緒的變化,耐心傾聽,予以勸慰。正如《婦人大全良方》所謂:“改易心志,用藥扶持”。以上僅就楊文明教授治療產后抑郁證的臨床經驗略述一二,但非全貌,與同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