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林康
(南充市中心醫(yī)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腦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稱腦溢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自發(fā)性出血,病死率和致殘率高,是我國腦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臨床類疾病,約95%的腦出血患者患有高血壓。故有人也稱高血壓性腦出血。目前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手術治療措施為顯微手術治療措施[1]。顯微手術創(chuàng)傷小,減少對機體的傷害,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為提高腦出血患者術后護理品質,特作本次調查研究,具體結果如下所示。
選取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在我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誘發(fā)腦出血患者60例臨床資料,男性39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3.3±8.9歲。女性21例,年齡52~73歲,平均年齡56.5±9.8歲。出血部位:外囊11例,基底節(jié)區(qū)31例,丘腦18例;出血量最少25ml,最大47ml,平均36.25±4.33ml。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心電監(jiān)護儀,血氧飽和度24小時檢測。意識和瞳孔的觀察,每15~30min記錄一次。發(fā)現異常及時報告并協(xié)助處理。觀察瞳孔對判斷術后顱內再出血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2]。術血壓逐漸升高,脈搏慢而有力,提示顱內壓增高;呼吸頻率不規(guī)則,提示呼吸中樞受損,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給予對癥處理,體溫升高,術后吸收熱、中樞性高熱、感染的可能[3]。
患者術后確保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打結、扭轉、拔脫。檢查是否通暢,每間隔1~2小時擠壓引流管一次。維持引流管通暢。定期替換引流瓶預防感染,除預防感染外,還要重點觀察每日引流量、顏色,并作好記錄。顏色鮮紅,提示腦內有繼續(xù)出血的可能,應及時告知醫(yī)生處理。
根據患者情緒變化給與心理疏導,使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建立和鞏固功能康復訓練的信心和決心。并叮囑家人給予安慰和關心,安慰鼓勵病人,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氣氛,由于病人憂郁、恐懼沮喪、煩躁、激動、悲觀等情緒。容易導致患者血壓升高,避免再次出血的可能,
60例患者發(fā)生安全隱患患者2例,并發(fā)癥3例,總有效率為93.33%。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現,顯微手術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中被廣泛應用。顯微手術創(chuàng)傷小,減少手術中不必要的損失,從而有效降低其病死率,從而明顯提高其臨床療效[3]。即手術后嚴格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瞳孔變化,引流瓶顏色、引流量,根據病情變化,給與相對的處理,做好防止感染和止血的護理工作,手術后則做好消毒等一系列護理工作,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息,避免產生不良情緒,對康復結果造成影響。的健康教育。并做好出院指導,盡快的促進患者恢復健康。本文有2例患者因家屬原因導致引流管脫管,造成風險隱患發(fā)生,由此說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不但應做好本職工作,更應注意風險防范措施,對風險隱患加以防范,提升手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