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中年,是離角色最近、離自我最遠的一段時光。
孩子是可以任性的。因為他們還不諳世事;老人也是可以任性的,因為他們已洞悉世事;而中年人最是不敢任性,因為他們是孩子的父母,是老人的兒女。
古人稱“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那是小國寡民的農耕時代,四十來歲已經是抱孫子的年紀。而今天的都市人,四十來歲,還房貸、養(yǎng)老小,伺候著上級,維護著朋友圈,正是當孫子的年紀。
再說二三十歲一頭撞進職場,加班進修受委屈都是必修功課。有憤怒有沮喪有疲憊有絕望,唯獨沒有時間和成本困惑。
有選擇這件事,在少年人看來向往不已,真到了大多數(shù)中年人手中,卻像刨花生一樣,拽出來一嘟嚕一嘟嚕都是煩惱。
朋友圈里今天說激烈運動才有氧,明天說動得越快死得越早;今天說生茄子減肥,明天說茄子不做熟了有害:今天說孩子哭了就抱才有安全感,明天說啼哭可以鍛煉肺活量……更不用說有些名聲的人物,今天被一批帖子捧上了天。明天就被另一批帖子踩在地下。
答案究竟在哪里呢?真相不在別人口中,而在自己的眼里:邏輯不在別人的文中,而在自己的心里。美國的思想家富蘭克林和英國的小說家哈代都說過很相似的話,大意是20歲支配人的是意志,30歲保護人的是機智,而40歲成全人的是判斷。
人在少年時,無論文憑還是獎狀,都有人殷勤地替你惦記著,從老師手中領回來交給爹媽,做個證明??墒侨说街心?,所有印證自己的繁文縟節(jié)都沒有了,從忙碌中難得喘口氣時,那種中年的惶恐就掙扎著浮出水面,總是不自覺地想要為自己做些證明。
小證明是炫耀,大證明是搏殺。所以中年是難得真優(yōu)雅的,連同學聚會上男人的慷慨、女人的妝容背后也藏了爭斗的心思,男人搶著買單時要當著當年班里的學霸,女人夸起老公孩子的時候要對著當年的班花。萬一還有當年暗戀的對象灰頭土臉出現(xiàn)在眼前,那么這種炫耀就很有可能像打了雞血一樣,終于過分到近乎失控。
中年也是難得藏拙的。中年男人愛聽別人叫哥,因為那是江湖地位;中年女人愛聽別人稱妹,因為那是證明青春的資本。恭維男人能干和恭維女人年輕的話技術含量并不很高,但是屢試不爽,甚至讓被夸的人忘記藏拙。
特別渴望被生活證明。這大概就是一種中年危機。把白發(fā)染成自然黑,把脂肪吸到自然關,于今都已經不是什么難事,真正難的是內心的除皺,那就是中年人一面渴望抓住些新鮮的證明,另一方面又不自覺地被既往經驗綁架。
如今的中年,十之八九是盛妝的,從頭發(fā)到衣裳,都妝點著拼出來或者熬出來的那份資質,還有站在自己角色上的心氣。相比于還沒有上妝的孩子,以及鉛華洗盡的老者,中年難得卸妝,尤難把生命還給自己。
境隨心轉,步履從容,每一個中年人,都走在獨自的路上。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
身體里的海盜
朱成玉
在一條船上,有3個人,各懷鬼胎。一個貪婪的人,想著如何將這條船上的財寶據(jù)為己有:一個嫉妒的人,想著如何成為這條船的船長:一個自私的人,想著如何除掉那兩個同伴。
不過這些終究只是他們內心的想法。貪婪的人雖然貪婪,膽子卻很小,他害怕自己財寶沒奪到,卻弄丟了性命;嫉妒的人雖然有“紅眼病”,卻也能掂量出自己的斤兩,不是做船長的料;自私的人設計了很多毒計,但總覺得沒有一個最穩(wěn)妥。
后來,他們遇上了海盜,海盜讓他們說說不殺自己的理由。
貪婪說:“我有很多財寶,如果不殺我,我可以領你們去拿。”
嫉妒說:“我一輩子都不走運,別人總是比我強,你們可憐可憐我這命苦的人吧?!?/p>
自私說:“他們兩個人說的都是謊話,貪婪的家里有財寶不假,但他卻是為了把你們引上岸,然后報告官府來抓你們。嫉妒啥都有,卻總是不滿足,他那么說是想博得你們的同情。”
海盜拍了拍自私的肩膀:“多虧了你,不然差點上當。”當即把貪婪和嫉妒推到河里。
“那么,現(xiàn)在說說你的理由吧?!焙1I對自私說。
“我想投奔你們,做一個勇敢的海盜。”
“好,很好??墒悄氵B自己的同伴都能出賣,保不準將來也會出賣我們?!闭f完,海盜們把自私也推到河里。
貪婪、嫉妒、自私,都是人身體里的海盜。它們會擄走你所有美好的東西,包括生命。
(摘自《生活報》)
你省下的錢,根本不夠買時間
沐沐
小雅給我打電話:“學姐,我換住的地方了。之前,我為了省下一個月600塊錢的房租,每天到公司需要50分鐘,還是在早出晚歸、避開高峰的前提下,省下來的錢,根本不足以彌補降低的生活品質。”
是的,有些錢省下來,其實需要花費更多去彌補。比如選在遠處的住所,多花費的精力和時間,是房租和房價遠遠彌補不了的。
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沒有時間成本的意識。那時候為了去一家有優(yōu)惠活動的火鍋店吃火鍋,花3個小時穿越大半個西安城。而實際上,在一個街區(qū)外就有類似的一家火鍋店。原本我可以悠閑自在地散步到附近的那家火鍋店,飯后,還可以坐在溫暖的陽光下享受慢時光,或者看一場電影。
現(xiàn)在,在面臨任何選擇時,我都會把時間成本考慮進去,在能力承受范圍之內,盡可能節(jié)約時間成本。
我可以花很多時間在個人愛好上。我可以花一個小時用麻繩和玻璃瓶做一個花瓶,可以花兩個小時品一杯下午茶,可以用半天的時間跟朋友聊天、曬太陽,也可以花一天功夫畫一幅小畫,或者往返兩天去閨蜜的城市訪友……但是那些無謂的時間成本,我一分鐘都不想多花費,尤其不會把時間花在路上。
對時間無謂的浪費就是對生命的揮霍。每天多出來的兩個小時,在3年之后。一定會彰顯出省下來的房租或房價買不到的價值。
(摘自《戀愛·婚姻·家庭》)
活得過癮
嚴歌苓
“癮”為何物?“癮”是一種走火入魔的狀態(tài),由靈魂而肉體,以至靈肉無間。會過癮的人對唯物、唯心之辯的態(tài)度是付之一笑。過癮的那一會兒,你就是個小神仙,無所不能,無我無他,無虛無實。
寫作之于我,便是一種秘密的過癮。我每天寫作,就是圖這份濃烈。一連多日不寫,就如半打盹兒地過活,新陳代謝都不對了,完全就像犯了毒癮的人。對我來說,生命一天不達到那個濃度和烈度,沒有達到那個敏感度、興奮點,癮就沒過去,那一天就活得窩囊。
然而,能不能過上那把癮,取決于你認不認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而投入的過程,往往不無痛苦。
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勒住意念的韁繩呢?半點消極怠工都會讓你前功盡棄!因為那涅槃般的極致快樂就在認真單純的求索后面,就在那必不可缺的苦頭后面。不認真的愛情,我不能從中獲得享受;不認真做人,我就會活得不爽透。
就連最不費事的癮也沒那么好過。酒是辣的,咖啡是苦的,人間極樂之事,無不是苦中作樂。喝糖水就沒有這么復雜,卻也不過癮。原來小小的受點兒罪、大大地經歷一番刺激,然后靈與肉得到一種升華,這種超飽和狀態(tài),就叫過癮。那和我每天長跑、打坐、寫小說所過的癮,本質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過癮的本質都是要讓靈魂從自己的軀殼里飛出來一會兒,使自己感到生命比原有的要精彩。這時,你愿意寬恕,與世無爭——為了滿足那“癮”,你不和世人一般見識。你相信他們身不由己,而你有那樣一個秘密的辦法,能給自己一剎那的絕對自由。
(摘自《廣州日報》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