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發(fā)脾氣了,就在幾分鐘之前。僅僅是因為自己喜歡的人在刷朋友圈時,漏給我的某條朋友圈點贊,偏偏還是特別想給他看的那條。
就因為這點無關(guān)緊要的事,我的心里騰起了一股無名的怒火,隔著屏幕連翻了一百個白眼,然后賭氣關(guān)了朋友圈。發(fā)的動態(tài)是給你看的,你既不看又不點贊,那我何必發(fā)呢?
在這一刻,我自己都覺得好笑:這都能發(fā)火?我脾氣也不是一般的差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其實并沒有人在評價我的時候會說我“脾氣差”,畢竟上述一系列都只是我的心理活動。
對方的視角中,只是“她朋友圈怎么突然關(guān)了”而已。沒錯,我的脾氣差,只是一個人莫名其妙生悶氣而已,是一種無關(guān)乎他人卻折磨了自己的心理活動。我的不開心,只是給他看的。
我一直是一個很不開心的人,可能也不是“一直”,而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越來越容易變悲觀,控制不住自己,常常要演一出內(nèi)心戲,表面依舊是一如既往,內(nèi)心卻已然痛哭流涕。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總是一個人排隊,想想就很委屈,隨后憤然離隊;或是因為上述情況,那個在乎的人,忘記給我的朋友圈點贊。
依稀記得自己小時候只是“風(fēng)風(fēng)火火”或是“容易沖動”,連“急躁”都算不上。而最近我這喜怒無常的性格愈演愈烈,常常是在前一秒風(fēng)平浪靜,接著由于哭笑不得的一點小事兒,突然爆發(fā)。整個過程流暢而連貫,不禁讓我感嘆自己真是戲多。這種極端的情緒轉(zhuǎn)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折磨得我不明所以,心力交瘁。我為什么總是不開心呢?
也許是從兒時難過的時候,父母對我說“忍住,堅強點”開始,也許是從憋著一肚子委屈淚眼汪汪和喜歡的人傾訴的時候,得到的那一句“懂點事,我打游戲呢”開始。
也可能是從那次隔著屏幕,對著閨蜜哭訴了半天,打了大段文字換來兩個小時后的一個“……”開始。
就是因為太多次的“堅強點”和“懂事點”,我學(xué)會了表面的平靜和內(nèi)心的洶涌,發(fā)著那不能被人理解的“脾氣”,卻不敢再讓對方知曉。
其實,我自己清楚,不需要因為這些小情緒,一次次“麻煩”別人。所以后來我變得挺情緒化的,甚至是有點孤僻。我寧愿一個人在安靜的地方碼字,一個人去看電影,一個人去很多地方,一個人繼續(xù)自己的不開心。既然他們給予不了我任何慰藉,那就讓我一個人安靜地不開心。
很多成年人都挺“理性”,點到為止。當(dāng)對方不開心時,我們總會成熟又冷靜地說出一大堆大道理來勸慰對方。很多人總認為,所有的不開心都是建立在理性和原因之上的,他們以為只要提出原因和解決方法,就能讓對方開心起來。其實不然,恰恰“不開心”這種情緒,只是給別人看的,唯有足夠的關(guān)心或愛才能化解。
我真的很羨慕,那些每當(dāng)不開心時就很快有人去哄的人。要是,我發(fā)脾氣或者消沉的時候,各位都可以溫柔點,耐心點哄我一下就好。
而不是抱著“她本來就喜怒無常沒事找事”或者“她那么獨立,自己冷靜會就好了啦”這種想法,給我講大道理或者隨便敷衍我?guī)拙洹?/p>
不哭的乖孩子,難道就不需要親親抱抱舉高高了嗎?
快哄我一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