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山貢菊大田栽培管理技術

      2018-01-17 10:37:36方勝偉
      安徽農(nóng)學通報 2018年22期
      關鍵詞:管理技術

      方勝偉

      摘 要:該文介紹了黃山貢菊大田栽培管理技術,主要包括母株選擇、菊苗移栽、病蟲害防治、水肥管理、植株管理等,為大田貢菊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黃山貢菊;大田栽培;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2-0038-03

      黃山市休寧縣地處安徽省最南端,皖浙贛三省交界處,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雨量充沛,氣候濕潤溫和,四季分明,日照適宜,溫暖適宜,無霜期長,四季交替明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條件較優(yōu)越,特別適宜貢菊生長。新世紀以來,在“一村一品”和“三茶一葉一花”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調(diào)整下,菊花大田栽培技術在全縣進行了大面積的推廣,以縣城海陽鎮(zhèn)為中心,周邊萬安、齊云山、藍田鎮(zhèn)等鄉(xiāng)鎮(zhèn)貢菊的種植日益興盛。但由于黃山貢菊管理難、病蟲害發(fā)生多,稍有不慎就會嚴重影響花的品質(zhì)與產(chǎn)量,導致經(jīng)濟效益直接受損。本文總結了黃山貢菊大田栽培與管理技術,以供參考。

      1 母株選擇與移栽前管理

      1.1 母株選擇 黃山貢菊大田繁殖多選用無性繁殖分株法,分株法能保證品種優(yōu)良特性、操作簡便且能滿足大田種植菊苗用苗量大的需求,菊農(nóng)一般都會選擇此法。分株法要在頭年菊花采摘結束后,選擇植株健壯、生長良好、無病蟲害的植株根蔸。選好根蔸,剪去菊枝,留下根部。注意剪去上枝要及時清理運出田塊作無害化處理,可減少越冬病菌,有效降低病害來年再發(fā)生的幾率。

      1.2 田間管理 休寧地區(qū)氣候條件適宜母株越冬,此時母株不需做特殊的管理。開春以后春水動,加強大田管護。田間管理主要是及時清溝防漬水,苗芽萌動生長時,可使用腐熟的淡糞水澆灌1次達到催苗的效果,同時對種苗灰霉病、霜霉病進行預防,可噴75%百菌清1500g/hm2。一旦發(fā)現(xiàn)雜草要及時人工清除。

      2 栽培大田管理

      2.1 菊苗移栽

      2.1.1 移栽前大田準備 大田要選擇適宜菊菊花生長特性的土質(zhì),不宜選擇粘地與低洼地,同時盡量避免連年種植。移栽前深翻種植大田20~25cm,在陽光下暴曬,時間最好能達到30d以上,以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肥力,減少病蟲害的基數(shù),降低雜草危害,提升菊花抗性。起壟前,用20%草胺膦750g/hm2兌水噴霧田塊防除雜草。在起壟時將基肥與田土均勻充分混合,基肥選用腐熟的餅肥1500kg/hm2、51%硫酸鉀復合肥1000kg/hm2、過磷酸鈣750kg/hm2。壟面寬80~100cm(兩臂寬左右),壟溝深30cm、壟溝寬30~40cm,以利于排水與田間耕作。起好的壟面上要覆蓋黑色地膜,覆蓋地膜有助于防止雜草滋生和土壤保濕增溫,促進基肥分解與釋放,利于定植苗的復壯。覆蓋好地膜四周田土壓實,防止風吹地膜飄離地面。

      2.1.2 菊苗移栽定植 起壟后10~15d,選擇非陰雨天進行定植。選擇莖粗、葉茂、株壯、根白須多、無病蟲害的菊苗,用苗量4.2萬~4.5萬株/hm2。植入前用50mg/kg生根劑快速蘸沾根部,以促進新根萌發(fā)與生長,提高植株成活率。定植時,按株距30~35cm在覆好的地膜上挖洞栽入,栽種深度以根部全部入土為宜,然后用土壓實穩(wěn)定植株。每壟栽植2行,行距40cm左右,栽后要澆透定根水,根據(jù)菊苗壯實情況每穴用苗1~2株。

      2.2 病蟲草害防治 貢菊的病蟲草害防治是大田管理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注意觀察植株的生長情況,及時進行防治。

      2.2.1 主要病害

      2.2.1.1 銹病 銹病是由病菌孢子傳染的,最早可在6月底出現(xiàn),以8、9月發(fā)病最為嚴重。在通風透光條件差、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土壤缺肥或氮肥過量、空氣濕度大,溫度10~24℃等條件都會促進菊花銹病的發(fā)生。防治方法:一是進行科學栽培管理。大田密度適中、通風透光,適當用肥,特別追肥時可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菊花的抗病能力。大田嚴防積水,在梅雨季節(jié)尤為重要,應及時清溝瀝水,惡化病菌傳播環(huán)境。二是物理防治。發(fā)現(xiàn)病葉、病枝要及時清除,病葉、病枝要作無害化處理,以防蔓延。三是藥物防治。發(fā)病前初期噴灑80%代森錳鋅5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1500倍液噴霧,每7~10d噴1次,交替使用,連噴3~4次。

      2.2.1.2 霜霉病 該病由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所引起,在溫度較高、濕度較大、光照少、通風不良、晝夜溫差10℃左右時最易感染發(fā)病。主要危害莖葉,受害時葉片上呈白色粉末狀病斑,由點成片,如同白霜;嚴重時在葉和花蕾上可發(fā)現(xiàn)灰白色菌絲,使嫩枝花葉皺隆縮變。防治方法:一是注意田塊通風透光,適度保濕;二是物理防治,摘除早期病葉病枝,摘除的病枝葉要作無害化處理;三是藥物防治,發(fā)病前噴灑32.5%苯甲·嘧菌脂800~1000倍液,40%嘧霉·百菌清1000~1500倍液,25%嘧菌脂800~1000倍液或50%代森聯(lián)1000倍液,每7d1次,交替使用,連續(xù)噴施4~5次。

      2.2.1.3 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危害菊花地上部位,受害時葉片邊緣呈褐色,葉面有細微略的輪狀波紋,葉柄和花柄先變軟,后外皮腐爛,溫度高、濕度大、氮肥施用過多、栽植過密以及土壤質(zhì)地粘重等,極易引發(fā)灰霉病。防治方法:一是改善田塊通風透光條件,不偏施氮肥,嚴防大田積水,在不影響植株正常生長的情況下,可惡化病菌發(fā)生環(huán)環(huán)境;二是及時清除病葉及病重株應,病葉病株要集中焚燒或深埋,以防傳播蔓延;三是發(fā)病前期與初期可噴灑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劑,40%嘧清·百菌清,50%腐霉利,80%多菌靈或50%異菌脲等殺菌劑1000~1500倍液噴霧。

      2.2.1.4 白斑病 初期葉片上出現(xiàn)點狀白粉,以葉正面居多,葉柄和幼嫩的莖葉易感染。在溫濕度適宜時,病斑迅速擴大,會連接成片的白色粉狀斑塊,葉片和嫩梢卷曲、變形,甚至凋萎死株。移栽后整個生長期都可能發(fā)病,8—10月是發(fā)病高峰期。在濕度大,光照弱,通風不良和晝夜溫差在10℃以上時都會發(fā)生。如果澆水多、植株太密或干旱影響,會進一步加劇。防治方法:一是清除越冬雜草,合理澆水施氮肥,防止猛長突發(fā)。整枝打葉,保證通風透光。二是藥物防治。可用50%烯?!ゅi鋅1000倍液,25%嘧菌脂1000~1500倍液,40%氟硅唑1500倍液噴灑,或用0.3~0.5度石灰硫磺合劑噴灑,每隔10d左右噴1次,連噴3次。

      2.2.2 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有蚜蟲、斜紋夜蛾、地老虎、蝸牛等。蟲害在整個生長期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防治措施:一是物理防治。在降水量多季節(jié),注意加強肥水管理,培育壯苗,結合人工除草及時摘除被蟲卵危害的葉片,葉片要清出地塊集中深埋或焚燒。二是藥物防治。防治蚜蟲可用20%啶蟲脒可溶水劑1500倍液或10吡蟲啉1000倍液噴霧;防治斜紋夜蛾、地老虎,可用3%~5%阿維菌素1000~1500倍液或5%甲維鹽兌水噴霧;防治蝸牛可用6%四聚乙醛顆粒撒施在根部周圍。防治蟲害忌用甲胺磷與敵百蟲??傊?,防治病蟲害時,一定要加強田塊巡視,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防治。此外,可輔助物理防治方法,在菊花的生長期可以用燈光、粘蟲板均勻地擺放在田塊里,以捕殺羽化成蟲。

      2.2.3 雜草防除 在整個營養(yǎng)生長期間,除草盡量做有草必除。在移植前,大田進行地膜覆蓋,一定程度上防止雜草滋生,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膜分化,田間雜草還是會發(fā)生。雜草發(fā)生情節(jié)輕時,除草可結合其他田間作業(yè)一同進行人工鏟除,做到有草必除,以防成勢,鏟草宜淺不宜深。如果情節(jié)嚴重可用草胺(甘)磷加罩噴霧,噴霧時噴頭要低,嚴禁噴灑在植株上。大田周邊的雜草只要不影響菊花生長,可以不用防除,有影響時人工割除或加罩噴用除草劑。

      2.3 肥水管理

      2.3.1 施肥管理 除施足基肥外,在貢菊整個生長期間,一般情況需根下追肥3次,葉面肥2~3次。第1次基本上是第1次打頂后,用硫酸鉀復合肥1000kg/hm2根施或澆施,將肥埋在離植株10cm左右的外圍,也可挖溝埋施,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條件好的可用腐熟人畜糞肥1000kg/hm2加75kg/hm2尿素澆施。第2次追肥是在2次打頂之后進行,可施餅肥700kg/hm2+硫酸鉀復合肥20kg/hm2,采取根外埋施法,方法與操作要領與第1次相同;第3次在現(xiàn)蕾前期(一般在9月底10月初),為促進花蕾生長,此次追肥宜重不宜輕。施餅肥1500kg/hm2、75kg/hm2硫酸鉀復合肥根施。在花蕾期可用葉面肥0.3%磷酸二氫鉀,每隔10~15d噴施,噴施2~3次,在開采前10d左右,停止噴施。整個追肥過程,不可偏施氮肥。

      2.3.2 水分管理 休寧雨量一般較為充沛,而菊花忌水漬,所以一般情況下不需澆灌。但是休寧每年都有梅雨季,要注意清溝瀝水,保持根部土壤適度濕潤即可。在遇到三伏天極度干旱時,可進行澆灌,慎用漫灌。

      2.4 植株管護

      2.4.1 植株穩(wěn)定性管理 一是結合除草,一旦發(fā)現(xiàn)貢菊植株部土壤被雨水沖刷時導致不穩(wěn)時,要及時培土,盡量保證植株的穩(wěn)定性。二是在植株經(jīng)過3次打頂長至70cm左右時,采用樁木捆綁法捆扎植株,防止風吹或田間耕作碰撞而造成植株倒伏。樁木要結實、入土要牢固,樁木的地面高度要低于采摘面25~30cm,便于田間管理與采摘,捆綁植株時注意不傷害植株。

      2.4.2 植株分枝促發(fā)與生長高度控制 一是植株分枝。為了保證采摘面和花朵數(shù)量,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打頂(摘薹)操作。打頂視植株生長情況,一般分3次,操作宜在晴天進行,在大暑前后停止,打頂過后的新芽要保護好。第1次在植株移植成活后10d左右、真葉6~7片進行,將植株離地5cm左右以上部分摘(剪)除。第2次打頂待分枝長到25cm左右時進行,2次打頂注意植株的生長情況進行操作,遵守植株旺者多打、弱者少打的原則。第3次打頂參照第2次方法進行。二是高度控制。將植株控制在100~110cm,以防狂長、耗費養(yǎng)分和便于田間作業(yè)。打頂有控制高度的作用,但是不可濫用。除了打頂和控制好水肥控制高度,另1種方法是藥物控制,在植株分枝數(shù)達到25~28枝時,可用25.5%多效唑500mg/kg噴施。注意用藥時間與用藥量,過早與過量會導致植株矮化,現(xiàn)蕾期之后禁用。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管理技術
      盆栽葡萄優(yōu)質(zhì)高效管理技術
      電力配網(wǎng)的生產(chǎn)過程管理
      科技傳播(2016年19期)2016-12-27 16:01:18
      配電線路施工管理技術研究
      保德海紅的開發(fā)利用價值及栽培管理技術
      淺談設施農(nóng)業(yè)蜜蜂授粉管理技術
      園林苗圃的建立及管理技術分析
      檔案管理與知識管理的關系分析
      變電運行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計算機存儲系統(tǒng)的管理技術探討
      水利工程施工現(xiàn)場管理技術要點探析
      象州县| 邵武市| 长白| 信阳市| 唐河县| 江口县| 卫辉市| 海伦市| 黄骅市| 大石桥市| 土默特右旗| 蓝山县| 巴林右旗| 左权县| 新源县| 宿松县| 且末县| 竹溪县| 泸水县| 日照市| 车险| 浦江县| 任丘市| 陵川县| 巧家县| 三明市| 茶陵县| 涞水县| 金堂县| 南木林县| 新田县| 太仆寺旗| 和政县| 东港市| 阿图什市| 五台县| 龙游县| 汝南县| 会泽县| 于田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