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忠
(甘肅省水利水電工程局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蘭州 730030)
核心價值觀這一國家制度的道義基礎,不僅影響國家制度的構建與優(yōu)化,還對國家制度調整與變革的大致方向具有決定作用。在當下,所有社會的生產與發(fā)展均需依賴社會認同與凝聚能力,唯有取得社會認可才能保障社會安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在我國改革與發(fā)展的進程中不斷累積產生的。十八大提到,應提倡文明、富強、和諧與民主,提倡公正、自由、法治與平等,提倡誠信、愛國、敬業(yè)與友善,并將其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予以積極踐行。此觀念不僅僅理清了基本思路,還為這一價值觀的概況與凝練提供了指導?,F如今,我國正處于價值觀念與意識形態(tài)多變之時,亟需通過核心價值觀的強化,推動社會實現穩(wěn)定發(fā)展。
從本質而言,培育價值觀其實就是將內在信念逐步轉化為現實行為的一個過程,但這一過程能否順利進行有賴于理論認知是否正確。理論認知不僅對人們作用于客觀事物本質的認知具有一定的制約,更是人類進行社會實踐或者精神活動的基礎,在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在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一直都是圍繞“為什么凝練”“如何凝練”與“凝練效果”進行的。其中“為什么凝練”其實就是指凝練的作用與價值;“如何凝練”指的是凝練的方法;而“凝練效果”則是從信度和效度兩方面進行切入來詮釋最終凝練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對健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具有積極意義。
1.這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中必須解決的時代課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文化多元化與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愈發(fā)明顯,而這種趨勢下帶來的價值觀沖突,對凝練核心價值觀提出了迫切的需要,通過對價值觀的凝練可以得出全體人員在價值認同方面的最大公約數,有助于在各種差異化的文化中達成價值共識,實現對多樣化的社會意識進行有效引領,使社會分化所造成的思路混亂與對立得到有效防止,進而促使各種精神力量更加團結。
2.這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兩者的關系如同結構與功能、表象與本質的關系。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必須基于核心價值觀之上,并由其進行指導。
3.有助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應牢牢圍繞兩大主題進行,即:“社會主義制度屬性”與“中國特色”。就指導思想而言,應基于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與世界觀的統(tǒng)一價值與真理性認識;就本質而言,應對社會主義價值本質的規(guī)定性予以揭示;就理論來源而言,應立足全人類的文明發(fā)展進程,對整個社會的文明成果進行吸收??傊纫獙ξ覈鴤鹘y(tǒng)優(yōu)秀價值觀進行弘揚,又要立足世界文明制高點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優(yōu)化。
其一,多層次性。無論是法國的“自由、平等與博愛”,還是我國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亦或美國的“自由、民主與人權”,均在價值取向方面具有顯著的層次性。在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三個“倡導”就將這一層次性予以了充分體現。將“公正、自由、法治與平等”作為社會價值的定位,將“文明、富強、和諧與民主”作為國家發(fā)展目標,將“誠信、敬業(yè)以及友善”當作衡量個人品德的標準。
其二,多向度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凝練時,應從我國具體實踐出發(fā)。上文提到的三個“倡導”表達出來的價值訴求,正是由于多樣化的國民需求決定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還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多樣化的取向特征。
其三,開放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唯有符合時代要求,具有開放性,才能有效吸納全人類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并通過對優(yōu)秀成果的吸收與消化,實現自身的豐富與發(fā)展。在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不僅要結合包容性和主導性,調控性和統(tǒng)攝性,還需立足實際和發(fā)揚傳統(tǒng),結合發(fā)展和堅持,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終培育與發(fā)展提供思想方面的支持。
核心價值觀是一種與經濟創(chuàng)造力相輔相成的文化認同力量。其追求的是國家制度的認同,主要目標在于對國家軟實力進行建設。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較為穩(wěn)定的價值理念,不僅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中發(fā)揮著統(tǒng)領與核心影響,還實現了我國特色和普世文明、價值性和真理性的高度統(tǒng)一。在應對西方價值觀的挑戰(zhàn)以及引導社會思潮等方面有積極影響。唯有具備相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才會具有凝聚力,個人才會具有精氣神。
從道德方面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包含了其建設的本質要求。而對于我國公民而言,誠信、愛國、友善、敬業(yè)是道德層面的基本要求。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實施,積極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健全且完善,是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前提條件,亦是提高國家軟實力的主要途徑。因此,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過程中,需要在公民個體的實際生活中予以真正落實,只有被個體切實的吸收、內化,才能夠使得公民更為深入地理解與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夠以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作為指引予以主動的實施。
個人品德即在行動的過程中,個體自覺產生的以社會道德教育的內容或社會道德準則為參照的行為習慣。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過程中,既要從宏觀層面對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與職業(yè)道德等內容予以強化,還需要圍繞個人品德建設采取微觀強化措施。要實現個人品德建設的完善,有以下兩部分主要內容:德性養(yǎng)成、自律慎獨。作為永存的精神品質,“德性”是人在將確保行為具有正確性的必須依照的理性原則融入到內心之后產生的。
道德體現的是個人“自我治理”的精神特質。就原本字面意思而言,“道”即道路。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該字的具體含義也發(fā)生了改變。比如《說文》中提到“道,所行道也”,這里的“道”其實就是指萬物變化的規(guī)律?!暗隆眲t是指個人行為在“道”上的具體反映,是個人按照道德規(guī)范行事時所獲得的心得。朱熹曾言:德者,得也……由此,可以知道“道德”就是一種通過轉化外在規(guī)范使其成為人的內在素質而產生的精神特質,是道德修養(yǎng)沒有極限的顯著體現。對于道德而言,在社會發(fā)展層面上,是維系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力量。羅國杰曾提到:“公民道德,所具體闡述的是全體公民都應當遵循與執(zhí)行的道德規(guī)范的概括?!辈还苁翘幚砣藗兿嗷ラg的關系,還是協調人同自然相互間的關系,不管是社會長治久安的實現,還是公平且正義社會的建立,都需要以提升公民道德素質作為前提條件。
自律性雖屬于道德諸多特性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并且在人類主動立法與守法方面予以了充分體現。但與人的理性一樣,道德自律性所發(fā)揮的作用也并非絕對的,而是有限的。私欲貫穿于人的整個道德行為中,成為了制約道德自律的主要因素。面對這種情況,應有效發(fā)揮道德的外在約束力。所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需要完善的道德機制予以保障??偟膩碚f,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時,應從下述四個方面對道德規(guī)范機制予以優(yōu)化:一是對道德規(guī)范的利益導向機制予以優(yōu)化;二是對道德規(guī)范的評價導向機制予以優(yōu)化;三是對道德規(guī)范的彈性調控機制予以優(yōu)化;四是以及對道德規(guī)范的輿論導向機制予以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