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穎
中心靜脈導管是臨床常用治療手段, 為患者搶救和治療提供了便捷通道, 但隨著臨床應用的逐漸增多, 中心靜脈導管發(fā)生相關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事件頻發(fā), 嚴重影響了疾病的治療監(jiān)測, 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而且對患者預后有不良影響[1]。CRBSI的預防管理是一項涉及多學科、多部門人員的系統(tǒng)性工作, 從置管前準備、置管操作到導管維護都需要醫(yī)生、護士、院感控制人員的協同合作。因此為有效控制臨床CRBSI發(fā)生率,實施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收集本院接收的180例中心靜脈導管使用患者,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8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0例中心靜脈導管使用患者, 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90例。觀察組男49例, 女41例,年齡24~72歲, 平均年齡(41.49±10.17)歲;對照組男51例,女39例, 年齡23~70歲, 平均年齡 (40.55±9.8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18歲, 患者意識清晰, 認知能力正常, 能夠配合臨床護理;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肺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疾病患者;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具有精神疾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中心靜脈導管常規(guī)護理干預:完善穿刺前準備工作, 常規(guī)消毒置管部位皮膚并消毒鋪巾, 穿刺成功后采用無菌敷料包扎穿刺部位。觀察組給予中心靜脈導管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 首先組織相關護理人員參加業(yè)務培訓,使其熟練掌握穿刺操作流程與技巧, 提高業(yè)務水平, 同時還要強化護理人員的無菌操作意識, 在穿刺前需徹底洗手消毒并佩戴無菌手套、口罩等。穿刺成功后需要使用無菌敷料覆蓋穿刺點, 如果殘留血跡需擦拭干凈后再覆蓋。穿刺結束后要密切觀察是否出現皮膚發(fā)熱、紅腫等不良反應, 如果有CRBSI征象需立即撤管并遵醫(yī)囑處理。在中心靜脈導管護理過程中需要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 只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才能獲取患者及其家屬的支持配合, 保證護理工作順利完成。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CRBSI發(fā)生率,CRBSI診斷標準參照美國感染病學會制定的《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處理指南》:臨床表現為發(fā)熱、寒戰(zhàn)、局部或全身中毒等且原因不明, 實驗室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升高, 導管尖端與血液培養(yǎng)細菌種類相同, 導管血標本培養(yǎng)菌落數是外周靜脈血標本培養(yǎng)菌落數的5倍甚至更高。②比較兩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和住院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CRBSI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發(fā)生CRBSI 1例, 對照組患者發(fā)生CRBSI 7例, 觀察組患者CRBSI發(fā)生率1.1%(1/90)低于對照組的7.8%(7/9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09, P<0.05)。
2.2 兩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導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s, d)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 導管留置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90 8.45±3.19a 14.27±5.09a對照組 90 16.38±5.33 21.65±8.97 t 12.111 6.788 P<0.05 <0.05
中心靜脈導管是外科疾病治療的重要方法, 同時也為重癥胰腺炎、胰頭癌等重癥患者建立了生命通道, 不論是常見病還是急危重癥疾病都需要通過中心靜脈導管治療[2]。但是隨著中心靜脈導管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 導管相關性疾病也接踵而至, CRBSI就是中心靜脈導管治療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3]。針對這一問題, 護理人員需要做好臨床護理工作,從而降低感染發(fā)生率, 促進患者轉歸改善預后, 避免病情惡化。由此可見, 實施中心靜脈導管護理不僅有利于促進患者疾病康復, 避免發(fā)生臨床感染, 而且也能夠有效避免醫(yī)療糾紛, 維持醫(yī)院和諧穩(wěn)定。
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 為患者提供多方位、多層次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現代護理模式[4-7], 為實現護理目標, 首先需要組織相關護理人員參與業(yè)務培訓與專業(yè)講座,安排穿刺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講解穿刺技巧, 現場演示穿刺操作的規(guī)范流程, 使參與中心靜脈導管護理的相關人員熟練掌握操作技巧與規(guī)范流程, 認識無菌操作的重要性[8-10]。在留置導管期間需要仔細觀察患者皮膚反應, 及時發(fā)現異常征象, 而且還要做好患者評估工作, 盡早拔除不必要的導管,拔管前需要做好患者解釋工作, 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本研究通過對實施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與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對照組的護理結果對比發(fā)現, 觀察組患者CRBSI發(fā)生率1.1%低于對照組的7.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導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中心靜脈導管患者實施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 能夠顯著降低CRBSI發(fā)生率, 通過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對患者留置導管的必要性進行評估, 盡早拔除不必要的導管, 從而縮短導管留置時間, 減少感染風險。由于患者置管時間縮短, 因此住院時間也大大縮短, 有效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 表明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途徑。
綜上所述, 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相比, 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CRBSI發(fā)生率, 減少患者導管留置時間與住院時間,值得在中心靜脈導管護理中推廣應用。
[1] 荀林娟, 宋瑞梅, 葉海燕, 等.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對外科中心靜脈導管發(fā)生相關性血流感染的影響.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20(2):93-95.
[2] 李虹.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對肝膽外科中心靜脈導管發(fā)生相關性血流感染事件的影響.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6, 28(24):74-75.
[3] 肖麗, 盧巖, 彭松林, 等.ICU病房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預后分析.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2012, 24(6):523-526.
[4] 姚少維, 胡雪慧.短期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治療及護理對策研究進展.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6, 32(31):2476-2480.
[5] 黃淑華, 鄧樂琴.綜合護理對 ICU 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影響.醫(yī)療裝備, 2016, 29(10):163-164.
[6] 韓艷麗, 吳清余, 陳丹丹, 等.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的研究.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5(6):1336-1338.
[7] 李文月.系統(tǒng)干預管理控制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5(5):173-175.
[8] 凌鳳英, 卓新.50例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分析與護理干預.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1, 8(9):109-110.
[9] 熊金艷.淺談對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護理干預的認識.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6(3):98.
[10] 張玉風.護理干預在降低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中國中醫(yī)藥科技, 2014(s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