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衍昊
(黑龍江省動物疫病預(yù)防與控制中心150069)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一種急性或慢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豬瘟病毒 (CSFV)屬黃病毒科瘟病毒屬。臨床以急性出血和發(fā)熱為主要特征,發(fā)病率、病死率都在90%以上。此病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采用土法良方抗病毒、清熱瀉火、解毒等方法進行綜合防控。
根據(jù)臨診特征可分為急性、慢性和遲發(fā)性3種類型。急性病例初期表現(xiàn)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結(jié)膜炎、呼吸困難、便秘或下痢;慢性病例與之相似,只是維持2~3個月后才會死亡。主要表現(xiàn)高熱,成年豬體溫一般39.5℃左右,仔豬體溫高于40℃;仔豬常扎堆在某個角落,臨床癥狀比成年豬明顯。母豬感染可導(dǎo)致流產(chǎn)和死胎,病毒可穿過胎盤感染胎兒,母豬在懷孕50~70d時被感染能導(dǎo)致仔豬持續(xù)性病毒血癥,仔豬出生后初期表現(xiàn)正常,之后逐漸消瘦或發(fā)生先天性震顫,即遲發(fā)性豬瘟。
急性病例大多見內(nèi)臟出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皮膚、淋巴結(jié)、喉頭、膀胱、腎臟及回盲袢出現(xiàn)淤點或淤斑;脾臟邊緣梗死,淋巴結(jié)或扁桃體腫脹和出血。慢性病例在盲腸或大腸發(fā)生鈕扣樣潰瘍及淋巴組織病變。先天性CSF可導(dǎo)致流產(chǎn)、胎兒木乃伊化、死胎或先天性畸形。
方1:豬瘟抗血清25ml、慶大小諾霉素注射液16萬~32萬單位。1次肌肉或靜脈注射,每日1次,連用2~3次,早期使用效果更好。方2:將復(fù)方阿司匹林 (每片含阿司匹林220mg)溶于水中,病豬斷食2~3d,自飲,每頭仔豬每次2片,每日2次。
方1:皮硝20g,螻蛄7個。將螻蛄搗爛,先服皮硝,后服螻蛄,連服2劑。方2:癩蛤蟆曬干碾細,每頭豬每天取癩蛤蟆粉15g,拌食灌服,每天1次,連用2~3d。方3:1~2個獨頭大蒜搗爛、土霉素10片研末,與食鹽50g混合后一起溶解于1000ml清石灰水中,紗布過濾,避光收濾汁灌服,每天1次,連服2d。同時取10%VC4ml、青霉素G鉀300萬單位、雞蛋清16ml,混合1次肌注,每天1次,連注2次。上為50kg豬的劑量,可根據(jù)豬的大小酌情增減用量。方4:雄黃2g,明礬3g,大蒜50g,朱砂 2g,共搗爛加開水過濾,濾液灌豬,連喂3~5d,常收良效。方5:貫眾90g,水煎去渣取汁,加樸硝90g,供體重50千克豬1次灌服。方6:細辛、陳皮、牙皂各10g,白芷12g,蒼術(shù)、川芎、藿香、薄荷、半夏、貫眾各15g,雄黃、明礬、朱砂各3g,石胡荽30g,共研細末,吹鼻。方7:敗醬草、夏枯草、金銀花藤、大血藤各15g,煎水1次灌服。方8:茵陳、蒲公英、土茯苓各30g,煎水,分2~3次灌服。方9:一枝黃花、野菊花、忍冬藤、千里光各15~24g(鮮藥加倍),煎水1次灌服。方10:新鮮的土黃連、山銀花、白蘚、山豆根、夏枯草各250~300g,煎水灌服。另外,每次用桐油果殼炭20~60g,煮水1.5~2kg,洗全身,每日洗1次。方11:蚯蚓25條搗爛,加白糖200g,香油100g,調(diào)勻1次內(nèi)服。方12:蒲公英、白礬、生地黃、地丁各50g,煎水1次喂服。方13:綠豆30g,雙花21g,鮮茅根46g,煎水1次內(nèi)服,供大豬1頭或小豬2~6頭用。方14:綠豆 125g,黃豆、黑豆各 62g,甘草15g,雙花31g,煎水喂服。方15:生石膏40g(先煎),知母20g,生山梔10g,生甘草10g,板藍根 20g,玄參20g,金銀花10g,炒枳殼20g,鮮竹葉30g,大黃30g(后下),水煎取汁,候溫灌服,每天1劑,連服2~3劑。方16:白頭翁、地榆各25g,梔子、澤瀉、郁李仁各15g,川烏、生草烏、雄黃、連翹、牙皂、狼毒、灶心土各10g。水煎,候溫灌服,每天1劑,連服 2~3劑。
本病主要以預(yù)防為主。在豬瘟流行地區(qū),常采用疫苗接種,或輔以撲滅措施以控制本病。目前國內(nèi)市場主要有兩種豬瘟弱毒疫苗,即細胞苗和兔體組織苗。應(yīng)依照各地和豬群抗體水平情況制訂出相應(yīng)的免疫程序。一般免疫豬瘟兔化弱毒疫苗2頭份。非豬瘟流行區(qū),仔豬60~70日齡時接種1次;豬瘟流行區(qū),21日齡第1次接種,65日齡再接種1次;種豬群以后每年加強免疫1次。發(fā)病豬群中假定健康豬及其他受威脅的豬只,可用此苗作緊急預(yù)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