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舒樂(鳳城市鳳山林場,遼寧 丹東 118100)
板栗苗的好壞,直接影響板栗的質量和產量,從而影響栽培者的收益[1]。因此,掌握板栗砧木苗培育以及嫁接時期和方法,并注意嫁接苗的科學管理,是培育優(yōu)質栗苗的技術重點,對于提高板栗栽培者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國板栗栽培產業(yè)的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優(yōu)質的圃地有利于板栗幼苗的生長。因此,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塊。選擇好圃地之后,在播種頭年將圃地上的樹枝、石塊等清理干凈,然后進行翻耕,翻耕深度在30 cm左右。翻耕后施加底肥,以腐熟的農家有機肥為主,施加量為2 000~3 000 kg/667 m2。如果土地較為貧瘠,可在有機肥中混入5%左右的復合肥。在播種當年的3月初,將土塊打碎,田面耙平,東西向整成寬3 m、長20~25 m的壟床。每667 m2地撒上0.1%的辛硫磷粉1.5~2 kg,并進行澆灌,使土壤充分濕潤,準備播種。
板栗育苗一般采用春播,于4月上旬用沙藏好的種子開溝條播,播溝深5 cm,種距10~12 cm、行距20~25 cm。將種子平放溝內,播種量125~150 kg/667 m2,播后覆土3~5 cm,稍加鎮(zhèn)壓。
一般播后21 d左右幼苗即可出齊,板栗幼苗的生長對于水分的需求較大,如果土壤較為干燥,需要及時澆水。澆水可配合中耕松土進行,注意不能傷害到幼苗。如果雜草生長速度較快,可同時進行人工除草。在松土后,可追施尿素12~15 kg/667 m2。5月份以后,氣溫逐漸升高,水分蒸發(fā)量大,要少量多次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且不結塊。根據(jù)雜草的生長情況進行合理除草,一般30 d除草1次即可。7月中旬后可再進行1次追肥,追施尿素15 kg/667 m2左右。
選擇優(yōu)良的板栗品種,在其母株上選擇一年生發(fā)育良好、頭年結過果實的枝條作為接穗,接穗長度一般為20 cm左右。接穗取好后,按照不同的品種打捆,并加上標簽以便于區(qū)分。在貯藏期間,要注意保濕防凍,春季回暖后要控制接穗萌發(fā),以便延長嫁接時期。
受到當年氣候的影響,嫁接時間會略有變化。一般來說,在每年的3—4月,枝芽萌發(fā)的10~15 d左右。
板栗常用的嫁接方式有劈接法和嵌芽接法兩種。其具體操作方式分別為:①劈接法。選擇適當?shù)奈恢脤⒄杳缂魯?,在光滑處將砧木劈開(小砧木從中間劈開,大砧木靠邊劈開),劈口長3 cm左右。將接穗削成楔形,插入切口,將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對準,用塑料薄膜包扎緊即可。②嵌芽接法。削取芽時,先在接穗芽的上方1 cm處向下斜削一刀,長2 cm左右,然后在芽的下方0.8 cm處按30°角斜切到第一刀口部,取下帶木質部的芽片,再將砧木削成與芽片近似的長切口,插嵌入芽片,然后用塑料條綁緊。
嫁接過程中要提高成活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形成層必須對齊。只有形成層對齊,形成層接觸面積越大,成活率越高。二是動作要快,操作時間要短。由于板栗接穗中單寧含量較高,在空氣中長時間存放后會變黑,降低其成活率。因此操作要快速,在接穗變黑前完成嫁接。三是結合部位要綁緊,這樣才能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接觸,同時可減少水分揮發(fā),提高成活率。四是接穗長度的選擇要合理。接穗不宜過長,以10~20 cm為宜,具體可根據(jù)接口部位勢力的強弱來選擇,接口部位勢力強時接穗可略長。
嫁接后的管理對嫁接的成活率以及嫁接后的生長有著重大影響,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除萌。嫁接后板栗處于萌芽期,砧木其他部位會有萌蘗,可根據(jù)砧木具體情況進行選擇性清除。對于小樹砧木,一般可全部清除,避免其與嫁接枝爭搶養(yǎng)分、光照等;如果砧木是大樹,則可將密集處的萌蘗清除,枝干稀疏處則可適當保留,作為來年的嫁接砧木。二是補接。根據(jù)接穗的萌發(fā)情況,可判斷出接穗是否成活,如果接穗未成活,可將原砧木剪掉一截后進行補接,以提高砧木的利用效率。三是綁支柱。接穗萌發(fā)的新梢由于尚未木質化,抵抗力較弱,一旦刮風,可能會被吹斷,因而需要綁支柱作為支撐。四是解綁。枝條萌發(fā)后會進入加速生長的高峰,需要及時進行解綁,否則接口處會形成綁痕。五是田間管理。嫁接后當年接穗會進入生長高峰期,對于肥、水的需求量會較大,需要及時追肥,一般在6月和8月各追肥1次,每次追施尿素15~20 kg/667 m2即可,并隨時保
持土壤濕潤。如果天氣長期干旱,可多次少量澆水。
板栗嫁接苗的培育及栽培,對于改善板栗品種、提高板栗質量和產量、提高栽培者的經濟效益有著重大的影響。只有關注每個細節(jié),才能栽培出優(yōu)質的嫁接苗,從而獲得優(yōu)質高產的板栗。
[1]李國舉.板栗嫁接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1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