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亞男 周紅 韓茜
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是矯正近視患者的重要技術舉措。但手術開始前, 許多患者由于對手術效果存在疑慮、擔心、害怕等, 因而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1,2]。為此。本次研究對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6例行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患者, 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深入、全面的心理狀態(tài)調查,總結、剖析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6例行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患者, 均有一定閱讀理解能力, 隨訪期間無嚴重身心疾病, 沒有重大生活事件發(fā)生, 不存在認知障礙, 無精神病史。全部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 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按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52例)及觀察組(54例)。觀察組中, 男44例, 女10例, 年齡18~50歲, 平均年齡(35.6±7.4)歲;文化程度:5例高中, 15例大專, 29例本科, 5例研究生;40例有固定經濟收入。對照組中, 男43例, 女9例,年齡18~50歲, 平均年齡(35.6±7.1)歲;文化程度:6例高中, 14例大專, 28例本科, 4例研究生;29例有固定經濟收入。兩組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心理護理干預, 醫(yī)護人員首先需深入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 了解其需求, 知曉其想法, 對于其疑惑與問題, 需及時幫其解答, 耐心傾聽其心聲, 以此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與支持。對患者的情緒變化與思維活動進行深入分析, 如若從中發(fā)現不合理、不恰當認知, 制定有效應對措施, 指導患者, 糾正不良認知與心理;多運用帶有鼓勵性、積極性的言語, 并以樂觀、積極的姿態(tài)引導患者[3], 使患者樹立信心與勇氣, 積極引導患者面對現實, 消除不良心理與顧慮, 引導患者以一種正確姿態(tài)應對手術中所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消除不良心理, 強化認知, 增強治療信心。此外, 還需結合患者文化程度、性別的不同, 采取有針對性的個體宣傳教育,使患者明白采用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效果好, 創(chuàng)傷小,術后視力和視覺質量穩(wěn)定, 并將以往手術成功案例介紹于患者, 使之產生手術安全感[4]。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術后3個月, 采用SCL-90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共測驗9個因子, 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及精神病性, 評分越低, 心理狀態(tài)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軀體化評分為(8.39±0.31)分, 強迫癥狀評分為(11.39±0.38)分, 人際關系敏感評分為(10.32±0.43)分, 抑郁評分為(8.30±0.26)分, 焦慮評分為(8.39±0.38)分, 敵對評分為(6.38±0.47)分, 恐怖評分為(6.27±0.38)分, 偏執(zhí)評分為(7.22±0.34)分, 精神病性評分為(6.28±0.35)分。對照組軀體化評分為(12.65±0.52)分, 強迫癥狀評分為(15.69±0.38)分, 人際關系敏感評分為(17.53±0.53)分, 抑郁評分為(11.50±0.36)分, 焦慮評分為(11.59±0.47)分, 敵對評分為(10.91±0.71)分, 恐怖評分為(11.65±0.58)分, 偏執(zhí)評分為(12.77±0.64)分, 精神病性評分為(11.61±0.43)分。觀察組SCL-90量表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1 存在的心理問題 針對行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患者而言, 其精神障礙表現主要有焦慮、抑郁、恐懼等[5,6]。本次研究用SCL-90量表進行調查得知, 術前, 因為患者過于擔心手術的成敗, 擔心自身未來前途, 另外, 還可能過度擔心經濟負擔等, 因此, 患者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完成手術后, 觀察組觀察組軀體化評分為(8.39±0.31)分, 強迫癥狀評分為(11.39±0.38)分, 人際關系敏感評分為(10.32±0.43)分, 抑郁評分為(8.30±0.26)分,焦慮評分為(8.39±0.38)分, 敵對評分為(6.38±0.47)分, 恐怖評分為(6.27±0.38)分, 偏執(zhí)評分為(7.22±0.34)分, 精神病性評分為(6.28±0.35)分。對照組軀體化評分為(12.65±0.52)分, 強迫癥狀評分為(15.69±0.38)分, 人際關系敏感評分為(17.53±0.53)分, 抑郁評分為(11.50±0.36)分, 焦慮評分為(11.59±0.47)分, 敵對評分為(10.91±0.71)分, 恐怖評分為(11.65±0.58)分, 偏執(zhí)評分為(12.77±0.64)分, 精神病性評分為(11.61±0.43)分。觀察組SCL-90量表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表明, 針對行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患者, 采用心理護理干預, 能顯著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 此結果與相關報道結果相一致[3]。另外, 患者的年齡、性別(女性患者)、文化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術后心理狀態(tài)。
3.2 心理護理對策 手術開始前, 需做好基礎評估工作, 內容須做到全面、深入, 依據患者不良心理情況, 采取有針對性且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7,8]。保持病房的優(yōu)質化, 即舒適與安靜;對患者傷口, 需做到持續(xù)、細致的觀察, 完成手術后, 患者術眼可能出現不適感, 比如眼內異物感等, 傷口可能會有疼痛感, 此時, 需告知患者, 此些癥狀會在短時間內減輕或消失[9,10];針對患者術后術眼劇烈疼痛及流淚者,需開展針對性治療, 多給予安慰, 穩(wěn)定其情緒;積極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點眼藥, 并告知術后注意事項。還需指出的是,對于患者的講述應耐心傾聽, 多給予同情, 使患者產生信任感[11,12]。做好個體宣傳, 將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優(yōu)點及特點介紹于患者, 并告知既往成功病例, 使患者產生治療安全感。
綜上所述, 對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的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 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