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美玲
賀友直被譽為中國連環(huán)畫界的“一代宗師”。
當初,賀友直全家搬進上海巨鹿路,一個面積只有31平方米的“斗室”中,樓梯又高又陡,廚房公用,如廁要去弄堂盡頭的公廁。
晚年,賀友直將自己1400余幅手稿捐贈給了上海美術(shù)館。一天,朋友老韓來訪,見他還住在60年前的“斗室”,忍不住替他惋惜道:“你為什么不把手稿賣給個人,然后去買一套三室兩廳的大房子住呢?聽說你捐給國家的手稿值好幾套房子呢!”賀友直幽默地說:“我覺得現(xiàn)在的房子就挺好的,還是‘兩室兩廳的呢。你看,客人來了喝茶聊天是客廳,擺上碗筷湯飯是餐廳,擱上一塊木板是工作室,晚上拉上簾子是臥室,功能一個也不少呀?”
接著,賀友直正色道:“如果把畫稿賣給了個人,它的藝術(shù)性就局限于小眾人群了。但捐給國家就不一樣了,比如美術(shù)館、展覽館,就能被大眾欣賞得到。即使張貼在地鐵站,它的價值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xiàn)?!?/p>
◎螢火小語:愛因斯坦曾說過,很多人為了房子、車子而奔波、追逐,這是時代的特征。然而,賀友直卻是個例外,在時代洪流中,他未曾刻意追求物質(zhì)方面的東西,從而收獲了內(nèi)心的自由與安寧。
◎文題延伸:我的陋室;小與大;物質(zhì)與精神……
(馮國偉摘自2017年9月22日《生命時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