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榮平
(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山西 忻州 034000)
玉米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產物,其種植面積較大,廣泛分布在我國吉林、黑龍江、新疆、青海等地。這就意味著玉米生產是否良好直接關系到我國諸多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是否良好。所以,不斷提高玉米生產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也就是加強對玉米宜機收新品種選育,以便利用機械收割玉米,提高玉米產量的同時盡量降低生產成本,為提高玉米的經濟效益創(chuàng)造條件[1]。由此來看,玉米宜機收新品種選育是非常有意義的。
種質資源是玉米育種基礎和技術創(chuàng)新源頭,所以要想不斷創(chuàng)新玉米育種,推動玉米產業(yè)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就要豐富種質資源。在這一方面我國遠不如外國發(fā)達國家。就以美國來說,孟山都、先鋒等大型跨國公司長期從事種質資源創(chuàng)新工作,培育具有高產、耐密、優(yōu)質、早熟、抗性等優(yōu)點的種質材料,并且選育出一批宜機收玉米的品種,這對于提高玉米產量和收割效率有很大幫助。而立足于國內,對玉米品種研發(fā)實際情況予以了解,確定近些年我國玉米品種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群體改良、外來種質引進等,使得玉米生產質量和產量有很大提升。但在種質資源豐富、創(chuàng)新方面我國與發(fā)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基本上處于模擬育種階段,而核心育種還需要從西方發(fā)達國家引進[2]。所以,為了能夠推動我國玉米產業(yè)良好發(fā)展,在未來還要加強對玉米核心種質的研究,尤其是脫水快、抗性強、宜機收的玉米種質。
2
考慮到我國玉米核心種質都是從美國孟山都、先鋒等大型跨國公司引進的,所以就中國和美國的宜機收玉米品種進行了對比分析,確定玉米品種在宜機收收獲形狀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具體來說,美國宜機收玉米品種的研究和開發(fā),側重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因此在玉米培育上傾向于適合機械化收獲方面的優(yōu)化;而國內玉米生產主要依靠人工,這使得玉米培育傾向于品種外觀方面的優(yōu)化,進而導致諸多玉米品種都不適用于機械收割。
宜機收玉米品種的特點。矮桿、早熟,倒伏程度小于5%;玉米穗位整齊、 果穗均勻, 苞葉長度合適,這就使得玉米種植進入臘熟期后,玉米的苞葉松張開,有利于機械作業(yè)之中有效清除苞葉;玉米品種的抗病抗蟲能力較強,尤其莖腐病和玉米螟,這使得玉米生長的過程中可以盡量降低玉米植株倒折的現象發(fā)生,滿足機械收割的條件[3]。
基于以上內容的分析,確定造成現階段的我國玉米機械化水平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玉米品種不適宜機收。為了改變此種局面,逐步提高玉米生產水平,加強玉米宜機收新品種選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筆者參考相關資料并總結自身工作經驗,提出的建議如下。
基于以上對宜機收玉米品種特點的分析,確定在玉米宜機收新品種選育的過程中,要側重于高產、穩(wěn)產、耐密、多抗、脫水快等玉米核心種質資源的篩選與創(chuàng)新。應當積極引進外國發(fā)達國家宜機收玉米核心種質資源的,由研究人員對該核心種質資源進行深入的研究及分析,并且通過多點和異地的綜合形狀鑒定,從而確定玉米核心種質的優(yōu)點,進而通過多種玉米核心種質培育方法如緣系雜交、回交、自交群體改良等,嘗試開發(fā)高產、穩(wěn)產、耐密、多抗、脫水快等玉米核心種質資源;對我國現有的玉米種質進行深入的研究,著重分析玉米種質不適宜機收的根本原因,進而對玉米種質進行創(chuàng)新研究和培育,從而創(chuàng)建耐密、抗生物和非生物脅迫、適應機械化操作的優(yōu)異核心育種材料[4]。出于滿足實際玉米生產需要的考慮,在具體進行玉米宜機收新品種選育的過程中應當做好符合宜機收玉米品種特點的玉米種質資源的篩選和研究,如此才能真正改變現狀。
現代農業(yè)發(fā)展需要各種先進技術的支持,這其中包括農作物栽培技術、品種技術等。而立足于玉米生產方面,要想促進玉米生產機械化、現代化的發(fā)展,就要加強宜機收玉米育種技術的研究,以便在玉米生產之中能夠培育宜機收的新品種,如此不僅能夠實現玉米優(yōu)質高產,還能利用機械設備來收割玉米,降低生產成本及勞動力的效果。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宜機收玉米育種技術體系的支持。為此,在加強玉米宜機收新品種選育之際,還要注意加強對宜機收玉米新品種的功能的挖掘和研究,挖掘玉米品種的高產、優(yōu)質、耐密、抗病蟲、抗倒伏、脫水快等主效基因,以便獲得具有知識產權的基因資源,進而推出綜合高密度育種技術、單倍體育種技術等,進一步完善宜機收玉米育種技術體[5]。另外,出于真正獲得宜機收玉米新品種的考慮,還要運用多種技術來進行育種,如利用DNA分子標記技術、選育技術等將多個優(yōu)良形狀的基因轉育成優(yōu)良的玉米材料,從而滿足機械化玉米生產的品種需求。
高產、耐密、多抗、穩(wěn)產、宜機收優(yōu)良玉米自交系及雜交種的選育也是非常必要的,能夠大大提高宜機收玉米新品種的適用范圍,盡可能的讓我國玉米種植地均能運用宜機收玉米新品種。當然,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還需要相關研究人員加強對玉米自交和雜交品種的選育,也就是利用單倍體培育、高密度育種及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方法來對同一個特性的優(yōu)良玉米品種自交培育、對不同特性的優(yōu)良玉米品種雜交培育,以此來突破高產潛力低、耐密性差、抗逆性差、高產與優(yōu)質矛盾等問題,真正得到具有高產、優(yōu)質、耐密、多抗、脫水快等優(yōu)點的宜機收玉米品種組合,使之可以適用于不同地區(qū)[6]。
通過對比國內外宜機收玉米種質資源研究與應用實際情況,確定我國宜機收玉米核心種質研究水平遠不如國外發(fā)達國家,這就使得我國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為了盡可能的避免此種情況持續(xù)發(fā)生,應當加強玉米宜機收新品種的選育?;诒疚囊幌盗蟹治?,確定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加強玉米核心種質資源的篩選與創(chuàng)新、宜機收玉米育種技術體系的構建、宜機收優(yōu)良玉米自交系及雜交種的選育等,如此才能逐漸改變我國宜機收玉米核心種質需要從外國發(fā)達國家引進的局面,促進我國玉米生產更好更快的發(fā)展。
[1]高偉政,欒化泉.抗倒宜機收玉米新品種鐵研58選育技術研究[J].農業(yè)與技術,2016(8):41,65.
[2]于雪芳,李廣群,劉少坤,等.玉米新品種登海618宜機收性狀分析[J].農業(yè)與技術,2017(11):1-3.
[3]王懷蘋,王建民,宋玉超,等.國審高產、穩(wěn)產、廣適、宜機收玉米新品種黎樂66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3(12):167-168,262.
[4]張志方,李長建,張曉春,等.玉米新品種宜機收特性對比試驗[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7(11):96-98.
[5]段民孝,趙久然,李云伏,等.高產早熟耐密抗倒伏宜機收玉米新品種“京農科728”的選育與配套技術研究[J].農學學報,2015(2):10-14.
[6]陳志梅,夏海東,鹿紅衛(wèi),等.淺談玉米宜機收新品種選育策略[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6(1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