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東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抗抑郁治療對腦卒中患者不良情緒及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腦卒中住院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及抗抑郁藥物氟西汀早期抗抑郁治療,連續(xù)治療3個月。治療3個月后,使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1個月、2個月、3個月的抑郁程度,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比較兩組患者卒中后的肢體功能康復情況。結果: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1、2、3個月的抑郁評分(8.2±1.6、7.9±1.3、 6.1±1.2)均低于對照組(22.3±2.5、19.2±3.1、17.1±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抗抑郁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消除抑郁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對卒中后康復治療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康復效果。
【關鍵詞】抗抑郁治療;腦卒中;康復
【中圖分類號】R5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02
腦卒中又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近年來,隨著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的增加,腦卒中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已在我國公民致死、致殘病因中居首位。本研究通過對觀察組卒中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早期抗抑郁治療,觀察其對卒中患者不良情緒及康復效果的影響。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為48~80歲,平均年齡為(61.27±7.78)歲。觀察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為45~79歲,平均年齡為(61.32±7.5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發(fā)病時間均<1個月,且意識清楚;②經CT或MRI確診,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腦卒中診斷標準;③有肢體功能障礙;④具有中等以上抑郁癥狀,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17分;⑤患者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對本次治療所用藥物過敏的患者;②既往出現(xiàn)過腦梗死;③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疾??;④既往有精神疾病或抑郁病史者。
本次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療法進行治療,治療內容包括:對患者進行床上肢體運動功能訓練,先從體位擺放與關節(jié)活動開始,逐步過渡到肢體移動、站立步行,循序漸進,達到增強患者的關節(jié)靈活性、肌肉強度與力量,恢復患者的平衡感與協(xié)調能力的目的;同時對患者進行語言、認知及吞咽功能的訓練,逐步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早期抗抑郁治療,治療內容包括:①心理治療:由??漆t(yī)生或護士幫助患者了解腦卒中的相關知識,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醫(yī)護人員要耐心傾聽,及時給予患者心理指導,指導患者家屬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多陪伴與關心患者。②藥物治療:給予患者氟西汀口服,每次10mg,每天2次。
1.4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根據(jù)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情況,1個月評分一次,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2)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自理能力,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功能損害越輕。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表示,用2檢驗,計量資料用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程度 經過對比分析,治療前,兩組的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1個月、2個月、3個月的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評分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70.02±4.83)明顯高于對照組(54.13±6.1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屬于腦組織損傷性疾病,具有發(fā)病急、致殘率高的特點。隨著對心血管病的研究,腦卒中的急救成功率大幅度升高,治愈后遺留的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與認知功能障礙,給患者的身體及心理帶來極大的損害有資料顯示,腦卒中后抑郁患病率約為30%,5和15年累積發(fā)病率約為50%因此,腦卒中后早期給予抗抑郁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消除抑郁情緒,提高患者對生活的信心,增加患者康復治療的積極性。
研究顯示,腦卒中后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抗抑郁藥物治療能夠提高臨床有效率約21.88%。通過抗抑郁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由于卒中后產生的不良情緒,使患者對卒中預后抱有客觀的態(tài)度,積極配合治療,提高了腦卒中預后的治療效果。因腦卒中所致的抑郁為繼發(fā)反應,不需長期使用抗抑郁藥物,癥狀改善后即可停藥。
上述研究中,觀察組治療1、2、3個月后患者的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早期抗抑郁治療對卒中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的作用,可以幫助患者改善卒中后的不良情緒,促進患者肢體功能及日常活動能力的改善,臨床療效明顯。由于樣本量不足及抑郁評分標準的不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進一步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腦卒中后早期抗抑郁治療,可以有效的減少卒中后患者的不良情緒的發(fā)生,提高患者對康復治療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活動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
參考文獻
陳竺.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報告[M].北京:北京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52-87.
張冬青,曾偉杰,熊丹.早期康復加氟西汀治療老年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15(4):400-401.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8-119.
孫長貴.抗抑郁藥物對老年老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23):64.
于紅.早期抗抑郁治療對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18):103-104.
高春林,郭學英,張雅麗,等.氟西汀對卒中后抑郁患者下丘腦-垂體- 甲狀腺軸功能低下的干預作用[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2,21(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