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婷婷
摘 要:《聊齋志異》中有四分之一的篇幅用以寫男女情愛,文中花妖狐媚大多青睞落魄書生,主動自薦枕席與書生結為連理。美好愛情故事的背后,卻掩藏了作者仕進艱難、尋求認可,渴望重歸內心安寧及對愛情的向往。
關鍵詞:聊齋志異;花妖狐媚;書生
中圖分類號:I2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006-01
《聊齋志異》全書近500篇作品,涉及情愛婚姻的約占1/4的篇幅,多以書生同花妖狐媚的愛情糾葛為主,《綠衣女》、《胡四姐》、《汾州狐》等篇章。作者對此少有批判,而是著眼于對女性美好的描繪和講述,顛覆了民間長期對花妖狐媚的偏見,塑造了美麗迷人的女性群像。
一、真實內心對愛情的欲求和渴望
封建社會里,男女雙方奉父母之命,通過媒妁之言,以傳宗接代為目的結成婚姻,往往缺乏兩情相悅的愛情基礎。禮教的束縛使得男女無法充分自由地宣泄情感、滿足欲望。同時,封建社會父母為兒子選擇妻子的標準,往往看重女子的三從四德,更以“女子無才便是德”為擇偶標準。
《聊齋志異》中書生們終日與木頭妻子對坐,其生理和心理上備受壓抑。貌美的花妖狐媚打破禮教束縛,一見鐘情便對書生展開主動追求。他們的愛情雖自肉欲始,但多以兩情相悅締結連理為終。這便滿足了作者的內心對真愛的渴求,慰藉了孤寂的心靈,反映了人們內心對真實愛情的渴求。同時,清代戲劇家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提及女性的嫵媚特質的重要性,“猶火之有焰,燈之有光……則人止為媚態(tài)所惑,而不為美色所惑”。媚態(tài)橫生是花妖狐媚們最大的特點,這種嫵媚是書生們所追求的的理想女性特質,受到她們的青睞和認可書生們自然會欣然接受、樂不思蜀。
二、宣泄科舉失敗的傷痛,重獲內心安寧的需要
精神分析學將文藝創(chuàng)作視作一種心理補償手段,用以滿足作者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滿足的需求。而在中國“不平則鳴”的創(chuàng)作心理古已有之,生命個體在遭受到無法擺脫的厄運時,內心引發(fā)激蕩心情亟待紓解,文藝創(chuàng)作便油然而生。蒲松齡在四十余年的教書生涯中,苦守書齋,生活清貧,精神上始終是孤獨和空虛的。看似安穩(wěn)的生活背后,掩藏著作者在現(xiàn)實生活和功名仕途中飽受打擊和傷害的事實。
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的療傷作用,是一種有效的宣泄情緒、補償自我的方式。為擺脫無望悲涼的心緒,蒲松齡便通過《聊齋志異》的寫作來獲得心理安慰,托意于想象來調節(jié)心情。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作家蒲松齡充滿對筆下虛幻人生的把握和主動?!靶≌f家常以理想補人之缺憾。心之不慧也,可以易之;首之不美也,可以換之,見《聊齋志異·陸判》。①”在書中,所有的美中不足都是可以改變和調整的,相貌、智慧、命運改變。如《紅玉》中飽受欺凌的馮生最終舉業(yè)有成,再如《于去惡》中兩次落榜的陶圣俞發(fā)奮讀書得中副榜舉人。
弗洛伊德認為“文學給予的替代性的滿足,是他們疲憊的靈魂得到滋潤和養(yǎng)息?!苯栌晌膶W創(chuàng)作,蒲松齡獲得宣泄情感,撫慰心靈的途徑。文中書生身無長物,壯志難酬,卻能獲得紅顏知己的柔情和安慰,甚至得到輔助位極人臣、光宗耀祖。沉浸在故事創(chuàng)作中,讓作者受傷的心靈得到修復和平撫,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生缺憾,讓心靈重歸寧靜。
三、落魄書生獲得他人尊重,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途徑
蒲松齡一生熱衷科舉卻始終不得志。雖少有才名,19歲應童子試,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然此后屢試不第。除做過數(shù)年幕賓外,之后的四十余年只能擔任私塾先生。飽受打擊和傷害的蒲松齡渴望來自他人的肯定和認可。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此生所恨無知己,縱不成名未足哀”,作者便不得不在虛幻的世界尋求安慰,讓未被世俗觀念污染的花妖狐媚成為知音。
名落孫山對一心求取功名的書生是毀滅性的打擊。他們迫切地希望自我人生價值得到認可,花妖狐媚的出現(xiàn)并主動展開追求,滿足了對書生自身價值認可的需求,也撫慰其受到創(chuàng)傷的內心,將其從絕望和失意中解脫出來。蒲松齡筆下的花妖狐媚往往是美貌與才華兼具,獲得她們的青睞是書生們所夢寐以求的。
生存在“青林黑塞間”的花妖狐媚雖具人類的情感特征,卻不為人類的封建禮教所束縛,沒有門當戶對的物質觀念,只鐘情于落魄書生,為書生帶來美滿愛情的同時,還助他們考中科舉,實現(xiàn)仕進理想,獲得富貴榮華,達到物質和精神雙重滿足?;ㄑ奈催^多在意書生們落魄社會地位和生活窘境,而是充分尊重并欣賞書生們學識和才情,并愿意無條件地付出,這本身便是對落魄書生價值的認可,讓書生們感到來自他人的尊重和肯定,更重要的是實現(xiàn)了仕途夢想,完成了“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目標。
《聊齋志異》中引人入勝的愛情故事是作者蒲松齡復雜創(chuàng)作動機的綜合產物,作者在書中苦心經營花妖狐媚愛上落魄書生的故事,反映出真實內心對愛情的欲求,迎合作者平撫科舉傷痛的需要,體現(xiàn)出自我價值渴望得到認可和實現(xiàn)的愿望。
注釋:
①朱一玄.聊齋志異資料匯編[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516.
參考文獻:
[1]蒲松齡.聊齋志異(24卷抄本)[M].濟南:齊魯書社,1981.
[2]王恒展.中國小說發(fā)展史概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
[3]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