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亮亮
摘 要:貴州省凱里市舟溪鎮(zhèn)苗族的舞蹈文化博大精,服飾精美絕倫,舞姿優(yōu)美,深值得更多學者去挖掘。從歷史深處走來的舟溪鎮(zhèn)苗族蘆笙舞,承載著苗族歷史人文信息,是研究苗族的重要載體,傳承好保護好蘆笙舞對苗族文化的傳承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舟溪;苗族;蘆笙舞
中圖分類號:J72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145-01
一、前言
舟溪鎮(zhèn)位于貴州省東部,隸屬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是凱里市的后花園。1992年,轍銷青曼鄉(xiāng)、舟溪鄉(xiāng)、合并為舟溪鎮(zhèn)。舟溪鎮(zhèn)方圓115平方公里,聚居著苗、漢、仫佬等民族,總人口共23871人,苗族人口占93.5%,,耕地面積10575畝,林地面積4338.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4%。每年正月十五至二十全州最大的甘囊香陸生節(jié)活動就在河邊寨腳舉行,有吹跳蘆笙、斗牛、賽馬、斗雞、斗鳥等活動上萬人,多時達到幾萬人,場面甚是熱鬧。
二、族源及構成
《山海經(jīng)》說:“顓頊生驩頭,驩頭生苗民?!焙芏鄬W者認為三苗是蚩尤的九黎部落后裔,則三苗可溯源到黃帝時的蚩尤。又有傳說在南方氏族部落集團中有“三苗”、“有苗”、“苗民”。其分布在“江、淮、荊州……”等地,也就是當今的江蘇、江西、湖南一帶。由此可見,舟溪鎮(zhèn)苗族源于古代中華三祖之一的蚩尤部落聯(lián)盟的一支,南北時期統(tǒng)稱為“蠻”,元明時期遷徙到舟溪,后來形成一個獨立的共同體——苗族。
舟溪鎮(zhèn)苗族屬于“舟溪支系”該支系自稱“嘎鬧”。分布在貴州凱里市舟溪、鴨塘、萬潮,麻江縣下司、宣威,丹寨縣南皋、大興、雷山縣公統(tǒng)等鄉(xiāng)鎮(zhèn)。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從服飾來看屬短裙型舟溪式苗族。
三、蘆笙舞的淵源和現(xiàn)狀
舟溪蘆笙節(jié)的來歷還有著一段動人的傳說,很久以前,舟溪南寨上有一個名叫阿旺姑娘。她聰明能干,心靈手巧,美麗動人。舟溪南寨有個貪婪殘忍的野雞精,對阿旺垂涎已久,妄圖把她占為己有。使用了各種手段想要得到阿旺,但是阿旺不為之所動,見狀野雞精惱羞成怒,趁深夜來村寨搶阿旺。正當村民與野雞精周旋之時,從遠方來了一位名叫茂沙的苗族獵手,他在與野雞搏斗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它脖子上的弱點,并用弓箭將其射下。茂沙的豪爽正直,深深打動了阿旺的心,愛慕之情,油然而生。為了幫女兒找到茂沙,父親想到用集會吹蘆笙的辦法來傳達此消息。那天,成千上萬的苗族同胞,吹起蘆笙,載歌載舞來舟溪參加蘆笙會。茂沙也趕來赴會。阿旺在人群中發(fā)現(xiàn)了他,父親把自己做得最好的蘆笙送給了茂沙,阿旺親手在蘆笙上插三根野雞精毛并把自己織的花帶系在蘆竺上,表明了她的愛意。最終兩人情投意合,過上幸福的生活。
此后,居住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舟溪鎮(zhèn)一帶的苗族。在農(nóng)歷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過蘆笙節(jié)。蘆笙堂設在舟溪井坎邊的河沙壩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幾位長者,扛著蘆笙來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數(shù)千年來盛傳之娛樂活動……”念完從葫蘆里倒出就來,在碑石和蘆笙堂中央,噴上幾口,各人又飲一大口,吹響了蘆笙。此后在各地苗族同胞流傳開了,用娛樂的方式來慶賀新年,也是青年男女戀愛的好時節(jié)。儀式結束后,身帶銀花首飾,穿著精美盛裝的姑娘和小伙子們隨著清脆悅耳的蘆笙曲調(diào)翩翩起舞。青年小伙們向中意的人索取花帶,可愛的姑娘們則將花帶系在中意的小伙的蘆笙管上。在三天的活動中,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伙伴。
由此,農(nóng)歷正月十五至二十日的蘆笙節(jié),一是給分散各地的苗族同胞,提供了相互交際交往的機會。二是蘆笙會具有極強的自娛性,具有較強的娛樂功能。三為青年男女自由戀愛,尋找配偶提供了便利。2010年春,凱里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凱里國際蘆笙節(jié)和民族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緊密結合,將節(jié)日定名為“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jié)”。
四、蘆笙舞的形式
舟溪苗族蘆笙舞一般都是由蘆笙伴奏,舞者隨蘆笙所奏樂曲進行舞蹈。通常都是一曲一舞,動作套路隨曲調(diào)變化而變化。在舞蹈的過程中舞者的前擺不宜過高,擺動越小越顯技藝高超。舞者們圍圈而舞,舞者有未嫁娶的年輕男女和兒童。起舞時,男性青年一般在圈內(nèi)吹奏蘆笙領舞,女性在男右側旁隨調(diào)起舞。沿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圈而舞,時急時緩,其步伐,有擦步、跺步、點步、蹲步等。舞蹈動作有模仿生活勞動及模擬動物的,舞者端莊、甜美讓人為之振奮 。
服裝有刺繡、織錦、蠟染、和鳥的羽毛,刺繡手法多樣,圖案有龍、花朵、鳥獸、人物等,隨意抽象、大膽變化,起到很好的裝飾效果。其銀飾是服裝的最大亮點,由頭飾、銀項圈、服飾掛件、及手鐲、指環(huán)等組成一套。女孩小的時候,其家人就為其一件件的置辦,直到嫁人,作為其嫁妝。以前家庭不富裕用的假的銀飾來代替或是減輕其重量,現(xiàn)在生活好了基本都真銀飾,價值6、7萬,有的更高。
五、結語
蘆笙舞承載著苗族歷史、社會、人文信息,是研究苗族的重要載體,是研究人類社會繁衍生息,苗族淵源,藝術起源及演變的活體標本。傳承好保護好蘆笙舞對苗族文化的傳承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