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大清早兒帶小鏟,拉著小孩兒四邊兒轉(zhuǎn),賣了黃花換糖串。一年四季不停歇,走街串巷撿破爛兒……”這首順口溜兒,是村子里的人專門為精明能干的桂琴姨編的。
五月的田間,開滿了“黃黃苗”(蒲公英),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植物,鎮(zhèn)上有好多地方都集中收購。曬干的兩毛錢一斤,剛挖出來的就八分錢一斤,所以,每年孩子們都會跟著桂琴姨到處挖“黃黃苗”,為自己攢些零花錢。桂琴姨是跟我們父母同輩的人,沒有一點(diǎn)兒家長的樣子,是有名的“孩子頭兒”。桂琴姨會找很多地方,為我們每個人劃分“勢力范圍”。有時,大家互相幫助,每人挖滿一簍后就會提前放工。如果去了較遠(yuǎn)的村子,還要準(zhǔn)備自己的午飯,到了飯點(diǎn),大家找個涼快的地方,圍坐在一起吃飯。這樣的日子雖然艱苦,但是我們卻一天比一天快樂,我們跟著桂琴姨去了很多地方,走過很多的山頭,采過各種野花野果。干活的時候,桂琴姨還會跟我們講許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我們都是一邊焦急地挖著“黃黃苗”,一邊催著桂琴姨趕緊揭示謎底。像“地地菜”為什么永遠(yuǎn)曬不焦,“螞蟥”為什么用石頭也砸不死,還有一些關(guān)于專門害人的“皮猴子精”的故事??梢哉f,我對神話和寓言的興趣完全來源于桂琴姨,她仿佛像一位先知,可以預(yù)見所有荒誕古怪的問題。
挖完地邊的寶后,桂琴姨就要蹬著三輪車去村里淘寶了。
去村子里收破爛這份活兒,不僅要有與主人家周旋的能力,而且必須要得體,最好能達(dá)到雙方滿意的程度。這活兒有一個特殊性,你可以在走街串巷的時候拐走不少東西。主人家不在的時候,家旁邊的菜你可以順手“牽走”,放在外面的帆布你也可以據(jù)為己有。只要時候恰當(dāng),你可以“帶走”任何你看中的東西。在我8歲那年,有一天上午,桂琴姨和別村的一個同行同時到了一個村子,所謂同行是冤家,這話一點(diǎn)不假。她倆同時盯上了主人家稻草垛旁的一輛老式的二八大杠自行車,車有些老舊,銹跡斑斑。那年頭,收破爛能淘到這樣一件寶貝,還不用花錢,是這些“拾荒者”最夢寐以求的。她們倆幾乎以相同的速度沖刺到車旁,一人一個車把開始推推搡搡,爭論不休。桂琴姨一邊往懷里使勁兒拉著車,一邊說:“這車,咱倆誰都不能要,你放下,我也放下?!蹦桥艘膊皇巧撇鐑?,鉚足了勁兒,非要搶過車不可,嘴里還不干不凈,罵著桂琴姨,說她多管閑事,還不要臉想搶車。最后,那女人突然來了一句“你再搶,不還是個不下蛋的老母雞,難怪你男人不要你”,這句話算是徹底惹火了桂琴姨,她突然一松手,讓那女人自己摔了一跤,車也重重壓在了她身上。桂琴姨還不解氣,又把她摁在地上問她,車還要不要了。那女人瞬間就蔫兒了,桂琴姨松開了手,她連滾帶爬,灰溜溜竄走了,還說要回來算賬什么的。桂琴姨根本不想搭理她,扶起自行車把它好好放在主人家的院墻旁。
桂琴姨去街里收破爛,面善,出價也比同行高幾分,有些人家喜歡作假,在廢品里面灌水或者故意增重多賣些錢,她從來不計較。沒兩年,桂琴姨幾乎“壟斷”了十里八村的破爛生意。娘家一直勸著桂琴姨再找個人嫁了,別把自己這樣一直耽誤著……這些事情,桂琴姨都當(dāng)笑話講給我們聽。我們也都很懂事,都笑呵呵的,從不去觸碰桂琴姨心里的那道防線。
10歲那年,“黃黃苗”開得特別好,每一朵都是如此新鮮飽滿。桂琴姨終究還是嫁人了,我在那些嗩吶聲里體會到了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