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鵬
徐中偉是十師一八七團九連的職工,今年40歲,他身有殘疾,他在種好承包地的同時,還在團部開了一家農資店,成為團場為數(shù)不多的殘障人創(chuàng)業(yè)明星。
2001年,時年24歲的徐中偉突發(fā)頸椎腫瘤,經過半年多的治療,他出院了,可是卻給家里落下了一堆的債,由于治療不徹底導致肢體殘疾,徐中偉也失去了部分勞動能力,家中情況異常艱難,師團殘聯(lián)在摸底排查中,得知他的情況,上門送上慰問品,還根據(jù)徐中偉的實際情況給他辦理了肢體二級殘疾證,并送他外出參加培訓學習。
生性好強的他不甘心安貧守舊,通過培訓學習,眼界開闊了,思路也寬了,他想自己創(chuàng)業(yè),他根據(jù)團場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思路和方案,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他的農資店在團部開張了。
農資店是開了,他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將面臨的困難和壓力。進貨渠道的差價、質量,他都不能很好地把握,第一年就出現(xiàn)了虧損,面對這樣的問題,團場殘聯(lián)出面為他擔保了小額貸款,為他送來了作物病種及治療方案的資料,繼續(xù)鼓勵他把農資店開下去,他深深知道,學習才能使他更快地了解各項農資的性能和作用。
于是,他去請教農業(yè)專家,再通過自學,去新華書店買了很多相關的書籍進行學習和不斷自我充電,他還把上級農資配送單位幾乎跑了個遍,對實用的農資進行了分類,對實用性作物疾病針對方案進行了記錄,并請專家給予分析和解釋。
他不斷地去農戶田間地頭進行實地考察,時常找其他農資店的技術人員學習,不斷地找書籍和專家求證,對地里出現(xiàn)的作物疾病,一項項地進行記錄和分析,同時也對農藥的實用性進行細致地劃分和歸類。尤其是,他把自己的承包地當成了農藥與化肥的試驗基地,每一個農資產品,他都做一個使用情況的對比試驗。
努力沒有白費,汗水沒有白流,在堅持不懈中,通過自力更生,他的農資店在團部站住了腳,他也成為年收入二三十萬的農資經銷商。
他并沒有安于現(xiàn)狀,他經常去田間地頭查看作物病蟲害情況的同時,為職工們講解病蟲害的預防、治療和藥物噴灑的基本知識,他被很多團場職工、還有地方鄉(xiāng)鎮(zhèn)的農戶稱呼為“技術員小徐”。
這就是徐中偉,一個不畏艱辛的殘障人,他用自己的辛勤勞動,贏得了贊譽,贏得了生活,為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樹立了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