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金合
神話源于自由想象,科學緣于事實根據(jù),不過,千萬別以為神話與科學是水火不相容的一對“冤家”。其實,二者之間有著相連的節(jié)點。就拿《西游記》來說,其中的離奇故事在現(xiàn)實中可找到實例。
避火罩
《西游記》十六回講道:唐僧師徒來到觀音院借宿,老院主看見唐僧那件珠光寶氣的袈裟,眼睛都發(fā)直了,驚嘆從未見過這樣的寶物。他愛不釋手地看了半天,聲稱沒看夠,要求拿回去觀賞,明日奉還?;氐椒块g,老院主時而將寶裟披在身上,時而雙手捧著,被那閃閃的金光刺得神情恍惚,于是,傷心地流著老淚哽咽道:“如何才能得到此寶??!”于是,他心生圖財害命的念頭。
夜里,悟空聽到外面有動靜,起身看見老院主指使眾人在門前架柴放火,深感情況危急。他駕云來到天宮,借回廣目天王的避火罩,把師父的禪房罩住,然后坐在屋頂,向熊熊燃燒的火焰吹氣,整個觀音院頓時變成了一片火海。大火引來了黑熊怪,他趁火打劫,闖入僧房偷走那件袈裟。老院主見丟了袈裟,慌亂之際死于大火。
天亮時火已退,悟空收起避火罩。唐僧走出禪房,看到整個寺院化為灰燼,非常吃驚,就和悟空去找袈裟。眾和尚看見他們,以為是冤魂來了,嚇得跪地求饒。悟空追問袈裟下落,他們確實不知,一個說:“可能被火燒了?!碧粕f:“那袈裟燒不壞?!?/p>
我們知道,用來做衣的棉、麻、絲、毛等纖維品,遇火即燃,而一種叫石棉的纖維狀礦物,不怕火燒,在700℃~800℃會變得脆弱,1 500℃才熔解。想必那避火罩和袈裟,就是石棉做的。
石棉其實是一種耐火的石頭,外觀卻像麻,有絲絹般的光澤,成分為硅酸鹽。它可用來搓繩、織布。2 000多年前,我國就用石棉織布。用石棉織成的“火浣布”,制成衣服穿在身,深入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和濃煙滾滾的消防現(xiàn)場,可防止身體被燒傷。所以,石棉可用作防火、耐火和隔熱材料,現(xiàn)代更是被廣泛運用于建筑、交通、電氣、化工和國防等方面。
不滅燭
愛看《西游記》的人會記得,唐僧師徒來到銅臺府的地靈縣,當?shù)匾晃簧坪檬┑目軉T外接待了他們。師徒為員外做完佛事,就在離去的當夜,盜賊闖進寇家,殺死員外,搶走財寶。唐僧師徒在路上巧遇這伙強盜,奪回財寶,準備返回交給寇家。這時,銅臺府的衙役趕來,不由分說,將師徒四人押回官府,關(guān)入大牢。
原來,唐僧在寇家做佛事的十幾天里,員外的二夫人不斷糾纏唐僧,在屢屢遭到拒絕后,她懷恨在心??芗以饨俸螅秊榕判顾綉?,宣稱唐僧師徒是盜賊,指使家人報官。銅臺刺史接到訴狀,不經(jīng)調(diào)查,就派兵將唐僧他們擒拿歸案。
深夜,悟空變成蟲子,由監(jiān)獄飛到刺史的府內(nèi),又變成流蕩游神的模樣,聲稱受玉帝之命而來,要刺史糾正錯案。為了讓刺史相信自己的身份,悟空行了許多神跡。就在刺史上床休息那刻,悟空施了法力,使府內(nèi)的燈難以熄滅。只見刺史大人吹滅蠟燭剛一轉(zhuǎn)身,燭焰“哧溜”一下憑空又冒了出來,他再吹滅,火焰又亮起來。
實際上,蠟燭確有吹不滅的。魔術(shù)師用這種蠟燭,蒙蔽了許多雙好奇的眼睛;一些生日聚會上用吹不滅的蠟燭,來寓意長命百歲。
蠟燭能自動復燃,看似神奇,而其中的道理卻很簡單。蠟燭燃燒時,蠟熔化成液體,沿芯線爬上來,又被火加熱變成蠟汽,蠟汽燃燒形成明亮的火焰。燭焰熄滅時,燭芯上面會有一縷“白霧”,這就是沒有燃燒的蠟汽。如果這時溫度能滿足蠟汽的著火點,蠟燭就會重新燃燒起來。
因此,制作蠟燭時,如果在燭芯摻上鎂粉,就會得到不滅燭。由于鎂粉燃點較低,蠟燭熄滅后,燭芯的余溫高于鎂粉的燃點,于是燃燒的鎂粉會重新點燃蠟燭。
瞧,科學與神話真的不是冤家。有了科學的基礎(chǔ),想象的空間更加堅實飽滿,而插上想象的翅膀,科學可能會飛得更快更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