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祿君莉
?
溫暖的回憶
文/祿君莉
收拾抽屜,竟收拾出一包開封的蠟燭,詫異間忽地記起是為了響應(yīng)“地球熄燈一小時”,跑了許多小店才買來的。而我的女兒也正是在那時才知道,除了五顏六色細細的生日蠟燭之外,還有這樣粗這樣白的照明蠟燭。
望著泛黃的蠟燭,瞬間就跌進了回憶的沼澤中無法自拔。
童年時,家家戶戶都備有白白的粗粗的蠟燭,蠟燭甚至還是爸爸媽媽單位所發(fā)福利的必備品。兒時的我,經(jīng)常會燃起蠟燭,出神地望著跳動的燭光和爆飛的燭花,感受那份含蓄和悠遠。那時的我雖然年齡不大,但對蠟燭卻早有一番研究——燭芯太粗不好,因為燭芯太粗,燭光會太強太亮,蠟燭的壽命也隨之消逝太快,反而少了些許悠然的情趣;燭芯太細也不好,因為只需一點點微風(fēng)就能使它熄滅,空留輕煙一線,在焦黑的燭芯上空繞啊繞,直到消散;燭芯太偏更不好,太偏的燭芯會讓蠟燭燃燒不均勻,燭芯的一側(cè)輕易就會燃出一個大缺口,一滴滴的燭淚順著缺口一傾而下,不久,整支蠟燭就會癱作一團。當(dāng)然,有時我會故意在蠟燭上劃出缺口,讓滾燙的燭淚從一側(cè)流個不停,之后看蠟燭最后燃成的形狀,像遠山?像仕女?像風(fēng)箏?像小船……浮想聯(lián)翩。所以蠟燭的燭芯,短了燭光弱,多了易生煙,不長不短,不偏不倚才是正正好。
記憶中,我曾做過一串蠟滴項鏈,先剪一段繩子拉直放在桌上,然后把蠟油一滴一滴滴在繩子上,等蠟油凝固后,扯起一端的繩子,一拽,就會把蠟油與桌面分開,兩端系在一起,一串用蠟油做的項鏈就誕生了,撫摸著像玉一樣溫潤蠟滴,戴在脖子上,竟也是另一番別致。童年的我,每一次對著熒熒燭光,都會有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找到許多新的樂趣,蠟燭已經(jīng)不僅僅是照明了。
在這個月白風(fēng)清之夜,就再燃起一支蠟燭吧,把燭芯修剪地不偏不倚,不長不短,搖曳出一片蘊藉的光輝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