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愿不愿意,歷史都會以推動或裹挾的方式催促著我們的腳步。
當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投射到我們每一個人的面前,你必定會回望過去。
意大利哲學家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讀懂過去,才能洞悉未來。
從宏觀上看,更多人會把改革的起點聚焦到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而對于當年身處其中的個體而言,這個時間概念往往會被提早到1977年底,恢復高考意味著個人命運迎來巨大轉折。
1978年,海聞考入北京大學,終于告別此前因為身份問題屢屢受限的過去,還得以出國留學而后成為著名學者;1979年工廠大院兒里長大的常建強和小伙伴們參加高考踏上人生新征程,在不同的時空延伸著各自的發(fā)展軌跡。
矢志改革,小崗村見證中國大變化。40年前,當地18位農民冒險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鮮紅的手印,冒死實行土地大包干,從而掀開了中國發(fā)展的新篇章。如今的小崗村環(huán)境優(yōu)美、民生幸福,今年2月10日,小崗股份經濟合作社還實現了首次分紅,村集體除了給農戶交納醫(yī)保、新農保、政策性農業(yè)保險外,還拿出超百萬元的利潤給農戶分紅。小崗村村民們積極推進改革創(chuàng)新、努力優(yōu)化產業(yè)發(fā)展,奮力推進小崗村走在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前列,這也是40年來中國社會巨變的一個生動縮影。
40年前的冬天,伍淑清在第一次來到內地的火車上聽到“改革開放”的訊息。一年后,伍淑清的父親伍沾德先生拿到中國第一家合資企業(yè)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許可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后最早進入內地的香港企業(yè)家,并始終把個人事業(yè)與國家發(fā)展需要緊密相連。
40年奮進,那些人那些事,一幕幕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