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曉雪 焦亞力 楊愛華 叢連峰
為了篩選出高效、安全的玉米除草劑品種,針對愛玉優(yōu)315懸浮劑與38%莠去津懸浮劑混用防除玉米田雜草進行了示范試驗,驗證兩種藥劑混用對玉米田各種雜草的防效及對玉米的安全性,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依據(jù)?,F(xiàn)將試驗結(jié)果總結(jié)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藥劑
1.1.1試驗藥劑 愛玉優(yōu)315懸浮劑,有效成分為異嗯唑草酮+噻酮磺隆,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chǎn)。38%莠去津懸浮劑,有效成分為莠去津,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提供。
1.1.2對照藥劑 73%乙·莠·滴丁酯懸浮劑,有效成分為2,4滴丁酯7%、乙草胺40%、莠去津26%,吉林金秋農(nóng)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2試驗作物與品種
供試作物為玉米,品種為丹玉206。
1.3試驗設(shè)計
試驗共設(shè)3個處理:處理1為愛玉優(yōu)315懸浮劑450毫升·公頃2+38%莠去津懸浮劑2250毫升·公頃-2;處理2為73%乙·莠·滴丁酯懸浮劑1650毫升·公頃;處理3為空白對照噴施等量清水。處理1和處理2的示范面積均為3335平方米,處理3的示范面積為667平方米,無重復。
1.4試驗地情況
試驗地點設(shè)在莊河市蘭店示范園,前茬作物為玉米。該試驗地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上,pH值約6.5,底肥為腐熟牛糞,整個生長期內(nèi)未進行其他除草作業(yè)。
1.5施藥時間、方法及條件
玉米于4月30日播種,行距為60厘米,畝保苗2800株,5月5日進行土壤封閉處理,施藥當天的天氣情況為:晴,4~16.9℃,平均氣溫10.6℃;相對濕度47%。在玉米播后苗前施藥,田間已有少量雜草,以鴨跖草和薺菜為主,均在3葉期以下。施藥器械為16升容量“老百姓牌”電動噴霧器。
1.6調(diào)查內(nèi)容及方法
共調(diào)查4次,分別在施藥前1天、藥后10天、藥后30天、藥后45天進行調(diào)查。采用倒置“W”九點取樣法,記載樣方內(nèi)雜草種類、株數(shù),并觀察試驗期間各藥劑處理對玉米生長有無藥害,對其他病蟲害有無影響以及對其他非靶標生物有無影響。
1.7產(chǎn)量測定
測產(chǎn)時每個處理隨機取3點,每個取樣點均順壟采收5延長米的果穗,晾曬后稱量,再折算成14%含水率的單產(chǎn)。
2結(jié)果與分析
2.1藥后10天各處理對雜草的株防效
玉米播后苗前施藥l 0天后,處理1對鴨跖草的株防效為92.1%,對其他雜草的株防效為100%,總株防效為94.1%。處理2對鴨跖草、薺菜、牛筋草的株防效分別為79.2%、90.1%、65.8%,對其他雜草的株防效為100%,總株防效為80.1%,空白對照總草株數(shù)為50.9株·米。
2.2藥后30天各處理對雜草的株防效
施藥30天后,處理1田間只有現(xiàn)鴨跖草,無其他雜草,對鴨跖草的株防效為93.1%,總株防效為96%。處理2田間以鴨跖草、薺菜和牛筋草為主,株防效分別為61.5%、63%%、63.2%,對其他的雜草的株防效為88%,總株防效為69.9%,空白對照總草株數(shù)為101.2株·米-2。
2.3藥后45天各處理對雜草的株防效
施藥45天后,處理1對鴨跖草的株防效為85.4%,總株防效為92.2%。處理2對鴨跖草、薺菜和牛筋草的株防效分別為61.1%、61.6%%和50%,對其他的雜草的株防效為81.3%,總株防效為65.7%??瞻讓φ湛偛葜陻?shù)為117.2株·米-2。
2.4測產(chǎn)結(jié)果
處理1、處理2和處理3的產(chǎn)量分別為654.94公斤·畝、612.07公斤·畝、442.11公斤·畝。通過對各處理產(chǎn)量比較,處理1和處理2的產(chǎn)量均顯著高于空白對照,處理1的產(chǎn)量高于處理2,但差異不顯著。
2.5安全性
根據(jù)施藥后對各小區(qū)多次觀察,藥劑處理區(qū)的玉米出苗整齊,生長發(fā)育正常,無藥害癥狀,供試藥劑在試驗劑量下對玉米安全。
3結(jié)論與討論
試驗結(jié)果表明,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的愛玉優(yōu)315S C與38%莠去津S C混用對玉米田雜草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適合在玉米播后苗前作土壤封閉處理,對已出土的3葉期以下的雜草也有較好的防除效果,殺草譜寬,持效期長,對玉米安全,可以在生產(chǎn)上推廣應用。愛玉優(yōu)315S C與38%莠去津S C混用和73%乙·莠·滴丁酯S C在玉米播后苗前作土壤封閉處理,與未除草對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產(chǎn),并且增產(chǎn)效果顯著。愛玉優(yōu)315S C與38%莠去津S C混用在玉米播后苗前作土壤封閉處理增產(chǎn)效果高于73%乙·莠·滴丁酯S C處理,但差異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