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話語、政治與女性全球領袖》評介

      2018-01-23 03:27:21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8年1期
      關鍵詞:吉拉德政治家默克爾

      李 珺

      (天津外國語大學 語言符號應用傳播研究中心,天津 300204)

      J. Wilson & D. Boxer. 2015.Discourse, Politics, and Women as Global Leader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360.

      一、引言

      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不乏女性領導者的身影,她們和男性領導者一樣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過(或仍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話語、政治及女性全球領袖》這本書中提及的女性政治家就包括英國的薩切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智利的米歇爾·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阿根廷的克里斯蒂娜·德基什內爾(Cristina Kirchner)、丹麥的赫勒·托寧-施密特(Helle Thorning-Schmidt)、澳大利亞的朱莉婭·吉拉德(Julia Gillard)、利比里亞的埃倫·約翰遜-瑟利夫(Ellen Johnson-Sirleaf)、德國的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中國香港的林鄭月娥(Carrie Lam)、美國的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等。這些作為領袖的女性如何通過將合作式話語轉換為強勢語言成功保持了她們作為專業(yè)人士的地位是該書兩位主編想要回答的首要問題。收入該書的13篇論文分四個部分,分別從“領導者的話語特征”(第一部分)、“話語、媒體與權力”(第二部分)、“領導權、身份與公眾”(第三部分)、和“領導風格塑造”(第四部分)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下面先介紹各章的基本內容,之后對該書在女性話語研究方面的貢獻作一簡單評論。

      二、內容簡介

      第一部分“領導者的話語特征”由三章組成。第一章討論了英國前首相薩切爾夫人的話語。撒切爾在演講中通常選擇較低的音調,以使她的聲音更深沉,同時采用被認為具有進攻性和斗爭性的講話風格。這些話語特征一般都是男性政治家的話語特征。但是這一章的研究表明音調低沉可以被公眾信任,而進攻性強的講話風格則是英國眾議院的特征,并非男女有別。本章得出的結論是撒切爾夫人的話語特征并不說明她是一個女性,而是說明她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

      第二章“打破玻璃,留住屋頂——拉丁美洲女總統(tǒng)的話語實踐”分析的語料來自兩位拉丁美洲女性領導人:智利女總統(tǒng)米歇爾·巴切萊特與阿根廷女總統(tǒng)克里斯蒂娜·德基什內爾。智利總統(tǒng)巴切萊特是一名單身母親,她當選后強調消除社會階層之間的區(qū)別。阿根廷女總統(tǒng)的當選被看成是丈夫權力的延續(xù)。這一章對這兩位拉丁美洲女性領袖的話語風格進行分析,探索她們走向總統(tǒng)職位的話語實踐。

      第三章分析了丹麥女首相在代詞使用上的特征。這一章的語料來自兩家電臺:一個是丹麥本國的丹麥語訪談,一個是BBC HARDtalk節(jié)目的訪談。本章認為,女首相赫勒·托寧-施密特在使用代詞方面雖然沒有受她女性身份的影響,但也是她構建自己身份的一系列因素之一。

      第二部分“話語、媒體與權力”由第四至七章組成。第四章“作為政治話語的推特——以薩拉·佩林為例”分析的語料是薩拉·佩林(Sarah Palin)的1 000條推特的推文。推文展現了她傳統(tǒng)家庭主婦和母親的角色,保持著過往選美冠軍的身材,同時采用了藍領男性的話語特點。她將工薪階級男性的演講風格直接用書面方式展現出來,近乎于一種視覺化的方言。她只使用閃笑(wink smiley)這個表情符號,使其在不斷傳播和使用過程中逐漸失去原本的意義,變?yōu)橐环N復雜的、微妙的感情意味。使用表情符號的人意在使用它的言外之意,同時也向使用者提供了一種矢口否認的機會,讓傳播的內容意義在觀眾中自我發(fā)酵。佩林在推文中大量使用縮寫,以此為自己創(chuàng)造非正式的發(fā)聲方式,從而躲過了嚴肅的負面抨擊。她還技巧性地采用了視覺方言和半禁忌詞匯。佩林從2008年起開始使用推特,并以此在公開政治環(huán)境中爭取到一席之地。她通過推特表達自己的觀點,支持其他競選人,并獲得了參加2012年總統(tǒng)大選的機會。盡管佩林并非實力候選人,但她在推特上的粉絲數量跟希拉里·克林頓幾乎一樣(超過一百萬),成為一部分政治勢力的公眾代言人。

      第五章“性別與突尼斯的政治話語”以范戴克(van Dijk)的批評話語分析理論為基礎,如話語如何產生霸權成為利益集團行使權力的工具,以及語言如何被用來挑戰(zhàn)權力和改變權力的分配等。在突尼斯,女性話語作為男性話語的另一面被置于從屬的地位,女性領導人的出現另很多人感到震驚。在女性成為真正的政治參與者之后,男性開始要求女性回歸家庭,承擔生育角色。在伊斯蘭社會中,女性的聲音被認為是一種性喚醒,許多不同主題的電視辯論最后都演變?yōu)殛P于女性身體、面紗、全臉面紗、一夫多妻制、離婚、墮胎以及女性運動為主題的談話。突尼斯國內本身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成為研究女性話語的土壤。這一章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提出五個問題:(1)在電視辯論或政治環(huán)境中,是否認為女性感染力較小并更容易被說服?(2)更信任男性政治家還是女性政治家?(3)女性政治家所采取的政治話語與男性政治家的是否相同?(4)女性政治話語風格是否存在?(5)左派、自由派、伊斯蘭派和共產黨派的女性政治家在話語、行為上是否存在差別?問卷語言為法語,通過郵件和人工方式發(fā)送給突尼斯一所大學中不同系部的老師和學生,其中教師100名(男女老師人數各半)和學生100名(男女學生人數各半)。只有50人傳回了問卷(28名女性,22名男性),女性調查者的答案通常包含一定長度的細節(jié),男性受訪者的回答通常較為簡短,有時答案只有是或否。而20到30歲的伊斯蘭教學生受訪者中的大部分都給出了帶有性別偏見的回答。這一章的研究表明突尼斯女性在政治領域是無聲的,這種無聲是很明顯的。

      第六章“朱莉婭·吉拉德的憤怒”選取了六家澳大利亞主流報紙的報道作為語料,從??玛P于實踐系統(tǒng)地構成演說的客體這一論題出發(fā),圍繞雙重束縛(double bind)、非智人(an unintelligible being)及實踐性別(doing gender)展開分析。朱莉婭·吉拉德面對雙重束縛(double bind)的挑戰(zhàn),女性領導人被群眾賦予厚望,希望她們能展現典型的男性特質,同時保持女性化特點。吉拉德曾被性別歧視者在媒體中冠上“非智人”的稱號,她譴責自己所遭遇的女性厭惡經歷,重新將自己定位為連接性的政治權力。在澳洲主流媒體對吉拉德的報道中,她的當權過程被描繪為一種無情的個人野心行為,媒體希望吉拉德能展現更符合其性別特征的行為。不斷有人質疑吉拉德是否擁有領導者的強悍能力,她未婚無子的狀態(tài)也引來了不少批評。吉拉德最終打破沉默,回應了性別歧視問題,她關于女性厭惡的演講(The Misogyny Speech)更是引起了媒體的分裂和討論。保守派的媒體認為,她借勢女性話題,玩弄政治手腕。但吉拉德關于女性問題的回應也為遭受性別歧視的女性政治家提供了支持,讓女性政治家在澳大利亞的政治和文化環(huán)境里得以重新出現。

      第七章“政治及媒體中的女性——喀麥隆女性領袖合作的話語構建”選取的語料集中于2012年上半年,分別是兩篇媒體評論,原始語料為法語。從女性新聞記者與女性政治領導人的關系入手,一方面分析女性記者影響自己的新聞同事,另一方面分析女性記者通過媒體話語來創(chuàng)作一個對女性參政更寬容的環(huán)境。在非洲媒體中,女性記者日漸活躍,與女性政治家互動合作,普遍相信女性政治家能實現更多的性別改變。

      第三部分“領導權、身份與公眾”由第八至十章構成。第八章討論分析了希拉里·克林頓在2008年總統(tǒng)競選過程中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話語策略,語料來自YouTube上關于此次事件的四個記錄性質的視頻。或許是因為厭女癥在政治環(huán)境中被正?;@镌谑姓d的演講不斷被打斷,起哄者甚至高喊“給我熨襯衫?。↖ron my shirt.)”希拉里采取的策略是避免與鬧事者有眼神接觸,走離鬧事者所在區(qū)域,并試圖用更高的聲音壓過鬧事者的聲音。她拒絕了與鬧事者發(fā)生對話的可能性,避免與鬧事者進行正面沖突,側面提醒工作人員對鬧事者進行管制,直到鬧事者的牌子被收走,讓她重新獲得了全場觀眾的注意力。

      第九章“美國州長辯論——場景的、話語的、可轉變的身份之作用”對來自10個州的女性州長在電視辯論中的話語進行分析。她們在這些辯論中試著向大眾展現一個可信的、知識淵博的官方形象,在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她們維護自己的身份,并通過不同的語言策略來創(chuàng)建自己未來的領導人形象。

      第十章“后殖民時代香港的女性領導人話語”討論了林鄭月娥和劉慧卿這兩位婦女參政者的話語實踐。林鄭月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現任行政長官,在被任命為總秘書之前曾為香港政府工作了30年,可以說除了特區(qū)首長外,她是香港最有權力的女性。劉慧卿曾任記者,1991年成為首位當選的女性立法會議員、香港民主黨前主席及前線政黨前召集人,1989-1991年任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這一章的語料來源于2010-2013年間她們在立法委員會發(fā)表的公開演講,一共有三份語料,兩份語料是劉慧卿的議會演講,一份是林鄭月娥的新聞發(fā)布會。文章所選用的分析框架來源于斯科?。⊿collon)和弗勞爾迪(Flowerdew)的有用話語(utilirarian,西方話語)和無用話語(孔子話語,東方話語)。斯科隆對東西方話語體系作了詳盡的解釋,認為西方話語體系來源于歐洲啟蒙運動,崇尚理性和自由;東方話語體系來自孔子的思想體系,看重權威、和諧和社會秩序。西方的話語多包含平等權利,演講中會出現沖突;東方的話語通常包含階級觀念,在表達上更為間接。劉慧卿的話語多選用“我們”而不是“我”,并多次出現感嘆詞,試圖喚起聽者的參與度與情感。林鄭月娥的話語選擇更為官方,語氣正式,打磨圓滑,在她的語言中沒有任何關于女性特質的記號存在。與劉慧卿相比,她的話語無性別,并帶有真誠和官方特質。兩位女性領導人都成長于同樣的政治和文化環(huán)境中,但兩人的話語策略卻大不相同。

      第四部分“領導者話語風格的塑造”是該書的最后三章。第十一章討論了默克爾及其權力驅動領導風格的媒體話語。這一章關心的問題不是默克爾在媒體中如何代表女性,而是新聞話語如何操縱性別這一概念,具體關注媒體報道中對默克爾的稱呼、媒體報道中對默克爾衣著和行為的描述及政治決策的制定。在媒體報道中,默克爾經常被稱為總理,媒體也經常在強調她的理性時提到她科學家和物理學家的身份,談到政治風格時她被稱為改革總理及經濟總理。默克爾也經常被標記為女性,如第一位女性總理、默克爾女士、有遠見和勇氣的女性、德國的母親。在現有的詞匯中對女性政治領導人的描寫詞匯相當有限,經常被局限在關于家庭生活的想像之中,導致媒體報道用母性的、養(yǎng)育型的詞匯去形容默克爾在政治方面的功績。在政治領域默克爾通常被看作是有權力的女性,但即使是帶著這樣的身份,默克爾仍然體現出女性是男性的附屬支持者。在對衣著和外形的報道上,2008年4月12日在奧斯陸舉辦的國家劇院開幕式上默克爾穿著一件低胸禮服,在媒體中引起軒然大波,可見權力與女性特質的并存狀態(tài)并不是被廣泛接受的,而是極易在媒體話語中引起反感和討論的。傳統(tǒng)權力經常在報道中與男性特質聯系起來,當媒體把默克爾描述成權力政客時經常用與男性相關的詞匯。該項研究表明女性領袖是可以得到認可的,但獲取認可的可能性存在于一個性別化的系統(tǒng)中,強調了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樣成功。

      第十二章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通過討論芬蘭報紙對芬蘭女性領導人的報道揭示女性領袖在芬蘭媒體中的形象以及媒體對芬蘭男性和女性的不平等刻畫。定量研究的語料來源于2008年芬蘭發(fā)行量最大的四家報紙,共計11654篇文章。定性研究的語料來源與定量研究相同,從中選取了對兩名芬蘭女性政治家的報道,時間跨度為2008年一至六月。定量研究發(fā)現即使除去關于首相的報道,剩下的關于男性議員的報道仍是女性議員的一倍之多。同年男性議員的圖片在報紙上有3337張,女性議員的圖片僅有1014張。媒體并非性別中立機構,盡管芬蘭女性比其他國家女性更早獲得了選舉權,女性參政的時間也因早于其他國家而使得芬蘭被看作是模范國家,但是對于性別的理解媒體的再生產還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十三章探討了媒體對利比亞總統(tǒng)埃倫·約翰遜-瑟利夫的形象建構。約翰遜-瑟利夫2006年成為非洲歷史上第一位由民主投票選舉產生的女總統(tǒng),之后在2011年11月成功連任。2011年10月7日,她與活動家萊伊曼·古博薇(Leymah Gbowee)及也門活動家塔瓦庫爾·卡曼(Tawakkul Karman)因維護婦女權益共同獲得2011年度諾貝爾和平獎。這一章的分析語料是2005年和2011年兩次總統(tǒng)競選期間的各150篇報道,分別出自非洲、北美、歐洲、英國、意大利和德國的媒體。在非洲的媒體報道中,約翰遜-瑟利夫的身份多是聯盟黨的領袖,一個沒有性別的角色。美國媒體的報道主要集中在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及重新當選總統(tǒng)后的機遇和挑戰(zhàn)。有20%的媒體將約翰遜-瑟利夫稱為祖母。在英國媒體的報道中,她最常被提起的身份是一位66歲的哈佛畢業(yè)、前世界銀行和聯合國官員。在意大利媒體報道中,她被描述成為諾貝爾獎獲得者、鐵娘子、四個孩子的母親、六個孩子的祖母。這一章的分析或許說明當越來越多的男性不再需要專業(yè)背景知識就可以進入政治領域,女性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卻在經歷著嚴苛的審核。

      除了這13章內容之外,本書的兩位主編還共同撰寫了引言和結論。在引言部分,威爾森和鮑克瑟以英國議會為例討論了女性在西方政壇從政的現狀,指出從 1918年起英國女性就已經獲得了以候選人身份參選下院議員的權利。但是近一百年過去了,一共只有253個女性有幸進入西敏寺成為議員?,F在雖然在總體數目上已經實現了增長(盡管仍是限制性的增長),英國上下議院中女性占 22% 的比例表明女性參政人數在總體比例上仍遠遠低于男性。原因在于女性所擁有的品質則往往是軟弱、合作和善良,而這與政治似乎格格不入。這種二元對立的看法一旦被人們接受,就會滲透到投票習慣中,影響女性所能涉足的政治工作。在話語方面,男性和女性的話語風格不同,男性語言常常與地位、權力聯系起來,女性語言常被與遲疑和退縮聯系起來。究竟是女性天生的語言特性導致她們在政治地位中的弱勢,還是所處的弱勢政治地位導致女性選擇了相對不確定的語言?采取合作話語的女性政治領導者在公共生活中所刻畫出的形象是什么樣的?在政治領域里女性參與者采用了男性特有的話語特征,還是推廣女性話語,或者說對話語風格的選取態(tài)度遠遠比簡單的男性、女性話語風格更為復雜多樣?如果民眾接受兩種風格,是否說明政治話語并不局限于青睞任何一種性別?所有這些問題為本書的內容作了實質性的鋪墊。

      在本書的結論部分,兩位主編對引言中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指出隨著女性領導人走進政治參選,民眾對參選者的外貌、聲音和行為的解讀發(fā)生了變化。話語在女性獲得和維持政治權力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當她們試圖適應由男性話語主導的政治環(huán)境時,她們的話語方式和話語策略對她們形象的建構以及成功從政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威爾森和鮑克瑟也指出,書中的各項研究結果并沒有表明女性政治家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媒體在報道女性政治領導人時也沒有擺脫對性別的固定化概念,而是將傳統(tǒng)男女概念應用到對她們的行為和外表的解讀上面。這種現象在吉拉德和默克爾的例子中都有體現。在面對傳統(tǒng)性別概念的審視時,女性政治家有選擇作出回應的,最明顯的例子是撒切爾選擇了隱去她的女性角色,將自己的政治家身份放在首位,從而成功在男性政治環(huán)境中得到了支持。而當吉拉德希望被作為政治家看待時,她的性別卻被標記并被作為攻擊她的武器。

      三、簡評

      閱讀全書深切地感受到兩位主編對女性領袖的人文關懷,特別是在全書的結尾他們?yōu)榕詤⑴c政治提出兩點建議:(1)提出更多的女性議題,這樣可以尋求代表婦女和解放婦女的權力;(2)提出平等這樣的一般性政治議題,這樣女性政治家與其他政治家一樣宣稱代表全體民眾。這樣的人文關懷,或者說是社會關切,實際上也是這本書被收入約翰·本杰明出版公司出版的《政治、社會及文化的話語研究》系列叢書的一個原因。這個系列叢書強調(批評)話語研究的理念和原則,如堅持基于語言學分析的跨學科研究,推崇從社會問題而非語言現象出發(fā)進行研究的傳統(tǒng),提倡話語研究促進社會變革的社會關切(田海龍,2016)?!对捳Z、政治及女性全球領袖》成為這個從書出版的專著或主題文集的第63本,充分體現了話語研究的這些理念和原則。

      《話語、政治及女性全球領袖》這本書另一個值得稱贊的地方,同樣從批評話語分析的角度看,是它關注話語、政治和全球領袖性別問題的獨特視角。誠然,語言與性別是一個廣泛的研究課題,如拉考夫(Lakoff,1975)關于男女性別語言特點的研究、奧巴與阿特金斯(O’Barr & Atkins,1980)關于性別語言特征與權力地位的關系研究、沃達克(Wodak,1997)關于女性語言與女性身份話語建構的研究以及蔻慈與卡梅榮(Coates & Cameron,1989)根據言語社區(qū)理論對女性語言的研究。但是,本書將女性語言聚焦在全球領袖這樣一群有權威的女性身上,討論她們的語言與女性政治家身份的關系,進而分析她們的從政風格,考察女性話語風格在男性占主導地位的政治領域中如何通過語言合作來實現政治抱負,在語言與性別研究方面仍然顯示出與眾不同的特點。因此,本書不僅對話語研究和女性身份研究是一個貢獻,在全球化以及更多的女性參與政治的背景下對政治研究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致謝:作者感謝導師田海龍教授。他為研究開設的“話語研究導論”及“批評話語分析方法與流派”兩門課程激發(fā)了我閱讀該書的興趣。感謝導師對此書評初稿的修改和在整個寫作過程中給予的鼓勵和指導。

      [1]Coates, J. & D. Cameron. 1989.Women in Their Speech Community[C]. London: Longman.

      [2]Lakoff, R. 1975.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M]. New York: Harper Colophon Books.

      [3]O’Barr, W. & B. Atkins. 1980. “Women’s Language” or “Powerless Language”? [A]. In S. Ginet, R.Borker & N. Furman (eds.)Women and Language in Literature and Society[C]. New York: Praeger.

      [4]Wodak, R. 1997.Gender and Discourse[C].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5]田海龍. 2016. 批評話語分析精髓之再認識——從與批評話語分析相關的三個問題談起[J]. 外語與外語教學, (6): 1-9.

      猜你喜歡
      吉拉德政治家默克爾
      “政治家辦報”概念的百年演化與話語創(chuàng)新
      特蕾莎·梅——英國版“默克爾”
      海外星云(2016年15期)2016-12-01 04:18:14
      周公作禮
      挽衣留諫
      二百五定律
      商界(2014年1期)2014-06-13 17:11:10
      政治家與鞋 ——艾馬德(約旦)▲
      德國總理默克爾參加節(jié)日聚會 開懷暢飲
      默克爾即將訪美
      二百五定律
      感悟(2009年7期)2009-08-17 03:34:04
      二百五定律
      意林(2007年13期)2007-10-27 08:51:55
      金塔县| 东乌珠穆沁旗| 濮阳县| 桂平市| 承德县| 石阡县| 富民县| 盐山县| 江北区| 班玛县| 平安县| 姚安县| 诸暨市| 睢宁县| 克什克腾旗| 五华县| 拉孜县| 民乐县| 巧家县| 象州县| 驻马店市| 扎兰屯市| 临朐县| 台山市| 赤峰市| 张家港市| 扎赉特旗| 荣成市| 肇东市| 定日县| 南通市| 恩平市| 汽车| 藁城市| 广汉市| 揭东县| 宁明县| 临清市| 潮州市| 余庆县|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