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競霜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陜甘寧邊區(qū)的秦腔藝術工作者,以秦腔為武器,積極參與抗日斗爭。1938年7月成立的陜甘寧邊區(qū)民眾劇團為了喚醒民眾一致抗日而誕生。
民眾劇團的第一任團長柯仲平提出“采取舊形式新內容之手法,改進各項民眾藝術,以發(fā)揚抗戰(zhàn)力量,提倡正常娛樂。”于是,民眾劇團按照毛澤東“要創(chuàng)造‘新秦腔’”的指示,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開拓出了戲曲現(xiàn)代戲這種新樣式,成為今天“紅色秦腔”的代表劇目。
民眾劇團的另一位核心人物,即是戲曲現(xiàn)代戲的拓荒者馬健翎。馬健翎創(chuàng)作演出了第一批以抗日為主題的“紅色秦腔”《一條路》后來,他又先后書寫了《十二把鐮刀》、《中國魂》(毛澤東詩詞用〈國魂〉親自修改而成)、《血淚仇》、《窮人恨》等“紅透陜甘寧”的優(yōu)秀“紅色秦腔”。
《十二把鐮刀》講述了王二勸媳婦桂蘭,兩人合伙為八路軍打鐮刀的幽默故事,看似輕松詼諧,其實含有深刻的哲理?!坝泄鹛m夾起了紅火蓋,我王二連忙的煽起火來,夫妻們吵一會玩耍一陣,你惱我我不惱喜笑顏開?!北憩F(xiàn)了夫妻互相包容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八路軍是咱老百姓的軍隊,人家愛護咱們,咱們就該幫助他們?!北憩F(xiàn)了軍民一心、無私奉獻、不盲目拜金的高尚情操。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唱段表現(xiàn)了在抗日的特殊時代,已經(jīng)有男女平權的先進思想,即使是今天,夫妻和睦、男女平等與反對拜金,也是新時代的主旋律,可見藝術作品的價值是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
《窮人恨》講述的是紅香等人不懼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惡勢力,在人民解放軍的幫助下,打倒惡霸、贏得自由的故事;是一部具有強烈進步思想的紅色秦腔劇。紅香在面對胡萬福的威逼利誘時,展示了新時代中華女性的高尚情操。胡萬福對紅香說,要把她身上破舊的衣服都換成花花綠綠的綾羅綢緞,好東西隨紅香挑揀。但紅香不為所動,將衣服奪過,扔在地下。她扔下的不止一件衣服,而是對強權的反抗與蔑視,體現(xiàn)了對有尊嚴的、自由的愛情的向往之情。
《血淚仇》講述了貧苦農(nóng)民王仁厚一家人被國民黨反動派迫害剝削,無奈被迫背井離鄉(xiāng)、家破人亡的故事?!堆獪I仇》將當時血淋林的社會現(xiàn)實勇敢的揭露出來,并且賦予了作品偉大的時代精神——中國共產(chǎn)黨拯救了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只有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積極抗日,才能像邊區(qū)一樣獲得解放、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樣的精神升華,今天也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現(xiàn)代中國人民安居樂業(yè),雖沒有親身經(jīng)歷,但對心靈的震撼與感染力,讓我們真切的明白“憶苦思甜”的道理,這是“紅色秦腔”的價值與使命。
《中國魂》講述了“九一八”事變后,共產(chǎn)黨員唐俊峰為了救國,深入地下黨刺探敵情,幾番出生入死,最終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幫助下?lián)v毀日軍司令部的英雄事跡。這部作品的前身是馬健翎的一部話劇《中華兒女》,后經(jīng)毛澤東親口下令改為秦腔劇,并取名《中國魂》,這部重量級的紅色秦腔劇,極大的擴展了秦腔藝術的風格與精神內涵,完成了從小家到大國,從個人到集體,從小愛到大愛的升華。同時,秦腔特殊的曲調與唱腔也豐富了紅色藝術的體裁種類,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所有藝術從業(yè)者學習和感悟。
戲曲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而秦腔是我國西北地區(qū)最主要的戲曲形式之一,迫切需要重視與傳承。在需要“文化自信”的今天,想要讓世界了解秦腔的魅力,首先,西北人民、中國人民要了解并熱愛自己的文化。秦腔經(jīng)過千年傳承,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根源,是中國人自信自強的重要能量來源。然而目前秦腔的前景并不容樂觀,無法吸引年輕群體、聽眾的老齡化的狀況令人擔憂。于是近年來,各地秦腔藝術家與演出團隊一直在尋求創(chuàng)新,將一批在新時代能夠引發(fā)社會共鳴與認知的優(yōu)秀作品推廣出去,將秦腔藝術發(fā)揚全國、乃至全世界。
1979年前,毛澤東就非常敏銳的觀察到了秦腔的生命力和藝術價值,并給予了強力支持,才讓人民群眾把對秦腔的熱情轉化為抗戰(zhàn)的激情,這是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下誕生的“紅色秦腔”最重要的意義——民眾是文藝賴以生存的土壤。能獲得人民群眾喜愛和支持的文藝作品,必然包含著最普世的社會主義價值觀。自十九大召開以來,文化自信成為我們的時代使命,振興中華傳統(tǒng)文化,弘揚時代正能量是每一位文藝工作者的職責。今天,我們繼承了這一批“紅色秦腔”的精神遺產(chǎn),在艱苦條件下不斷奮斗、追求真理的精神,將在今天與未來的“紅色中國”,繼續(xù)綻放出更加驚人的生命力。
[1]陳彥.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劇作選(第一卷)創(chuàng)作現(xiàn)代戲[M].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
[2]韓幫利.戲曲藝術出新的一塊豐碑.秦腔現(xiàn)代戲《血淚仇》淺析,1994,03.